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张亮育儿经:想要教育好孩子,首先你得像个孩子

2020-02-22 23:00:05孕产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做什么样的人"我曾经看到过一段话:当代父母的焦虑在于:按照育儿书里面的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如履薄冰,神经紧绷,就怕自己一时行差踏错,就毁了孩子的一生。但是,在父母的眼中,孩子真的有那么脆弱不堪吗?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

"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首先要做什么样的人"

我曾经看到过一段话:

当代父母的焦虑在于:按照育儿书里面的标准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如履薄冰,神经紧绷,就怕自己一时行差踏错,就毁了孩子的一生。

但是,在父母的眼中,孩子真的有那么脆弱不堪吗?

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很多家长会说,把孩子养育成一个聪明懂事,善良天真的大人。但是父母们忘记了,培养孩子的环境是多变的,不可控的,不是像在学校做实验的无菌环境里面。

有人说,孩子不是父母的橡皮泥,捏不出父母们想要的模样。

直到,我有天碰巧看见了张亮在《新生日记》的发言,才觉得他是一个育儿的真正高手。

一,父母和孩子角色扮演

最开始认识张亮的时候,就是他参加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

节目的一开始张亮的儿子天天就在节目中大哭,原因是因为他不喜欢这里,他觉得这里的气味很奇怪,按照正常父母的逻辑,早就给孩子骂回去了。

但是张亮没有,他先是耐心的安慰天天,然后天天不走,他就抗天天过去,每天晚上父子俩都会谈心,从那以后,在节目中天天再也没有哭过。

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村长布置任务的时候,天天不配合,在一旁打闹,扭扭捏捏的。张亮看见了默默的记在了心里面,在外面还是给天天留足了面子。然后两个人睡觉的时候,张亮对天天说,他们俩角色互换试试,让天天当村长,自己学着天天的样子撒泼打滚,张亮并没有说什么严厉的话语,而一旁的天天早已经不好意思了。

最后,张亮才开始对天天说,在村长布置任务的时候,要仔细听村长讲话,要尊重讲话的人,要懂事,大人们都这样,小孩子也需要这样,天天表示知道了,也没有再犯。

父母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认为孩子不听话就是不给自己留面子,从而也不会给孩子留面子,这样一来二去的,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亲子关系还会出现问题。

当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别急着打骂,给孩子一定的空间,然后可以试试和孩子身份互换,当你也学着孩子撒泼打滚的那一套的时候,孩子内心是可以觉察到的,这个时候,你再进行说教式的教育,事半功倍啊。

二,和孩子做哥们

一八年的时候,在英雄联盟的全球总决赛上,中国赛区lpl获得的全球英雄联盟的总冠军,从而国内开始掀起了一阵电竞之风。

十三岁的天天也是这样,他有段时间不爱学习,沉迷游戏,甚至还一度以为自己是一个有天赋的选手。于是,他跟张亮说想去当一个职业的电竞选手。

张亮并没有急着反驳孩子的想法,而是跟天天打赌,让天天跟他来一句比赛,要是天天赢了就尊重他的意思,结果可想而知,天天败下阵来,只能踏踏实实的开始学习。

很多人都夸张亮这样的做法很棒。但是早在他参加《爸爸去哪儿》的时候,就有这样的先例了。

村长让孩子们玩守护鸡蛋的游戏,天天的鸡蛋被田亮"恶意"的弄破了之后,天天没有大哭,也没有责怪他,而是把责任揽到了自己的身上。当张亮问是谁打破鸡蛋的时候,天天说是自己,最后在张亮的引导下,才说出是田亮叔叔。

张亮问他:为什么一开始不说是田亮叔叔?

天天诚实的说道:怕你骂他。

因为在天天的眼里,张亮是自己的父亲,也是自己的朋友,做错事了会被教训,但不会被责罚。

和孩子做哥们,很多事情孩子会自然而然的跟你倾诉,因为他知道,他如果做错了,你会批评他,指导他下次改正过来,如果他做对了,你会表扬他,这样的事情何乐而不为呢?

如果父母一开始就摆着父母的架子,哪个小孩会什么事情都一股脑的倾诉呢?

三,以身作则

曾看过一则消息报道,讲述的是天天拍摄画报的那只猫生了重病,由于天天很喜欢那只猫咪,于是张亮夫妇连夜驱车带着猫咪去医院检查和救治,听说最后花了很多钱才把猫咪救活的,据知情人爆料,那是可以买一辆小轿车的钱。

最感人的是,猫舍的老板准备把猫咪送给他们,还准备把看病的钱一起给张亮,但是被张亮拒绝了,反而给了猫舍老板买猫的钱,说猫咪到了他们家,就是他们家的一份子。

有人会说,这有什么?明星嘛,有的是钱。

但是,谁的钱都是大风刮来的不是吗?

还有在《新生日记》上,张亮说:亲女儿不能亲嘴,表达对女儿的爱意有很多种,可以亲额头,亲手臂,为什么非得亲嘴呢?这样不利于女孩子培养性别意识。

他认为一名合格的父亲,就要担起责任,要保护女儿,也要和女儿注意分寸。

正如桑代克的试误理论那样,孩子的天性就是模仿,父母只要做好榜样,孩子也会相应的模仿。

正如在第一次参加节目的时候,条件是真的有些艰苦,张亮后来在采访中说:这些房子在农村已经废弃三四十年了,而且我们住的那所好像在抗战时期被烧过,还有那么一股子味道。孩子从小养尊处优的,肯定是有些抵触的。

别说小孩子了,就是现在的很多大人都不一定会想要进去居住。

可是张亮没有任何不满,而是一直在调节天天的情绪,企图分散他的注意力。

试想,如果一个父母都觉得,这房子不行,我要换一个,那么孩子心理就会更加反抗,更加不想居住。

节目最后有一期,张亮选到了一个破烂的房子,天天居然还主动的安慰他,他说,没事,爸爸,我们的房子也是很好的。

这就是以身作则的正面效果。

四,教育孩子,也被孩子教育

今生很多事情都是第一次,第一次为人父母,第一次当人孩子。

张亮曾经在微博上发过一个和天天的聊天截图。

天天先让张亮多在家陪陪爷爷奶奶,说每个人大概的平均寿命在七十五岁左右。

张亮表示收到了,会多陪陪他们的。

天天又说,那给奶奶买点礼物吧?

张亮再次爽快的答应了。

最后天天说要保密,给奶奶一个惊喜。

这么小的孩子就这么懂事,张亮的育儿经是真的值得学习。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在很多的不经意间,也会被孩子所教育。

例如,父母们时常会教育自己的孩子少玩点手机,手机对眼睛不好,但是你看看现在,举目望去,有多少大人们正在玩手机?

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父母子女一场, 活出自己, 才是给对方最好的礼物。

孩子也渴望父母的理解,也会和父母站在同等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父母呢?父母只需要多一些陪伴,多一点沟通,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教导他正确的为人处世。

怎么形容呢?大抵就是一路上会有很多的岔路,你不知道孩子最后会选择哪一条路,你只需要把生存的本事交给他就行了。

父母不可能一辈子都在路上陪着孩子前行,你只能教导一程,陪伴一程,目送一程,思念一程,回顾一程。孩子们终归是要自己生活的,而父母们能做的就是在分开之前,把自己懂得的"生存"本领教与孩子而已。

与其做个大人去教导他,不如去做个孩子,共同进步。这样不是更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