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德国幼儿园竟不教娃懂礼貌,你敢相信吗?环亚创富

2022-01-09 23:16:25孕产
文明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幼儿期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小朋友学会礼貌,国内幼儿园都有专门的礼仪课堂。但一位德国宝妈分享了一个经历,却颠覆了我们的想象。在德国,是流行混龄班的,所以有不少大孩子喜欢带小娃玩。

文明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幼儿期更是塑造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小朋友学会礼貌,国内幼儿园都有专门的礼仪课堂。

但一位德国宝妈分享了一个经历,却颠覆了我们的想象。

在德国,是流行混龄班的,所以有不少大孩子喜欢带小娃玩。

周一上学的一个早晨,一个3岁的大女孩(0-3岁小班,3岁已是名副其实的大女孩),跑过来热情地喊另一个小妹妹玩耍,但这个小妹妹却不喜欢。

对着大女孩大吼一声:nein(不要)。

大女孩有点失望,站在那没动。然后继续拿热脸贴冷屁,又把手里的娃娃递给她。

小妹妹不领情。

大女孩不甘心,把娃娃往小妹妹怀里硬塞,果意料之中娃娃掉到了地上。

大女孩委屈地哭了,小妹妹也一脸无辜。

一旁的家长也不知所措的时候,老师走了过来。

老师告诉小妹妹对方的好意,引导她如何礼貌回应。然后她又安慰女孩对方并没有恶意,循循善诱充当两个孩子的粘合剂。她俩听了冰释前嫌,愉快地一起玩耍后...

国内的家长想象的画面一定是这样的吧!然而现实是,老师蹲下对大女孩说,你是想跟妹妹一起玩吧?但她刚刚进教室,还没准备好呢。

然后,老师帮大女孩捡起娃娃递到她手里说,谢谢,但是妹妹似乎并不喜欢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大女孩抱着娃娃在教室的软垫上坐下,看着小妹妹。经过这么一折腾,小妹妹大概也发现了自己刚刚的不礼貌,一溜小跑扑向女孩,于是两人开始龇牙咧嘴地对着笑。

尽管结局美好,但国内家长这时候脑子里一定蹦出来过下面三句中的至少一句——

心疼大女孩!

小妹妹真不友好!

德国幼儿园老师不行,都不教孩子懂礼貌!

可是,到底礼貌的界定是什么呢?

礼貌等同于接受吗?拒绝就代表不礼貌吗?其实接受只是大多数国内家长认为的最方便的,最省事的行为。

换个角度你会发现,如果真的这么做,那么在接受大女孩意愿的时候,小妹妹的意愿就被拒绝了,这是潜意识的培养孩子成为一个“讨好型人格”的人啊。

所以你发现德国老师在处理矛盾时,经常用一个不破坏和谐的万用句型——

“你问过ta吗?”

你问过ta吗,ta愿意跟你一起玩吗?

你问过ta吗,ta愿意把玩具让给你玩一会儿吗?

你问过ta吗,ta愿意跟你分享吗?

这个问法的妙处是,既不给和谐社会的面子抹黑,也不存在“不好意思教育别人孩子“的顾虑,同时又把孩子的矛盾尽量留给孩子自己解决。

那么,德国老师在幼儿园不教孩子礼貌真的是这么一回事吗?

可以说教,也不教。

德国老师从不嘴上教娃“要懂礼貌”,但时刻把“懂礼貌”落实在自己的行动上。

见面主动跟娃打招呼,告别跟娃说再见,周五祝娃周末愉快,给娃指令时加“请”字,娃配合和帮忙时也不吝啬说声“谢谢”,甚至给娃提供帮助前也要先询问“我可以帮助你吗?”。

于是,孩子们在幼儿园耳濡目染久了,个个“谢谢”和“请”挂嘴边,彬彬有礼,礼貌得不像话。

所以说,在德国幼儿园里,比较“没礼貌”和“不友好”的一通常都是年龄小的,天不怕地不怕,奶凶奶凶的。

反观国内,亲戚见面,自己还没打招呼,就先“鼓励”(其实就是强迫)孩子开口,叫叔叔阿姨大伯大婶啊,要做有懂礼貌的小朋友啊...

去朋友家做客,主人热情招待,家长自己还没说几句感谢的话,就先教育孩子,快说谢谢阿姨啊,要懂礼貌...

娃帮你递个东西,你先表扬ta说“真乖”,而不是说谢谢,但却希望娃从你手里接过东西时第一时间说“谢谢”。

就因为ta是小孩子,要学会有礼貌?家长们是不是太理想主义者了,只有小孩应该处处有礼貌?大人就可以看场合说话吗?

“教”孩子懂礼貌,不需要提醒ta说你好说再见叫叔叔叫阿姨,不用告诉他们什么情况下要说谢谢和请,不需要用“懂礼貌绘本”给娃洗脑,也不用画讲文明懂礼貌的手抄报。

当你把所有你希望娃具备的“礼貌”特质,具化为行动和礼貌用语,自己以身作则,足够。而这,就是德国特别的教育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