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语话不利宝宝语言发展 宝宝的语言发展
所谓儿向语(儿童导向语言),是一种专门说给幼儿听的语言。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所用的词句、语调、语速等)都需适应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考虑宝宝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成人在了解宝宝...
什么是儿向语言?
所谓儿向语(儿童导向语言),是一种专门说给幼儿听的语言。语言的内容和形式(所用的词句、语调、语速等)都需适应儿童的语言能力和认识能力,考虑宝宝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成人在了解宝宝当前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在交谈中以略高于其水平的语法、语义和语言内容与其进行交谈。儿向语是对宝宝语言的重复、扩充和评价,是宝宝能理解或经解释能够理解的规范的语言形式,而不是儿化语。
儿向语的“略前性”
儿向语是一种动态的话语,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语言能力的提高,儿向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会随之改变。而且其与儿童言语发展水平相比带有“略前性”。如:当宝宝处于牙牙学语时,成人用电报式语句与之交谈,当宝宝会说话时,父母就可以使用较为复杂的语句,这种“略前性”带动了儿童言语从低级向高级水平的发展,语言表达从字到词到句子,语言的理解、表达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根据“儿向语”的“略前性”特征,给妈妈的建议:
*尽量少用或不用儿化语,比如“吃饭饭”、“喝水水”等。
*不能把完整语句拆散成单个词语方式来表达,比如,“梨,苹果,宝宝,这个,那个?”应直接使用规范的、完整的语句,比如“宝宝想吃梨还是苹果?”如果妈妈考虑到宝宝太小可能听不懂,可以多重复几遍,尽量保证使用的句式长度或难度略高于宝宝的理解能力。
*规范言语,不要模仿宝宝说话。宝宝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有限的,比如他表达喝水的时候,可能会说“喝水水”。这些不规范的语言形式是宝宝语言能力尚未成熟造成的。如果妈妈在表达这些意思的时候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宝宝以为他的表达是正确的,将会对儿化语进行强化。
*减少肢体言语表达形式,尽量使用口头言语来表达。在宝宝难以理解的时候再适当地辅以肢体动作。比如,宝宝要吃饼干,你可以引导宝宝学说句子,宝宝说“饼饼”, 可以启发宝宝说“这是饼干,宝宝要饼干。”
相关文章
- 宝宝有苦说不出,这5句“婴儿语言”,准妈妈要提前学会
- 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性
- 用“儿语”沟通会限制孩子语言发展?这个问题,得“分阶段”讨论
- 宝宝不会说话?抓住宝宝语言发育的特殊性,化说不清楚为伶牙俐齿
- 宝宝语言发育关键期说话晚、口齿不清,家长应该怎么办?
- 宝宝说话晚,父母别偷懒!附1到3岁宝宝语言训练方法
- 宝宝说话的早晚和智商有关系?学会这几点,帮孩子度过语言障碍期
- 0-3岁宝宝的语言发育有哪些特点?父母这样教宝宝说话会更有益
- 16个月宝宝不说话,说话晚不都是贵人,4个妙招让宝宝语言大爆发
- 4岁宝宝和玩具说话?心理学家:外部语言正转向内部语言,别担心
- 不说话、说话晚、说不清...4点实用建议,改善宝宝语言发育难题
- 多语言环境 宝宝学说话更慢
- 如何判断宝宝说话是不是正常?宝宝的语言发育会迟缓吗?
- 孩子不爱说话?想让宝宝变得“伶牙俐齿”,需抓住语言爆发期
- 孩子说话晚怎么办?三个轻松便捷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语言发展能力
- 孩子说话晚怎么办?教宝宝学说话,这几点语言技巧父母要了解
- 我家宝宝二十八个月了,还不说话,什么都懂,医院检查说语言才一岁多,怎么办?
- 我家宝宝二十八个月了,还不说话,什么都懂,医院检查说语言才一岁多,怎么办?
- 发展宝宝的听觉父母要有方法
- 宝宝11个月,应该会哪些语言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