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说了一万遍的“共情”,可大部分父母还是用错了,请别敷衍孩子

2022-01-15 10:49:23孕产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不得不说,现在的家长都是虚心学习的一代人,尤其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大家都将培养孩子的高情商,看作教育的重要部分。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不得不说,现在的家长都是虚心学习的一代人,尤其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大家都将培养孩子的高情商,看作教育的重要部分。

因而在孩子发脾气时,父母也学会了先给自己做情绪管理,试着按照育儿专家或书籍上所说的那样,通过共情的方式,认可并接纳孩子的情绪,来达到疏导孩子负面情绪的目的。

但所谓纸上谈兵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就算家长满心眼里想着要对孩子共情,也认为自己做到了,可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常常在共情类的文章下面,都会看到类似这样的留言:“我明明共情了,为什么孩子还是发脾气?”

在实践中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开始让家长们怀疑起共情的正确性。

实际上,这还真不是共情的锅,如果用错了共情,那就等于没用。

​01关于共情

共情这个概念,是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的。指的是一个人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简单来说,就是能够真正从他人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问题。

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

■父母通过孩子的外在的言行举止,深入到他的内心,去体验其情感和思维。

■父母借助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并对孩子的经历和人格有一定掌握,因而能更好地理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父母运用技巧,把自己的共情成功传达给孩子,并在孩子那里取得正面反馈。

可知,共情并不是一项简单的课题,不仅需要父母对孩子具备一定的了解,还需要拥有技巧。

换位思考其实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毕竟没有亲身经历,无法真正从他人的一切角度与心理上感知所发生的事件。

但合格的共情,是父母能够敏锐地察觉到孩子的负面情绪,并利用自己的正面情绪去消除,让孩子觉得“原来爸爸妈妈懂我”。

​02走脑不走心的假共情

为什么说了一万遍的共情,可大部分父母还是用错了呢?其实这是一种惰性。

很多父母当下的想法就是,让孩子快速停止哭闹,于是借由自己身为成人的智慧,通过脑力对孩子实施所谓的共情,而没有走心。

就像大部分书籍所推荐的那样,在孩子表现出负面情绪时,家长所做的第一步,是利用共情帮他定义并认识到自己的情绪。

对话是这样的:我能感觉到你现在很生气。

可结果是,孩子会对这句话充耳不闻,甚至出现反抗情绪。

仔细反省一下,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了吗?没有!他们仍然站在自己的角度,想的是利用书籍上共情的技巧,赶紧让孩子不要再闹了。

于是,共情从一种教育变成了一种技巧。父母在用脑使用这个技巧的时候,并没有走心对孩子灌输以爱和关注。

如果用百科中的定义,将共情更加完整地表述出来,应该是:用爱和关注平静地陪伴在孩子身旁,帮助他认识并理解自己的情绪。

对其中的每一个词进行详细拆解的话,是这样的:

■走心,真正爱和关注孩子,目的是不让孩子因为一直沉溺在负面情绪中而感到不快乐,而不是孩子停止哭闹之后,我就可以去做自己的事。

■平静,很多父母在孩子哭闹折腾时,心情都是不平静的,会表现得很焦虑,直接上去就把孩子抱起来连哄带骗的,让他停止哭声。因而,父母的焦虑就是给孩子最直观的感受。

■陪伴,在家长进行共情时,一定是在孩子身侧,而不是在远方。比如孩子在卧室里哭闹,家长坐在客厅或书房远远地说一声: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但我们先平静下来好吗?这很敷衍。

■帮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这个认识一定要是正确的,父母不要不经考虑就直接简单粗暴地给孩子的情绪下定义,不妨想想孩子哭闹前发生了什么,他的动机是什么?这样才会更加准确和有效。

​03正确共情的前提——家长和孩子都对情绪有精确的认识

这属于家长和孩子本身的认识和经验,如果对情绪都没有准确的把握,那么利用共情就像抓瞎。

父母要自己先学习情绪名称的词汇库,然后在和孩子日常相处的过程中,教导他情绪库中有些什么,并尝试告诉他脸上的表情与哪个情绪相对应。

比如时常向孩子提问:现在你是这里面的哪一张脸呀?现在妈妈是这里面的哪一张脸呢?

以及在读绘本或看动画片的时候,充分利用时机向孩子表达其中的人物现在所处的情绪氛围。

下面这张正面管教中的情绪库图片,父母可以参考。

​04共情的正确打开方式,请别再敷衍孩子

1)尊重并允许孩子发泄情绪

有时孩子一些比较激烈的生气、伤心、沮丧等负面情绪,如果不发泄出来,郁结在心中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父母不要急着说话,试着先静静陪伴在孩子身边,等他把这些心中的不安发泄出来,并适当加以言语引导。

比如:宝宝,没关系,如果你现在真的很难过,可以大声哭出来,妈妈就在旁边陪着你,好吗?

很多家长从这一步就开始错了,因为他们都希望孩子快速停止哭闹,但这其实是不对的,要让孩子从剧烈的情绪中快速恢复,肯定需要一个缓冲的时间,这才是给予孩子最好的尊重。

2)引导孩子平复下来

在孩子发泄情绪的过程中,如果家长发现他已经慢慢有了缓和的迹象,此时就是可以介入的时机了。

在科学研究中证明:拥抱等动作,比语言更能直接撼动孩子的心灵,并帮助他平静下来。

因而,父母可以第一时间送上拥抱,而后告诉孩子试着深呼吸来让身体和情绪平静下来。

到这一步,共情已经进行了一大半了,但孩子的负面情绪还没有完全解决掉。

3)帮孩子复盘

这一步通常也是大部分家长遗忘掉的,但恰恰是让孩子获得成长的关键性一步。

在这样的复盘中,拥有三个要素:

■刚才发生了什么?

■这件事导致你出现了什么样的情绪?

■你是如何让情绪慢慢缓和下来的?

在这样的过程中,引导孩子捋清脉络,明白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不是无来由的,以及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应该如何正确处理?

​05写在最后

凡事都是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养育孩子更是如此。因为他不只是一个小小孩,还是一个拥有自己独立思想和意识的人。

​父母无法完完整整地以家长的身份代替孩子,或打着共情的幌子达成自己的目的。

应该认识到的是,共情不是为了解决孩子现在哭闹这个问题,而是教会孩子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这样哪怕他今后长大成人,父母不能陪在身边,一样可以拥有理智和平和的自我平复能力。

如果在这一点上认知错误,这样的假共情不仅不会取得效果,反而会成为亲子间拉开隔阂的帮凶。

所以,从今天开始慢慢修炼吧!下次孩子出现过激情绪的时候,希望你能真正做到共情。

二胎宝妈、营养师,为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心得;图片皆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另外,码字不易,如有个别错别字,请别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