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你的宝宝越催越磨?原来是宝妈自己造成的

2022-01-11 09:48:42孕产
孩子做事磨蹭、拖沓,是让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总有妈妈跟我吐槽,每天“催”娃吃饭、洗澡、睡觉,简直要搭上半条命。好好一聚会,愣是被老母亲们玩成了大型“吐槽会”。“我家那个熊孩子,真是气死我了,快开学了,作业还有一多半没有写。”“我闺女也是,你催一下,她写一点,你不催,她不写。

孩子做事磨蹭、拖沓,是让很多父母头疼的问题。

总有妈妈跟我吐槽,每天“催”娃吃饭、洗澡、睡觉,简直要搭上半条命。

好好一聚会,愣是被老母亲们玩成了大型“吐槽会”。

“我家那个熊孩子,真是气死我了,快开学了,作业还有一多半没有写。”

“我闺女也是,你催一下,她写一点,你不催,她不写。” “我女儿那是整个随她爹,不拖到最后一秒,那是动弹都不会动弹一下的,稳得很。”

……

这一波嫌弃孩子“拖、拉、慢”的画风,让人想起来了那首著名的《妈妈之歌》:

“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拿外套、戴手套,还有围巾和帽子。”

“要快点,公车已经到了,小心点,给我过来……”

这一连串的催促,是每个家庭的日常催娃时刻。但是,小朋友面对这种场面,显得异常淡定,就像是中了邪一样:你越催,他越慢!

这就让人很头痛!

让我不经想起前段时间,网络上#被动废人群#的热搜话题。

有网友评论说:那俩活宝的画面也太搞笑了,超有反差感,一个是头顶悬着KPI的女精英,一个呢,慢悠悠沉浸在自己的“诗和远方”里……

其实,针对这种现象,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健康辅导员黄利老师给这一现象的解释是:实际上是个人自主权的问题。

“人是需要有自我掌控感的,如果他觉得自己的人生在掌控之内,就会很有安全感,有掌控感和一切井然有序能够给人带来新生力量,会感觉生活饱满而幸福。

而不确定性就是失控,‘被动’是因为那件事情不是由自己推动,就像你是汽车的主驾驶,但是副驾驶给你踩下了刹车,那辆车并非由自己操控,因此就会失去掌控感,丧失积极性。”

父母催促孩子,实际上就是破坏了孩子的内在成长节奏,让他变得焦虑而没有安全感,失去了对事情的掌控感和积极性。

心理学上,大人与孩子的生活节奏、生理节奏以及生命节奏都是大不相同的。

也就是说,6岁之前的孩子,是没有能力掌控“快慢”节奏的,我们眼里所谓的“拖延”,对于他们而言,本是一种正常表现。

在《爸爸去哪儿》第五季中,陈小春一直催促身后的儿子“快点”,小小春Jasper拿着喇叭奶声奶气地喊:“can you stop angry now?”

对于儿子的“慢”,妈妈应采儿如此回应:“催什么嘛……腿短不是他的错!”

日本精神科医师水岛广子指出,父母不断地说“快一点”,会对孩子造成很多负面影响。

经常被打乱节奏的孩子,很容易出现早熟、易烦躁、耐性差等特征,也有一些孩子表现为反应迟缓、缺少责任心等特点,甚至容易在父母的持续否定中失去自信,以及专注力被破坏。

心理学上种现象叫“超限效应”,指的是刺激过多、过强或者作用时间过久,就会引起不耐烦,或者逆反的现象。

催孩子也是一样,如果父母只是催催催,孩子可能就会故意唱反调,越催越磨蹭,或者干脆你指东他往西。

当孩子跟不上我们的节奏时,父母千万不要一味地催,一定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换位思考一下,是孩子太慢,还是我们太快?

有人说,养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你催他,唬他,拉他,扯他都没有用。

唯有放慢脚步,调整自己的节奏,来适应蜗牛的步伐,这场散步才有意义。

当父母和孩子在“步调”上出现时差时,该停下来反思调整的是父母。

解决孩子的磨蹭

关键是让他做好时间管理

有没有发现,这些错误做法反映的都是一个问题:家长忽视了对孩子时间管理能力的培养。

时间管理不仅是秩序感、规则感的建立基础,也是解决孩子磨蹭问题的关键。

譬如:当我们就开始教他认识时间,他现在每天上幼儿园前都会自己安排:“等长针走到 7(8 点 35)我就要去上学了”;吃完饭他看看时间会说:“还有 5 分钟,我回房间玩一下”。

所以你看,鸡飞狗跳和岁月静好之间,往往只差一个时间管理的距离。

想让孩子做好这件事一点都不难,你要做的就是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感知以及把控能力。

做好预期管理

才能实现自我管理

孩子还没有那么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明确把控每个时间节点,很多事情在过程中可能就已经忘记了。

所以家长一定要知道:首先自己要说到做到,才能指望孩子做到;你需要不断提醒、强化孩子,他才能逐渐形成规则意识。

其实,孩子什么样子、怎么做的,都不在于我们告诉他什么,而取决于我们怎么引导他、影响他。

想给孩子养成好习惯是这样,培养时间管理能力也是这样,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