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小宝每天入园都要上演一出“哭别离”?妈妈可以这样做

2020-01-17 07:00:03孕产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开始接触社交、融入集体生活的阶段。孩子在幼儿园里不仅学会独立自理,还在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良好习惯上得到很好的锻炼。小宝满三岁了,可以上幼儿园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宝妈妈四处奔走、“货比三家”、费尽心力寻找理想的幼儿园。

幼儿园阶段是孩子开始接触社交、融入集体生活的阶段。孩子在幼儿园里不仅学会独立自理,还在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生活良好习惯上得到很好的锻炼。

小宝满三岁了,可以上幼儿园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小宝妈妈四处奔走、“货比三家”、费尽心力寻找理想的幼儿园。

幼儿园找到了,满心期待孩子可以在幼儿园里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可是,发生的一系列状况却让小宝妈妈感到手足无措。

第一天入园,小宝紧紧抱着妈妈的脖子死死不松手,哭得声嘶力竭,地动山摇,好像生离死别一般。

无论妈妈怎么哄骗,老师怎么安慰,小宝就是不松手。

老师强行掰开小宝的手,抱住小宝,示意小宝妈妈赶紧离开。

小宝被老师强行抱进园内,但是那惨烈的哭声还是像皮鞭一样抽打在小宝妈妈的心上,疼得不行。

小宝妈妈泪眼汪汪地站在栏杆外,听着小宝的哭声渐渐变弱才心碎离去。

接下来的几天,小宝每天入园都要上演一出“哭别离”。不仅入园要哭闹,他还尿裤子、不会自己吃饭、和小朋友抢玩具、不肯睡午觉等等,这些都让小宝妈妈感到头大:平时在家很乖巧的小宝,为什么一上幼儿园就如此这般哭闹、状况百出呢?

其实啊,爸爸妈妈把孩子送去幼儿园,然后离开。孩子会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从而引起“分离焦虑”。而且,孩子离开熟悉的环境,去到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小朋友们待在一起,他会产生不安和恐惧心理。所以,孩子才会不愿意上幼儿园,才会用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

(二)

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主要有这两方面的原因:

1、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心理

3-5岁是孩子产生依恋的高峰期。

孩子从小一直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活,妈妈全方位照顾和保护着。孩子的任何需求,只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妈妈就能心领神会。孩子的细微情绪变化,妈妈也能了如指掌。

爸爸妈妈给了孩子莫大的安全感,孩子对爸爸妈妈产生了依恋心理。

2、孩子对团体生活不适应

孩子从小就和家里人一起生活,想玩就玩,想尿就尿,自由自在。幼儿园是团体生活,要和小朋友们排队上厕所、一起做游戏、分享玩具、自己吃饭、喝水,还要在规定时间内睡午觉……孩子刚开始感觉到不适应,所以就不愿意上幼儿园了。

(三)

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只是暂时的,妈妈要给孩子时间慢慢适应。

妈妈还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帮助孩子开心入园:

1、给孩子鼓励,激发孩子的入园兴趣。

送孩子入园前,妈妈可以告诉孩子,幼儿园里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哪些好玩的东西,引发孩子的兴趣。

比如,幼儿园里有很多小朋友可以一起做游戏,老师会讲很多好听有趣的故事,还可以跳舞、唱歌。幼儿园里有好玩的滑梯呀、玩具呀,一定要说些家里没有的,这样才能引起孩子的兴趣。

孩子感兴趣了,妈妈就鼓励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放学接孩子时,妈妈一定要准时,不要让孩子等。小朋友越来越少了,孩子会有孤独感。妈妈接到孩子后,可以让孩子聊聊当天有趣的事情、开心的事情。和孩子一起聊开心的事情,能让孩子感到安全和快乐。慢慢地,孩子就会觉得上幼儿园是件开心的事情。

2、态度温柔而坚定,告诉孩子只是暂时分开,消除孩子的不安和恐惧心理。

有的妈妈送孩子上幼儿园时,会选择悄悄离开。其实这样做更会让孩子感到不安和恐惧,会产生深深的“被抛弃”感。

妈妈们可以抱抱孩子,告诉孩子,“妈妈只是暂时和宝贝分开。宝贝在幼儿园里和小朋友们好好玩,吃了饭睡一觉,醒来不久,妈妈就来接宝贝。”

又或者告诉孩子:“妈妈下班就过来接宝贝放学。妈妈一定早点来。”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妈妈的爱。

妈妈温柔而坚定的态度,能很好地安慰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爱,消除孩子的不安和恐惧心理。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孩子掌握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入园后,会面对一系列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事情。如果妈妈事前在家里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教会孩子掌握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那会让孩子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的团体生活。

记得我家孩子快3岁时,我就开始教他自己刷牙、洗脸、穿脱衣服、上厕所大小便。等到上幼儿园的时候,他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会出现尿裤子等狼狈的状况,很快就适应了幼儿园的常规化生活。

有的孩子由于不会自己穿脱衣服、上厕所大小便,慌乱不安,导致很大的心理压力,难以适应,所以对幼儿园就产生抗拒心理。

4、鼓励孩子和小朋友接触,培养孩子表达需求的能力,表扬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

妈妈平时要鼓励孩子和小朋友接触,让孩子在交友中感受到快乐,也锻炼了孩子的社交能力。

妈妈可以在送孩子上幼儿园的路上,跟孩子说:“宝贝,今天认识两个新朋友,放学后告诉妈妈新朋友的名字,好吗?”

接送孩子放学时,妈妈也可以在路上和孩子聊聊,今天和哪个小朋友一起玩了,他们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呀。孩子感受到妈妈的鼓励,就会积极和小朋友接触了。

有的孩子因为不擅于表达需求,所以在幼儿园不知所措。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表达需求,培养孩子表达需求的能力。孩子能表达需求,能更快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

妈妈平时可以通过跟老师的交流,和孩子的交谈中,获知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妈妈如果能适时地表扬孩子,孩子会有成就感和荣誉感。

5、允许孩子把平时最喜欢的玩具带到幼儿园,缓解孩子的焦虑。

让孩子带一件自己平时最喜欢的玩具,在幼儿园陪伴自己,也可以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妞妞第一次入园时,哭闹得厉害。妞妞妈妈就跟老师商量,能不能让孩子带一件平时自己最喜欢的毛绒玩具去幼儿园。老师同意了。妞妞把自己最喜欢的小熊带去了幼儿园,抱着小熊,妞妞感觉踏实了些。午休时,抱着小熊一起躺在幼儿园的小床上,也不觉得孤单无助了。毛绒绒的小熊柔柔的、软软的,就像是妈妈温柔的抚摸,这让妞妞感到安全。

如果孩子比较敏感内向,可以考虑让孩子带件平时最喜欢的玩具陪伴自己。熟悉的玩具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等到孩子渐渐适应幼儿园生活了,再把毛绒玩具放回家里。

(四)

孩子不愿意上幼儿园,爸爸妈妈不用太过紧张和焦虑,这是孩子的成长路上的必经阶段。

爸爸妈妈只需鼓励孩子,适当地引导孩子,相信孩子的适应能力,配合老师的教育工作,孩子一定会顺顺利利地度过这一阶段。慢慢地,他就会喜欢上幼儿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