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妈疯狂晒娃被屏蔽,家长要谨慎,孩子的信息也有隐私权
阿南最近刚刚升级为宝妈,初为人母的她兴奋地不得了,宝宝睡觉流口水了,她立刻拍下来发到圈里;孩子哭得冒鼻涕泡了,她也要拍下来和朋友分享,刚开始的时候,大家还积极点赞评论,可是时间久了,这位刷屏大王发现自己分享的照片互动的人越来越少,最后才知道原来是自己被屏蔽了,阿南有点不开心,原本只是想记录宝宝的成长而已,为啥朋友们都不愿意看了呢?
其实,说到晒娃这件事,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可是太大了,有的人晒娃,不但粉丝量暴涨,别人每天还求着更新;而有的人晒娃却被“粉转黑”,一更新就掉粉,实在不好意思取关的索性就来个“悄咪咪”的屏蔽,看来晒娃也是有门道的,并不是记录“流水账”那么简单。
一定会有些妈咪不服气:难道我家的宝宝就这么招人烦吗?在我眼里他是最可爱的呀!如果你也用:孩子哭了、孩子笑了、孩子吃饭了等等小视频加照片影集刷圈的话,那就要当心了,这种晒娃方式很有可能被大家反感,甚至会享受关小黑屋的待遇。事实上,晒娃绝不仅仅只有一种方法,您不妨试试换个思路。
首先,尝试从孩子的角度看世界。既然是记录宝宝的成长经历,完全可以让孩子当做主角,从他的角度出发,记录每个阶段宝宝眼中的世界,要知道成年人和孩子对同样的事情,看法却完全不同,孩子们的奇特想法反而会更加有趣,如果再用孩子的话作为文字内容,效果就好多了,没准还能吸引更多粉丝呢。
其次,可以尝试宝宝和小动物的组合。在广告界流行一个法则:孩子、动物和美女总是最能吸引别人眼球的主体,所以各位宝妈可以在晒娃的时候,顺便让家里的宠物出个镜,就像有个妈妈总是用宝宝和猫咪相处的照片发圈,软萌的小孩子和酷酷的猫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确实引得点赞无数。
另外,在配图的文字上面多一点创意。同样是带宝宝出去郊游的照片,“今天我和孩子一起去玩,他很开心!”和“蚂蚁也爱吃我的小饼干耶!”这两种表达方式,哪一种更有意思呢?相信您会得出正确的判断。前者是感动了自己却感动不了你的类型,而后者却展现了孩子眼中的妙趣世界,而且只要文字上面花些心思,就算拍摄手法很普通,也可以增色不少。
当然,只知道这些还不够,要想别人不反感自己晒娃,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节奏感,有的人每天动不动就发个十几条,朋友们连续刷屏都刷不掉,怎么可能不崩溃?所以,晒娃还是要文明一些,每天最多发两到三条就足够了,然后把好友做个分组,比如奶奶外婆这些十几条都嫌少的,可以单独设置一下,而普通朋友最好不要频繁打扰,毕竟人还是需要互相尊重的。
最后,宝妈们晒娃的时候,要注意保护孩子的隐私,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这才是真正的爱宝宝。
相关文章
- 宝妈朋友圈晒娃上幼儿园,被误解在“炫富”,家长别给孩子套光环
- 孩子该不该有隐私权?
- 孩子出生爸爸怎样晒娃?这种最不受欢迎,宝妈看了想揍人
- 孩子在学校被人打怎么办?一位宝妈自述处理方法,值得家长借鉴
- 孩子有隐私,家长当尊重!这个孩子的做法值得称赞
- 宝妈去幼儿园开家长会,孩子却嫌她穿的土
- 家长在朋友圈晒娃,应先询问孩子意见,尊重和保护远比炫耀更重要
- 26岁宝妈晒娃,称自己生了“假宝宝”,网友:这家长太不负责任了
- 9岁男孩商场打闹,宝妈过度维护,00后:孩子小,家长也不懂事
- 两孩子跌下楼梯,宝妈先拉住自家孩子手,对方家长指责:真自私
- 你给孩子的挫折教育,可别只有挫折没有教育,家长需谨慎运用
- 妈妈,我为什么变成植物人?孩子吃的东西,家长要谨慎
- 幼儿园老师发孩子午饭到群里,宝妈这样回复,引众家长不适
- 心理学家:孩子黏人很正常,出现这些行为时,家长须谨慎
- 我是怎么来的?面对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家长应该谨慎回答
- 还在网上晒娃?当心朋友圈成为泄露孩子信息的通道
- 孩子2岁 家长要开始立规矩了
- 孩子5岁前有这些表现 家长不用担心孩子以后会不孝顺
- 孩子7岁前,家长要做3种受挫教育,别让悲剧成为孩子"自尊保护伞"
- 孩子“多动”坐不住?3点小技巧,助家长提升孩子“专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