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时"先吃完不管,后吃完刷碗"式教育,或更有奇效
有人说教育孩子需要耐心,也有人说教育孩子需要技巧,不论是技巧还是耐心,却很少有人能够从始至终地进行着。说是耐心的教育,却很少有父母能够控制内心当中"洪荒之力",说是技巧的教育,技巧又是源源不断地随之变化。想要找到能够一招解百难的育儿法,一直都是如鸡蛋里挑骨头般的渺小。不过教育孩子的时候,有一种"先吃完不管、后吃完刷碗"式的教育,倒是有着不错的育儿奇效。
"先吃完不管、后吃完刷碗"可以激发孩子的积极
"先吃完不管、后吃完刷碗"这句话,要来源于家庭之间收拾碗筷的规则,同时也是刺激孩子吃饭的积极心。记得小的时候,小编是家里面吃饭最慢的一个,妈妈经常说"先吃完不管、后吃完要洗碗",因为吃饭慢可没少洗碗。后来,因为这句话的激励,让小编做事情越来越积极。为了偷懒不洗碗,每次吃饭的时候都争个第一,虽然有时候妈妈可能是故意让着自己,但是做事情不积极总是拖拉的毛病,倒是因为这种类型的教育有所改观了。
"先吃完不管、后吃完刷碗"式教育对学习也有效果
"先吃完不管,后吃完刷碗"的教育,是一种激励方案的教育,它可以激发孩子心中的斗志,也可以将这种方案融合在任意教育当中。很多人都是把这种激励式的方案,运用在孩子吃饭拖拉上,其实如果我们善加利用的话,也可以将"先吃完不管、后吃完刷碗"式的教育,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上。孩子比较喜欢具有刺激性的挑战,"先吃完不管、后吃完刷碗"式的教育,就是属于一种挑战和比较,孩子在挑战的过程当中比较享受成功的喜悦。
如果我们把"先吃完不管、后吃完刷碗"式的教育,运用到孩子的学习当中,实际上也有着特别不错的效果。如何巧妙运用也是一种技巧性。比如说,孩子学习拖拉的时候,父母可以把自己一些工作也当成一种学习。和孩子共同在一张桌子上学习,然后采取"先学好不管,后学好收拾卫生"的激励教育,让孩子意识到一个新的任务挑战。孩子和父母在一起学习的时候,也可以增加彼此之间的亲子关系。
最重要的是父母学而不厌式勤奋,算是一种以身作则的榜样,长期生活在这种具有激励和挑战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积极的乐观,也是知识学而不尽的榜样。除了吃饭和学习之外,孩子的兴趣开括,也可以使用"先吃完不管、后吃完刷碗"式的教育。激励又具有挑战性的教育,是孩子小小世界当中的"糖果屋",天生的好奇和探险心,让孩子做事情的时候也更加有上进心一些。
经常使用"先吃完不管、后吃完刷碗"式教育的父母,会发现自己和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像朋友一样无话不谈,孩子喜欢分享、父母也不再古板压抑,和谐、幸福和童真弥漫的家庭,只会被欢声笑语所包围着。那么,除了"先吃完不管、后吃完刷碗"式的教育之外,亲爱的宝妈宝爸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还有哪些妙招呢?欢迎评论区一起交流学习!
我们是2岁孩子的爸爸妈妈,从备孕开始我们就一起走过来,孩子从0岁到现在的2周岁给我们太多的感触,孩子发现新奇的东西都来喊“妈妈,快来看”,“爸爷,快来看”,所以这是我们名称的由来。孩子的成长,爸爸绝不能缺席,每天爸爸都会抽出时间一定陪着孩子,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成长。每天都感受着孩子成长的快乐,积累很多的经验特别想大家分享......同时也欢迎同为爸爸妈妈的您,一块来分享养娃的点点滴滴。养娃,其实等于我们重新过了一个童年,一起成长。
相关文章
- 孩子为什么更喜欢老人带?爸妈们先不要着急吃醋,看完这个就明白
- 孩子的心独立而完整,家长爱的教育需要更多理解和宽容 文/王珉
- “再这样妈妈生气了!”丢掉恐吓式教育 这句话更能让孩子听话
- 三岁男孩不自信怎么办,给孩子"慢跑"式的自信教育,会更有效果
- 别让你的错误的教育方式,让爱远离,爱,请给孩子更多的包容
- 启发式教育,孩子更聪明
- 吼完不说话,你完全想不到“吼”式教育下的孩子受到了哪些伤害
- 四个家庭教育公式~更科学的教育孩子
- 打一棍给一颗糖的教育方式,当今孩子已不买账,不如试试先给糖
- 新课堂网校——陪伴式教育,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未来
- 论如何机智地让熊孩子吃完一碗饭?这位宝爸哄娃的方式值得借鉴
- 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换种教育方式会更好,好孩子是骗出来的
- 孩子不是你的理想型,是个“差不多”先生,就意味着教育失败吗?
- 孩子们需要哪种能力?时代变化,教育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 孩子口渴,何时让他们喝水反映出你的教育方式
- 孩子在幼儿园很独立,回家就原形毕露,最主要是家长教育方式
- 孩子就是父母的写照,教育孩子要先育己,做出样子比喊破嗓子有用
- 孩子成长中,值得学习的五大国外教育方式
- 孩子放学后,应该先写作业还是先玩?说说你的教育经验?
- 孩子气质不同,决定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互相理解亲子关系才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