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半天机构半天在家,课后看我怎样盘娃 | 家长说

2021-12-09 12:17:45孕产
半天时间在机构干预,半天时间在家,是不少自闭症家庭的选择。这样的模式,孩子不会感受康复训练的压力过大,家长也可以在后半天把老师上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泛化,还能为家庭节省不少开销。问题是,在机构遵循着一对一的个性化训练计划,有严格的课题逻辑,而在家时家长教学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半天时间在机构干预,半天时间在家,是不少自闭症家庭的选择。

这样的模式,孩子不会感受康复训练的压力过大,家长也可以在后半天把老师上课的内容进行巩固和泛化,还能为家庭节省不少开销。

问题是,在机构遵循着一对一的个性化训练计划,有严格的课题逻辑,而在家时家长教学往往感到无从下手。

结合机构,家庭训练应该主要侧重哪些方面呢?这恐怕是家长们关注的重点。

7岁的小安是郑州ALSO·IN实证中心的首批小学员,目前在IN采用的是每天三小时的密集课程,经过两个月的时间,用妈妈的话说“进步明显”。

当然,小安的进步与智慧的小安妈的努力分不开。半天机构,半天在家,小安妈对于孩子的干预得心应手,也有很多干货想分享给大家。

△ 小安妈,ALSOLIFE志愿者

结合机构,

家庭训练应该怎么做?


小安是自闭症孩子中有代表性的一类:低功能孩子,现在7岁了,但能力距离上小学还比较遥远。我没有勉强地送他去上学,现在是半天机构半天在家。我们是ALSO·IN郑州实证中心的首批学员,目前在IN干预了两个多月。

小安在三岁八个月确诊后辗转全国各地机构干预,虽然成长得比较缓慢,但好在一直接受科学的干预方法,也一天天在进步。目前他服从性和规矩性都比较好,有一定社会性。

我也是众多自闭症家长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类:经历过诸多家长所经历的路程,听过见过诸多家长所走过的坑,也目睹过很多不同能力的孩子在康复路上不同的进步,一点点在干预孩子的路上我自己也在自我疗愈,从一个无所适从的小白逐渐成长起来。

干预中我把握两点


1、不迷信个案

我不喜欢跟人讨论个案,每个孩子能力不一样,如果觉得别人孩子用怎样的方法进步特别快,自己孩子也想来试试看,往往为难孩子也为难了自己。

对于自己的孩子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康复得好的孩子百分之六七十在于孩子本身的潜质,但并不是说孩子能力差就没有未来,我见过中低功能孩子带得特别好的,也见过孩子自身能力不错却让人想避而远之的。

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在陪孩子康复的路上,家长是孩子的器,只有不断学习和反思才能逐步提升自己和孩子的能力。任何一个自闭症儿童,不论是高功能或者低功能,减少问题行为,培养自理能力,提升独处的技能,能服从能执行,就是一个好孩子,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孩子的状况去提高。



01

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这是牵扯到孩子将来能不能带出去一个很关键的点。认识再多的字都不如教会孩子规规矩矩吃一顿饭,安安静静陪你散步逛超市。即使不关注别人,但一定不能去打扰别人。情绪宜疏不宜堵,不为难孩子,行为管理要从小做起,要用正常的社会规则标准去要求他。

借用郭延庆大夫曾分享过的一个例子:

家长和孩子走在大街上,当孩子看到麦当劳橱窗的时候,如何去评估孩子有多想吃到甜筒冰激凌。假设有五个孩子,五个孩子的表现如下:

第一个孩子只是和家长一起走过去。

第二个孩子看到橱窗并转头问家长:我可不可以吃个甜筒?家长说不可以,孩子回答好吧。

第三个孩子说我要吃甜筒!家长回答不可以,孩子说好吧。

第四个孩子看到橱窗转头扭向家长:我要吃甜筒!家长说不可以,孩子说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家长解释为什么不可以,孩子委屈地接受。

第五个孩子看到后问家长想吃甜筒,家长说不可以,孩子说可以,为什么不可以,家长解释后孩子开始发脾气,继而撞头,打手。

其实,这五个孩子想吃冰激凌的程度都是一样的,只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行为不一样。通过良好的行为管理,第四个、第五个孩子可以和前三个孩子一样。



处理行为问题的思路

要从孩子的同理心出发,理解他、尊重他。分析问题行为ABC,我们不能仅仅只盯着行为,更要关注前事和结果。提前预防,寻找替代行为,控制结果。

>>>> 家长调整自己的情绪

很多时候孩子发生问题行为家长火气更大,拧着来,结果适得其反,问题行为消退不了,家长也没个好心情。可以说大人的情绪对孩子影响太大了,家长一定要保持一颗淡定的心,理智分析问题,转移问题,处理问题。

>>>> 注意提前预防

有时候要遵从孩子的意愿,提前让他正确表达然后满足他,有原则地去顺着他,家长一定是要有底线的,这个底线就是要让孩子明白,你可以这样是我允许的,不是哭闹争取来的,在我允许的范畴内你可以这样,而且要制定规则。

比如小安有一些小刻板,路上看到喷泉就要看一会,不让看会有情绪,我会提前对他说我们到前面喷泉去看一会吧,他也很开心,但肯定不能一直看,他看一小会我就会计时,数20个数我们必须得走,哭闹也不行,一定要不带情绪地很坚决带他走,逐渐到十个数,到五个数到三个数,到不用数数,我说走就走。

>>>> 适当忽略问题行为

孩子发生情绪和问题行为,家长通常会给予太多的反馈,孩子的行为就被强化了,我觉得偶尔发生的行为就当没发生吧,轻轻阻挡下。对于要干预的问题行为,不跟孩子对视,不给表情,不对孩子说不,正向地给孩子下指令就可以了。

忽略行为不忽略孩子,要关注孩子的动向,适当转移孩子的关注点和注意力,进行差别强化。

>>>> 找到替代行为

替代行为是可以达到和问题行为同样功能的行为。根据孩子的能力,要有短期替代行为和长期替代行为。短期替代行为是当下孩子能力可以去做的,长期替代行为是我们所期盼的将来的一个理想行为。

比如很多孩子有视觉刺激,短期替代行为我们可以寻找声光电类的玩具去满足他,长期替代行为是去培养一些视觉类的项目,比如涂色,点连线,拼图,走迷宫等等。

比如语言表达有限的孩子用哭闹来要求某个物品,我们要在闹之前辅助他正确提要求,可以是手势可以是图片,然而满足他,一直到他能正确地提要求。好行为就是一点点塑造出来的。

02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我们越来越老,孩子越长越大;孩子自理能力越好,我们将来越轻松。

孩子干预的各方面都是综合的,比如自理能力对小肌肉有要求,同时自理又能锻炼孩子的小肌肉发展。日常的吃喝拉撒,每一项分解开来都是很多个要去练习的项目。

以吃饭为例

吃饭分解一下:餐前准备,孩子端菜端饭,吃饭时候的规矩,饭后收拾。吃饭时候要教他正确拿勺子,拿筷子,坐姿,不扒拉盘子里的菜,不狼吞虎咽、不磨叽等。

1、教拿筷子、拿勺

一开始两个碗挨在一起,一只空碗,另外一只装带壳好夹的花生,先把花生往紧挨着的那个空碗夹,熟练后两个碗逐渐拉开距离,最后到可以正常夹菜的那个位置,夹的更熟练后就给他换成花生米去夹,根据情况调整位置,用筷子就是这样练出来的。

拿筷拿勺子也得根据孩子的能力去练,比如精细不好,手腕不灵活,手指头没劲,你让他去练习这个肯定有难度,就要想办法去提升他练习这个项目该达到的精细能力,可以从用夹子夹纸板、撕纸、捏泡沫塑料的泡泡、拔小棍插小棍、让孩子拿放积木雪花片等项目做起。

2、提高吃饭速度

小安吃饭磨叽,我就掐时间用计时器,说好多少分钟,快到时会提醒他,好好吃会悄悄地把计时器暂停一下等他吃完铃声响起表扬他。不好好吃到时间就把饭撤掉。如果孩子吃饭磨蹭而计时器又不凑效的话,可以试一下分成小份,一小份吃完再给盛。

3、不扒拉盘子的菜

我严禁小安吃饭时在盘子里扒拉挑自己喜欢的。他喜欢的菜我会给他单盛一个碗,告诉他这是他自己的,大家吃的不能随便夹,自己碗里的可以随便翻。

4、教关于吃饭的认知

吃饭的时候可以教孩子认识食物名称,食物的类别,像凉菜热菜,荤菜素菜,教孩子不能吃掉在地上的东西,吃饭不吧唧嘴,分辨自己和他人的食物,只能吃自己的,够不着的可以提要求让大人协助,表达饿了,吃饱了,好吃等等。

以穿衣为例

系扣子、解扣子、拉拉链对孩子手指的灵活性有要求,穿脱衣服可以练习到肢体的协调性。穿衣过程中可以教孩子认识短袖、外套、马甲、衬衣、裤子、袜子等等,卡片也在生活中泛化,认识衣服上的口袋,袖子,可以教左右,认识自己的胳膊、腿等等。

以家务为例

生活中让孩子多参与家务,他想吃黄瓜想吃苹果,教他自己取洗去削,这都是比较容易自我强化的,喜欢吃的菜让他摘、洗,教他去切菜,帮忙拿个调味品,拿个盘子、铲子、抹布。



△ 小安在切菜

多制造一些困难,给吃的不打开让他寻求帮助,撕开一个小口让自己动手,洗衣服让他帮忙晾衣服,收衣服让他帮忙叠衣服,教他洗自己的小袜子,怎么搓怎么拧怎么搭都可以教。饭前便后练习洗手,早晚午饭后练习刷牙。

善用视觉流程图

生活自理可以用视觉流程图一步步进行动作分解,比如洗手,可以分解为打开水龙头、把手淋湿、搓香皂、搓手(手心手背各搓十下)、冲洗干净、关上水龙头。

视觉流程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移动的流程图——比如说要教孩子超市购物,要用视觉提示,可以将要买的东西用图片粘在一个板子上或者文字记在本子上,完成一项去掉一个或者用笔划掉一个。

超市购物泛化能力

在超市里物品名称、颜色、配对、分类、功能、数量、数字、形容词、方位词又能教又能泛化。买东西的过程中教孩子正确地推购物车,注意避开他人,听大人的指令去拿东西,等待排队结账,帮大人装东西、拎东西等等。



△ 小安在超市

03

注重孩子闲暇技能的培养

我们从小给孩子培养这些闲暇兴趣是为什么?主要也是为了他将来能打发时间、不作妖,降低问题行为的发生。提升独处能力,就能大大提升将来的生活质量,可以不社交,但自己必须会打发时间。

对于能力弱、兴趣狭隘的孩子,可以从精细类的活动和大运动去发展

这些项目最好要有社会功能,也就是说这些项目是将来某一个他所具备技能的前备基础能力。

比如画画,孩子要会用笔,要会连线,要会仿画线条,要会仿画图形,要会涂色,要会仿涂色。比如打篮球,要会定点双手拍球,定点单手拍球,会运球。跨球要会的两个前备技能是要会跨固定的物件和定点单手拍球。要发展打篮球这个技能双手还要会投球,练习投球就先可以教孩子抛接球,推球。

根据现有的能力去发展规划将来可能培养出来的爱好,小安平衡能力不错,所以让他学轮滑,平时也会带他去骑自行车,从辅助轮开始能踩半个圈到两个轮子骑的不比我差。



日常生活中喜欢的一些事情也可以培养孩子的独处能力

比如可以教他嗑瓜子,一粒一粒的也适合打发时间,或者培养听音乐的爱好,阅读的能力。现阶段让孩子独处时可以用行事历来安排个人工作,选择的项目最好是孩子精熟的或者喜欢的。孩子看动画片、玩手机控制得好也可以作为闲暇技能。

允许孩子适当地自我刺激

我们的孩子本来就不能很好的表达,内心一些负面的东西也要有释放的途径,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不打扰到别人,对自己没伤害,随他去吧。

04

机构的作用

听说ALSO.IN郑州实证中心落地后我就马上报名,庆幸七岁“高龄”还能来进行密集干预。最初的想法就是想IN的密集干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他的认知能力,我以后居家也更好带他。

目前,机构给小安的干预计划是以行事历、感知觉和独立游戏作为重点。上午去完机构,中午吃完饭,我会给孩子做一些结构化的内容,主要是为了培养他的独立性。

结构化流程里面包括生活自理项目,个人独立工作以及一些室内运动类项目,自己再给他做做桌面,泛化一下上课所学内容,还有一些不太熟练的精细类项目也会单独教他。

在机构怎样干预

在正式进入ALSO.IN干预一周前是由总督导郑甜甜老师指导督导老师给孩子做详细的评估,和家长进行访谈,制定个别化教育方案。

IN是相对开放的教学环境,上课时不是一个孩子一个老师一个屋,而是大家在一个开放的空间中,有上课区域,有游戏区域,有休息区域,有过家家的厨房。一个老师对一个孩子有格挡隔开。



△ 小安在上课

孩子上课不受别人影响吗?事实证明,真的一点都不会,老师特别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机构每个月还有开放日,家长可以到上课区域进去看课。每天上课的具体内容都有日报发送到家长手机,包括多少回合,怎么辅助,目标行为定义,具体操作内容,孩子上课表现等等都是很详细的。

与老师怎样沟通

来IN两个月,看过两次课,老师表现出来的成长速度超乎我的想象。在教室看课,看到每个孩子们都开开心心的,和老师的配合都很棒,就觉得心里很温暖,踏实。

家长每天下课都有十分钟间和老师去探讨孩子在三个小时的个训过程中好的地方和需要补充改正的不足方面。老师也会根据家长的反馈去和督导老师沟通,及时根据孩子当下的能力调整课题。

我们第一批来的孩子,这两个月的进步都很明显,家长学习的劲头也都很足,每天孩子上课的时间就是我们学习的时间,有学习委员豆豆妈带着学。

结语

干预孩子时,家长比较好的状态是不瞎想,多做事,常微笑,懂知足,理解孩子、接纳孩子。即使孩子有那么多的与众不同,我们也要好好去爱他,去雕琢他,常反思自己,保持冷静和理智,多学习并用到实践中。很多能力普通孩子不教就会,我们的孩子使劲教才会。一些毛病普通孩子大了懂事了可能毛病就没了,而谱系孩子不教他、不规范他只会变本加厉,所以关乎到未来生活,我们从小对他的要求就要比普通孩子更严格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