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面对孩子的“自卑”,与其积极“鼓励”,不如用“优点诱导”信心

2021-12-18 14:17:31孕产
家长从孩子的优点出发,对孩子加以肯定,孩子可以更加清楚的认清自身的优点之后,再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优点树自信,以自信填不足,这样一来,就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自身的不足,让孩子在引导之中认识到,自己虽然仍有不足,但也并非毫无优点可言,完善不足,自己的优点就会被放大变成优势。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傍晚,与往常一样,我如期接到了孩子。归家的途中,孩子有些沮丧,像一朵蔫萎的花。我拉起孩子的手,霎时,我的手心被攥紧。孩子终是没有忍住,低着头哽咽着说:"妈…妈妈,我是不是真的很讨人厌,为…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跟我玩…"

孩子说的很慢,声音越来越小,以至于后面的内容我并不能听得十分清楚。一时间,我想说些什么,却又止住了,孩子涉世不深,有时候一句话都会让其出现强烈的自我否认,最终形成自卑感,如何面对孩子的自卑,也就成为家长必须思考与斟酌的一件事情。

那么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去应对孩子的自卑,正确引导他们呢?

孩子的自卑感究竟从何而来?

我想,这个问题是所有家长需要去认真分析与思索的,事出必有因,弄清楚原因往往在解决问题时事半功倍。一般来说,孩子的社会经验与阅历都是相当浅薄的,可能致使他们产生自卑感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遭遇挫折后的自我否定

孩子的心智都还处于萌芽成长阶段,心理承受能力更是不及成年人,这也就导致了他们容易在失败之中失去自信甚至产生自卑感,考试失利、与同龄人对比产生差距等都会促使自卑感的产生,然而这些失败家长们往往没有过于重视。想要真正教好孩子,家长需要更多的走近孩子,了解孩子。

与同龄人相处不融洽甚至被排斥带来的自我质疑

交际是一门学问,但不是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是交际好手,他们也会出现交际问题,甚至有些孩子会出现被排斥的现象,这些都是屡见不鲜的,而这些都有可能摧毁孩子的自我认同感,家长要看到的,不仅仅是孩子在家庭中的角色,还有在同龄人之间的角色。

亲人、老师的亲口否定带来的自卑感

在孩子的眼中,亲人、老师是他们最为崇敬的人群,因而他们的夸奖常常能让孩子产生自信,相应的,亲人与老师不恰当的言行举止同样会对孩子的自信造成严重的打击,自卑感也就油然而生了。

积极"鼓励"真的屡试不爽吗?

相信很多家长都有一个同样的想法,孩子某方面的自信不够,都会对其加以鼓励,希望通过积极的心理暗示,让孩子在这方面能够拥有尝试与突破的勇气。诚然,这一方法有一定的鼓舞作用,但真的每一次都可以让孩子建立信心吗?

在我看来并不是这样,针对性的积极"鼓励"对孩子来说是需要的,但不是主要的,它同样也会带来不好的影响。

孩子未必能"心安理得"地接受暗示

一般来说,家长对孩子的"鼓励"都是就事论事,例如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的鼓励或许各有千秋,但都离不开一点:孩子,你的头脑不比别人差,别人可以做到的你一定也可以。对于孩子而言,家长的鼓励似乎与自己的认知不一样,随着年岁的增长,心智的成熟,孩子对自己有着较为清楚明确的定位,家长一味的鼓励会在无形之中推翻孩子对自己的认知,让孩子去接受一件自己都有所怀疑的事情,这也就难免会招致孩子的反感,有时候反而会适得其反。

孩子的多番失败会对鼓励产生质疑

诚然,家长的鼓励是一种助推剂,让孩子能在跌倒之际,再度重整旗鼓,去拼搏、去努力。但是,一旦孩子在同一个地方多次跌倒,家长的鼓励也就从"箴言"变成了"猜想",孩子自然会对这些话产生质疑,甚至对家长的威信也是有所削减,这就好比西周时期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积极的鼓励有一定的使用限度,一旦逾越,不但不能实现其该有的作用,还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基于孩子对家长的崇敬之上的,考虑到这一点,积极"鼓励"的解决办法也就并非万全之策。

过度的积极"鼓励"会让孩子产生自负心理

对于孩子而言,鼓励与批评都应当适度,过度的鼓励不仅不能让孩子更加出色的克服困难,还会让他们产生自负心理,对自己不能有一个更加清楚的定位,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家长应该多加引导,有时候,承认自己的不足也是必要的,怎么去完善自己、弥补不足,才是明智之举。

以优点育自信,以诱导代"谬赞"

既然积极的"鼓励"并不能解决孩子的自卑问题,那么又当如何应对呢?我认为,应当从孩子自身的优点出发,进行有效的诱导,以减弱甚至消除孩子的自卑感。

能使孩子拥有更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家长走近孩子,了解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与长处,当孩子碰到挫折、丧失自信时,不妨告诉孩子,你身上闪烁着别人没有的光芒,有着他人没有的优点,以此来减弱孩子的自卑感。如此一来,孩子不仅会觉得家长一直在默默的关注着他的成长,看到了他的进步,还能让孩子对自己的优点有更强的认同感,能更好的扬长避短,散发着属于自己的光与热。

能淡化孩子内心的差距感

很多时候,孩子的自卑感都来源于对比,同龄人间的对比也好,"别人家的孩子"也罢,这些都会让孩子不自觉的将自己与他人置于心中的天平上称量,结果自是不言而喻,天平每一次都倾向对方,久而久之,孩子对"比较"一词产生了厌倦感甚至是恐惧感。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对比往往都是针对对方的优点,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也就会很自然的感到自惭形秽,产生自卑感。故而,适当地提及孩子的优点,加以肯定,会让孩子淡化差距感,清楚自身的优势所在,也就有了尝试的勇气。

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自身的不足

面对孩子的自卑感,家长从孩子的优点出发,对孩子加以肯定,孩子可以更加清楚的认清自身的优点之后,再进行适当的引导,以优点树自信,以自信填不足,这样一来,就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自身的不足,让孩子在引导之中认识到,自己虽然仍有不足,但也并非毫无优点可言,完善不足,自己的优点就会被放大变成优势。如此,孩子自身的不足与欠缺也就得以接纳与完善。

面对孩子的自卑,家长对于积极"鼓励"应当三思而行,切莫"滥用",更多时候,应当走近孩子,去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将之放大,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光芒。让孩子明白,无论何时,得到阳光普照的地方,也有步入夜幕的时候,我们歌颂天明,也要学会在夜幕之中追寻光明。

我是刺猬奶爸,也是3岁宝宝的奶爸,每天记录和分享不同的育儿知识及经验,喜欢文章请关注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