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新手妈咪育儿知识 育儿知识百科

2022-08-15 08:19:02孕产
新手妈咪育儿知识,新生儿孕育知识呵呵,亲爱的,这个是做新妈妈时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大问题没有,只是宝宝每次吃完奶后要抱起来轻轻的拍拍后背,等几分钟后在放下睡觉。要多喝点温开水。真心希望你和宝宝都健健康康,快快长大!育儿的知识胎教很重要。古人的胎教很严格 椅不正不坐,不好的东西不看 不吃。想吃特别的东西

新生儿孕育知识

呵呵,亲爱的,这个是做新妈妈时都不可避免的问题,大问题没有,只是宝宝每次吃完奶后要抱起来轻轻的拍拍后背,等几分钟后在放下睡觉。要多喝点温开水。真心希望你和宝宝都健健康康,快快长大!

新手妈咪育儿知识

育儿的知识

胎教很重要。古人的胎教很严格 椅不正不坐,不好的东西不看 不吃。想吃特别的东西这个最要忌 对宝宝不好。怀孕期间不要生气和任何记恨别人的啊什么的

新手妈咪育儿知识

育儿知识百科

在儿科门诊经常可以见到年轻妈咪带宝贝来看流口水。那么流口水到底是病吗?宝贝为何流口水呢?宝贝在新生儿时期唾液腺不发达,生后第一周,其唾液分泌量一昼夜约为50-80ml,是成人的1/20-1/25。婴儿唾液分泌量约4个月时才增加到每昼夜200-240ml,到5个月后,方显著地增加。

  唾液腺的分泌受到神经控制,反射性地分泌 婴儿出生后,主要进食乳汁,对唾液腺刺激较小,所以唾液腺的分泌量较少。随着月龄增大,逐渐转变到固体食物时,唾液腺分泌也随之增多。年轻妈咪会发现宝贝六个月以后,嘴里的口水特别多,除了饮食因素外,还由于牙齿刚萌出时对牙龈感觉神经的机械性刺激。

  由于宝贝口腔分泌唾液量增多,再加上口腔深度不够,又不会节制口内的唾液,所以就经常出现流口水的现象。当宝贝逐渐会用吞咽来调节口内唾液量,并随着以后牙齿的萌出,口腔深度的增加,唾液也就不再会经常流出了。

  疾病引起的流口水 当宝贝1岁后仍不断地流口水,家长就应该仔细观察,常见的原因有口腔炎、咽炎、脑发育不良、脑炎后遗症、面神经麻痹、呆小症等。这些患儿因唾液分泌过多或不能下咽引起口涎外流,家长应带宝贝到医院仔细检查。

  中医可治宝贝流口水 中医认为“脾开窍于口”,流涎过多常用健脾法可收效,如用山药20g,苍术6g,炒苁仁12g,扁豆9g,煎汤,每日一剂。还可用生白术30g加少量水后隔水蒸,每日服一次。

  民间用食疗方也有效 取益智仁30g,白茯苓30g,烘干,研成粉状;将大米30g淘净后煮成稀粥,待粥将熟时,每次调入药粉3g,稍煮后即可服用。另用生姜二片,神曲半块,食糖适量,同放入罐中,加水煮沸,每日代茶饮。

新手妈咪育儿知识

婴儿育儿知识

怎么护理 !这个当然是小心护理了, 平时要多注意宝宝有什么情况 ,一般初生婴儿给他吃饱了就睡 没什么,但是要注意随时宝宝尿布的干爽 身体的清洁 要常常洗澡游泳 这样宝宝才健康的成长!有条件自己给宝宝买个游泳池!

育儿知识指南

孩子出牙时间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通常孩子在出生后6-7个月便开始长牙,晚一些的却要到10个月时才萌出,个别孩子到1岁后才长出第一颗乳牙,这种现象都是属于正常的。  

  孩子出牙早晚与骨骼生长快慢有关,这是一种早期骨骼生长的差别,是遗传上的差异在婴幼儿身上的体现,对孩子今后的骨骼生长和身高没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来说是不会影响今后骨骼的生长发育的。孩子的长高主要是靠长骨(四肢骨)的生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四肢长骨增长的速度远远较躯干等增长迅速。决定孩子身高的因素是遗传因素,合理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和适宜的运动,与出牙早晚没有直接的关系。  

  孩子出牙晚是否需要补钙治疗,这要看孩子是否缺钙,补钙也必须遵医嘱。当然,为了防止孩子缺钙,可适当地多吃些富钙食物,或给予一些钙保健品服用,但千万不可滥用。

育婴常识?

产前准备: 1.产妇用品:睡袍,袜子,喂奶胸罩,棉质内裤,卫生巾,毛巾,脸盆. 2.婴儿用品:奶瓶,奶嘴两个,奶刷,吸奶器,消毒湿巾,纸尿裤,奶粉(小袋)小盆(两个),小毛巾(两条),婴儿衣服,婴儿裤子,消毒锅,浴盆,大浴巾,洗浴用品. 妈妈备忘录: 年龄 疫苗名称 卡疫苗 乙肝疫苗 脊髓灰质量 百白破三联疫苗 麻疹疫苗 风疹疫苗 腮腺炎疫苗 甲肝 乙肝疫苗 流脑疫苗 出生时 初种 第一针 1月龄 第二针 2月龄 第一次 3月龄 第二次 第一针 4月龄 第三次 第二针 5月龄 第三针 6月龄 第三针 第一次 7月龄 初种 8月龄 加强 加强 夏种 第一针 第一针 第一针 初免二针 第二针 1 岁 第三针 2 岁 3 岁 4 岁 加强 6 岁 第四针 7岁 白破一针 加强 第二针 第二针

出生婴儿常识

我听我妈说的宝宝拉绿屎是因为宝宝的肚脐着凉到了,因为我家宝宝四个月大的时候也拉的绿屎,是因为我给她穿少了.所以要是宝宝拉绿屎的话最好用热茶水给宝宝敷一下肚脐,我家当初就是这样弄好的,你可以试一下

育儿常见问题有哪些

1、脐带渗出
  脐带是母亲与胎儿联系的唯一通道,母亲通过脐静脉供给婴儿营养物质,又通过脐动脉将胎儿体内的废物运送给母亲,由母亲代替排泄。因为脐带残端血管与新生儿的血管相连,如果护理不好,脐部会被细菌感染,出现脓性分泌物而发生脐炎,严重时可引起新生儿败血症。所以,父母要精心护理好新生儿的脐带。
  正常脐带脱落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被剪断结扎,一般3~7天干燥脱落,外部伤口愈合,形成向内凹陷的肚脐。
  脐带护理这样做
  脐带未脱落时,要保持脐部干燥,勤换尿布,防止尿液甚至粪便浸渍污染脐部。不要给新生儿洗盆浴,擦洗下身时,不要浸湿脐带包布。如果脐带包布湿了,应马上更换,避免感染。要仔细检查脐部,若发现分泌物,可用消毒过的棉花棒沾75%酒精擦拭脐根部消毒。擦时从脐根部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
  脐带脱落后,局部会有潮湿或米汤样液体渗出,可用消毒棉花棒沾75%酒精擦净或先用2%碘酒擦,再用75%酒精涂在脐根部及其周围皮肤上,不要用龙胆紫涂搽肚脐,以免影响观察脐部感染情况。仍然要注意保持脐部清洁干燥,避免污染。
  提示:如果发现脐轮红肿 脐部有脓性分泌物 并有臭味时 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2、鼻尖疹子
  新生儿生后几天在前额面颊、鼻尖等处出现较多的针头样黄白色的小颗粒,叫“粟粒疹”。这是因为皮脂腺堆积所致。一般在出生后数周脱皮后自然消失,不要挑破,以防感染。
  一般来说,爸爸妈妈可以利用每天给新生儿沐浴的时间来清洁宝宝的小脸蛋。给小宝宝清洁脸蛋时,一定要注意室内的温度,最好能保持在25℃~29℃之间 水温则尽量维持在37℃~40℃左右。动作要轻柔,一定不要挤压这些小粟粒疹。

  3、尿布疹
  尿布疹是婴儿中最觉的皮肤问题,是婴儿臀部的一种炎症,又称臀红。
  尿布疹素描
  尿布疹常常发生在湿尿布覆盖区,包括外生殖器、会阴、臀部、腹股沟和大腿上部内侧甚至肛门附近,患处皮肤有红色斑点状疹子,可伴有渗出液及糜烂。孩子患上尿布疹表现为爱哭闹、烦躁不安,睡不踏实。
  引起尿布疹有原因
  尿布疹的形成原因是潮湿的皮肤互相摩擦或正常皮肤长期受湿尿布刺激而引起。因小便中的尿素被细菌分解产生氨,皮肤受氨刺激而发生皮炎。小婴儿皮肤细嫩,更易发生尿布疹。
  防尿布疹应做到
  1、尿布要勤换,一定要为宝宝选用适当的布尿布或高质量的纸尿裤,这是减少尿布疹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2、便后,勤清洗,每次大小便后,必须将局部用温水洗净、吸干,然后给婴儿小屁屁搽上一层薄薄的润肤油,注意清洗臀部避免用刺激性肥皂;洗完不要扑粉,以免与尿便结成块对小屁屁形成刺激。
  3、尿布下最好垫一块棉的或较厚的尿垫,尿垫下再入油布或塑料布,尽量不要让塑料布或油布直接接触皮肤,因为它们都密不透气,影响水分的吸收及蒸发,这是造成尿布疹的诱因。
  4、不要用成人洗衣粉或衣物柔顺剂洗尿布,避免引起皮肤过敏。要彻底把尿布清洗干净。洗 净的尿布一定要晒干,潮湿的尿布也会沤出尿布疹。
  5、如果你的宝宝有尿布疹,未脱皮溃烂可外涂鞣酸软膏,已脱脱皮溃疡有渗出的可涂氧化锌油或雷锌软膏以吸收渗出物。
  若出现下列情况,就应看儿科医生:如病变皮肤上出现有水疱或有脓;皮疹持续了两天以上不消失或更严重。

  4、眼睛分泌物
  分泌物的由来
  眼睛有分泌物是一种觉的眼睛轻度感染性疾病。一是可能由于分娩过程中接触阴道含有细菌的分泌物,接生操作者污染的手或者出徨后所接触的用品不清洁,引起孩子的结膜发炎,使得婴儿眼屎过多、黏稠。二是有的孩子鼻泪管被上皮细胞残渣堵塞或鼻泪管黏膜闭塞,使得泪液和泪道内的分泌物积留在泪囊而引起泪囊炎,这样的患儿在泪囊处有一囊性肿物,表面略发青,如果轻轻压迫眼睛内侧的泪囊部,可风到黏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溢出,肿物消失。
  护理这样做
  对于眼屎多,结膜充血的孩子,新手妈妈可以用脱脂棉蘸上温开水清洁婴儿的两眼,每天两次,由内眼角到处眼角,轻轻地揩拭,并且每只眼睛各用一块脱脂棉。
  就医提示:婴儿出生两天后,睡醒后如果眼睫毛黏在一起,或者内侧眼角有脓液,或鼻泪管堵塞或出现泪囊炎,要尽快去看医生。

  5、皮肤变黄
  正常黄疸是这样
  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两到三天皮肤开始发黄,到出生第七天发黄最明显,这叫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一般很轻微,七天后开始减轻,大约在二周左右黄色基本消退,没有什么不适表现,不需要治疗,喂此葡萄糖水即可。早产儿黄疸往往较重,出现早而退得晚,皮肤发展的时间可达三到四周,而且程度要比足月儿重些。
  黄疸寻因
  新生儿皮肤发黄的原因是因为胎儿在母体时,靠胎盘供应血和氧气,体内有较多的红细胞携带氧气供给胎儿。出生后,新生儿用自己的肺呼吸直接获得气氛,不需要那么多的红细胞,多余的红细胞被破坏后,分解产生胆红素,又因新生儿肝脏摄取和胆红素能力极差,不能将过多的胆红素排出体外而积存在血液里,这种胆红素像黄色的染料一样,将新生儿的皮肤,黏膜和巩膜染黄,出现黄疸,这一不是疾病的表现,当然无须治疗。
  就医提示:如果新生儿黄疸出现过早,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且发展很快,或者黄疸消退过迟,或消退后又出现,应及早去医院查明原因,如是病理变化,应积极治疗。

  6、芥未色大便
  许多乳儿排出的大便是绿色的,颜色有些像芥末,这种现象不是宝宝有病,而是正常的生理更现象。
  大便为什么发绿?
  大便的颜色与胆汁的化学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胆汁的颜色与其中所含的胆色素的种类和浓度有关,可由金黄色到深绿色不等。胆色素包括担红素和胆绿素,它们之间可相互转化。小肠上部的胆汁含有胆红素和胆绿素,使大便呈黄绿色。当大便推送到结肠时,胆绿素经过还原作用,又转变为胆红素,这时大便呈黄色。母乳喂养的宝宝大便偏酸性,在肠道细菌的作用下,部分胆红素转变为胆绿素,使排出的大便呈浅绿色;而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偏碱性,能使部分粪胆红素进一步转变为粪胆原,粪胆原是无色的,所以大便呈浅黄色。
  以前主为大便发绿在哺乳期常常是母乳不足的标志之一,现在有的专家主为大便发绿不是母乳不足的标志,而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小婴儿五天体重啬不到100克,就要加配方奶,加了配方奶后,一般可转为正常便。不管是喂母乳或牛奶,只要婴儿体重增加,精神很好,即使大便发绿,也不用担心。
  有些新生儿的特殊现象并不代表就是宝宝生病了,这还需要妈妈细心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