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儿童的自卑感,虽然并非天生,却无可逃避

2020-02-21 10:52:04孕产
快来关注妈咪星人《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很容易因为它的书名被人错过,许多人一看封面便误以为这又是一本平淡刻板的教科书。▲图片源自网络其实,它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经典著作。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人。

快来关注妈咪星人

《儿童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很容易因为它的书名被人错过,许多人一看封面便误以为这又是一本平淡刻板的教科书。


▲图片源自网络

其实,它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经典著作。

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为心理学三大巨人。曾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的核心成员之一,后因分歧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创立个体心理学。

1976年,以他的心理学理念为基础而成立的STEP父母效能系统培训课程风靡西方。

本书便是阿德勒儿童教育理念的系统阐述。

阿德勒认为,所有儿童都有自卑感,虽然并非天生,却无可逃避。

因为人在婴幼儿时期,弱小无力,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都处于劣势,必须要依赖成年人才能生存,他们由此必然产生自卑;

而孩子们又经常听到:“孩子只应该被看顾,不应该被倾听”的类似言论,这更强化了他们的自卑感。

我们日常对待孩子的态度无不在强化他们这样的认知——他的确处于弱势地位。

越在意这一点的孩子,就越想摆脱这种处境,努力去弥补不足。

于是追求别人的认可又成了一份额外的动力。

这并非全然坏事,“它会激发儿童的想象力,并试图通过改善自己的环境来消除自卑感。

因此,在阿德勒看来,

自卑感和追求优越感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不可分割。

▲图片源自网络

但凡事终归讲究平衡和适度,我们既要防止孩子产生自卑情结,又要控制他们在追求优越感的路上走得太远——否则,事情必定走向我们不愿见到的反面。

关于追求优越感的话题,我们下一篇文章再介绍,今天主要探讨如何“防止儿童出现自卑情结”。

一个口吃的男孩,6岁开始接受治疗,断断续续4年时间,没有任何好转。

第5年,请了一位语言教育专家来治疗,情况反而恶化。

此后试过专门的口吃矫正机构、其他的语言教育专家、医生等,直至13岁,仍然不见丝毫好转。

这个男孩并没有器官缺陷。

他的老师评价他:“教养良好,勤奋、容易脸红,有点神经质。“

他的老师说,这孩子对考试异常紧张,能与同学相处得很好,却经常和弟弟吵架。


▲图片源自网络

当心理工作者深入男孩家庭的时候,才发现了原因。

男孩的父亲是个暴躁的商人,每当男孩口吃,便会严厉斥责他。

即便如此,他却更害怕妈妈,因为他在家里的时间主要跟家庭私人教师在一起,与母亲相处的时间很少——母亲主要精力在照顾弟弟。

因而男孩觉得不公平。

他认为他在家庭中被边缘化,形成了敏感易怒的性格,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自卑感,与家里人无法好好沟通。

他容易脸红说明跟人相处容易紧张,又因为自卑产生了强烈的追求优越感心理,对成功患得患失,所以一旦考试便格外紧张。

只跟弟弟吵架,更说明他追求优越感而不可得后的灰心丧气。

正因为家庭环境的不顺心,所以他更愿意留在学校和同学相处。

敏感、易怒、紧张、和家人沟通障碍,都造成了生活勇气的丧失,这也正是男孩口吃的根本原因。而口吃又反向加剧了他的灰心丧气,形成了恶性循环。

男孩想躲到角落,不愿与任何人交谈,因为他已经彻底绝望,甚至想过自杀。

但是,男孩因为口吃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周围人的关注,这种关注使他重新成为焦点,竟然缓解了内心的困顿。

▲图片源自网络

心理学家还发现,口吃可能是这个男孩的一个手段,当他被弟弟夺走母亲的关注后,便想出各种花招去吸引家人注意,比如他8岁还在尿床。

后来他发现口吃的时候,别人会刻意关注他的口型和吐字,于是他认为通过口吃可以将被弟弟抢走的关注夺回来,便刻意为之,久而久之,竟然内化成大脑的习惯。

男孩同样因为口吃在学校备受关注,这正投其所好。而且因为口吃还受到了教师的优待,所以他的学业表现还不错。

但根本性的问题没有解决,男孩的自卑情结没有去除,他的生活勇气便永远鼓舞不起来,口吃也无望治愈,只会在自怨自艾的自卑感中逐渐沉沦,失去未来。

阿德勒认为,大多数情况下,自卑感给人带来的影响不大,但倘若我们不注意孩子的人格发展,一旦让自卑感发展成“自卑情结”,那麻烦就大了。

▲图片源自网络

什么是“自卑情结”?

“自卑情结是自卑感的膨胀和放大,它驱使人们追逐唾手可得的补偿和似是而非的满足。”

同时,自卑情结过分夸大,将会消减对抗困难的勇气,堵住通往成功之路。

所以,在人人都有自卑感的孩童时期,家长们第一要务是避免让自卑感膨胀,让孩子产生自卑情结。

那么如何防止自卑情结的产生?

阿德勒认为,影响儿童成长的决定性因素既不是天赋,也不是客观环境,而是儿童对外在环境的评价,以及他们对自身与现实世界的看法。

而孩子在理解自己的处境时,又经常发生错误。

比如一个身体健康的孩子,因种种原因遭遇了不幸的经历,由此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错误看法,那么,不健康的心理也因此而生。

他们对困难变得异常敏感,这类孩子往往将任何一个挫败当成自己无能的证据。

自卑情结将把他们的一生牢牢锁在

失败的黑暗洞穴里

▲图片源自网络

有时自卑情结来自于外部环境的群体暗示。

比如社会普遍认为,“男孩比女孩更精于计算“,许多女生在这样的刻板印象中丧失了对数学的信心。

而自卑情结严重的人,甚至在器官都正常的情况下,会影响到生理性的发育。

音乐家舒曼的妻子克拉拉,小时没有在家里得到足够的关注,变得性格古怪内向,喜欢呆在厨房消磨时光,这使得她直到4岁还不会说话,8岁的时候还只能说些只言片语。

避免自卑情结

最重要的是要避免两种育儿倾向

——忽视和宠溺

▲图片源自网络

被忽视的孩子会无限放大自己的自卑感,甚至认为自己遭到遗弃;

而受到过份宠溺的孩子,会产生强烈的依赖感,一旦环境变化,比如弟弟妹妹的出生,比如进入了学校,教师并没有象父母那么关注他等等,就会产生严重的失落感,和被忽视的孩子一样,认为自己被遗弃。

其实被忽视的原因可能仅仅是父母工作繁忙,并不代表父母不喜欢他们;

弟弟妹妹出生后,也只能代表父母暂时将精力放在新生儿身上,也未必代表父母将爱都给了初生的弟弟妹妹。

但暂时的现象,已足够让孩子对环境产生了错误的评价。

对孩子管教太严,

也会引发相关的心理疾病。

这样的孩子感受不到慈爱,他们会觉得,生活就是一场苦难,对比其他快乐的孩子,他们会感到嫉妒,从而陷入自卑,甚至对周围的环境采取敌对的态度。

最容易把孩子推入自卑陷阱的

莫过于消极的语言。

一个小男孩因不会游泳遭受朋友们不断嘲笑,羞怒难当之下纵身一跃跳入深水,人们几经周折才将他救了上来。

一个怯懦的人自尊心受到挑战时,也许会抵抗,但抵抗方式往往危险且不合理。

小男孩不好意思承认自己不会游泳,不顾一切跳入水中,不但没有克服他的怯懦心理,反而因遇险受挫强化了自卑心理。

以羞辱的方式纠正孩子的行为是荒谬的,即使有时我们的确看到有些孩子因为害怕受到羞辱和耻笑而改变了自己的行为,但这只是表象。

“你怎么这么笨!“、”你真是一无是处!“

大部分儿童都会被这样贬低的评价伤害,还有一部分儿童会通过贬低自己能力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比如,他们干脆承认自己真的很笨,让家长无话可说。

▲图片源自网络

被消极语言摁入自卑陷阱的孩子,常常变得怯懦,缺乏生活勇气,当他们与困难短兵相接时,会变得缩手缩脚,不敢迎难而上,而表现出来的现象有时候便是拖延、懒散——其实是,根本没有勇气去解决困难,他们总是过低的估计了自己。

有时候他们会变得尖酸刻薄,挑剔自私,他们从不开口赞美别人,当别人被赞美时,他们又会嫉妒万分。

阿德勒认为,需要密切关注父母对孩子教育的严宽程度,太过严厉或太过温和都是不好的。

要通过观察,理解孩子的统一人格(关于“统一人格“,关注【妈咪星人】,参考上一篇文章《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你永远无法理解你的孩子》),理解孩子的观点,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鼓励他们勇敢地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我是谁

各位妈咪们好

我是爱玩乐、爱学习、爱分享的妈咪星人

全方位整合两岸0~12岁优质育儿资源

喜欢与妈咪们分享交流带娃知识经验

给妈咪们带来更多的免费福利和优惠

做福州妈咪最贴心、最全能的育儿助手

经常号召聚集同城妈咪们进行交流活动

致力于打造福州高质量的亲子城市号

喜欢我就关注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