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身教大于言传,父母不要再一味的责怪孩子

2020-01-01 05:52:04孕产
我们从小就听到或者学到的一句话叫做“言传身教”,但是现在很多家长似乎已经忘了这句话,他们也有很多的借口,我工作忙,压力大,把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完全推给了学校的老师,最后孩子出现了任何问题,只会找到学校去找老师的麻烦。

我们从小就听到或者学到的一句话叫做“言传身教”,但是现在很多家长似乎已经忘了这句话,他们也有很多的借口,我工作忙,压力大,把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完全推给了学校的老师,最后孩子出现了任何问题,只会找到学校去找老师的麻烦。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我们从小就听到过,在孩子出生以后,直接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就是父母,中国人经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就是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如果一个家长从小给孩子树立的是一个正面的形象,比如坚持阅读,运动,虽然还是可能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好处,他只是会模仿你,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爱阅读,爱运动的习惯,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相反,如果家长本身成天满口成脏,对待他人非常的傲慢无礼,孩子又怎么会是一个待人有礼、性格谦卑的人呢?

相信很多人都看到过二十年前左右的一个广告,是小童星尤浩然拍摄的《妈妈洗脚》,父母言传身教,给自己的父母洗脚,孩子看在眼中,也会去模仿,试想这样的孩子将来长大以后怎么会不孝敬父母呢?而那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戳中了多少家长心窝。

1、世称贤母敬姜的以身作则,给孩子做榜样

其实在中国古代,这样的例子也是非常多的,很多人的故事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体会。

世称贤母敬姜的《论劳逸》是春秋战国时期家训的代表作。敬姜是鲁国大夫公文伯的母亲,有一天,公文伯朝见鲁君后回家,看到母亲正在绩麻,就对母亲说:像我们这样的家庭,您还要绩麻,季孙看了会生气的,以为我不能侍奉您老人家哪!敬姜听罢儿子的报怨,训诫道:“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她认为,上自天子、诸侯、三公、九卿,下至黎民百姓,都必须劳动,或劳心、或劳力,才能政清人和、国泰民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础和前提。在此敬姜阐发了一个最朴素的真理:勤勉不怠国则兴,逸乐怠慢国则败。敬姜的诫子家训是载于《国语》上的有名的家训,敬姜因这篇出色的《论劳逸》之文成为有名的贤母。敬姜真可谓我古代以身作则的典范。

孔子讲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仅是针对教师的,我们做家长的也应该努力遵循。

2、错误的观念影响一批人,教唆者往往比实施者更可恨

有一个人当了医生,没有医德,草菅人命,把人给医死了,结果堕到十八层地狱,他很生气,在那里一边跺脚,一边嘴里自言自语说道“我又不是故意的,干吗判那么重?”突然底下有人说话了,“老兄,你别在那里跺脚了,灰尘都落在我身上。”这个医生吓了一大跳,十八层地狱最低了,底下还有?他说:“老兄,我是干医生的,草菅人命,堕十八层,你是干哪一行的?还在我底下,第十九层。”结果底下的人说:“我是当老师的。”

医生草菅人是一条命,假如他积德行善,十八年后还是一条好汉;教师、家长亦或是干部领导把人家的观念误导了,那可是一片!所以把思想观念教错了,误的是子子孙孙,还有他影响的人,可是断人慧命的罪业。这个故事虽然带有迷信色彩,但无不说明教人者不管是老师也不好家长也好自己首先观点正确。

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必须亲身示范,才能教出好孩子

《颜氏家训·治家》里有这样一段话:“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父慈而子逆,兄友而弟傲,夫义而妇陵,则天之凶民,乃刑戮之所摄,非训导之所移也。”告诉我们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儒家思想中一直提倡:要想子女晚辈做到“孝”,长辈要先垂范,做好榜样。《戒子通录》中《张商英戒子》一篇中提到“父孝子必孝,不教亦须孝。自己身不孝,养子谩劳教。慈鸟本来孝,何曾得人教。孝是种子法,不由教不教。”说的正是上行下效的问题。而我们现在很多的家长自己都做不到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又何谈教育自己的孩子去行孝。

4、家长不仅在孝敬方面要以身作则,更要从做人方面以身作则

颜氏家训在《教子》篇里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北齐有个士大夫,曾经对颜之推讲,他有个儿子,十六岁了,略通文墨,他就想让儿子学习鲜卑语,弹琵琶,用来服侍当时的达官贵人。因为北齐是鲜卑人的政权,琵琶是鲜卑皇族和贵族喜欢的乐器,所以讲鲜卑话、弹琵琶,能得到达官贵人的赏识,也因而就有当官发财的机会。

讲完这个故事后,颜之推很感慨,说:“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这个人教育孩子的方法真奇怪啊,如果用这种歪门邪道,就是让子女当上部长、总理,我也不愿意让你们走这条路。在颜之推的时代,中国北方的政权都是胡人建立的,他自己也在北齐做官二十来年,所以他的话不能说得很含蓄,但他的感慨是深沉的。稍加分析,就知道这感慨里包含三层意思:

对本族文化,也就是汉文化的热爱。 对趋炎附势,不择手段谋求利益的人的鄙视。提出了教育子女的一个核心原则,即:怎么教子女?教什么?

5、望子成龙者,自己先为龙;望女成凤者,自己先为凤

天下父母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子孙发达,但是怎样才能使子成龙,使女成凤,使子孙发达呢?这就大有讲究了。一些目光短浅的父母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一时的权势,总想走捷径,甚至不择手段通过歪门邪道来达到目的,而不知道教育的根本原则是让他们走正道,让他们堂堂正正的做人。

用古人的花匠,就是“教子要有义方”。什么叫“义方”?怎样才叫“义方”?

简单地说,就是以“圣贤之道”来教育子孙,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要教给子女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但是什么才是正确的世界观与人生观?这就取决于父母自身的思想境界了。这样,就归结到了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上:教育子女的前提和根本乃是教育自己,提高自己。自己境界不高,却要教出优秀的子女来,恐怕很难。

当然,也有很多并不优秀的父母生出了优秀的子女。有句俗语叫做“歹竹出好笋”,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那不是“歹竹”的功劳,而是子女争气,学到了正道。这样的父母不能贪天之功以为己有、贪社会之功以为己有的。

6、身教重于言传

其实,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更多的靠身教,而非言教。自己思想境界高,堂堂正正,事业有成,对社会有贡献,就是子女的最好榜样。《世说新语·德行篇》有一个故事说:谢安的太太教训儿子,却看丈夫很少教儿子,就问他,怎么从没看到你教儿子?谢安回答说,我怎么没教?“我常自教儿”。谢安的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的一言一行,儿子耳闻目见,都是在教育他。

这就是常言所说的“身教重于言传”。

如果做父母的自己不走正道,却要儿女走正道,自己天天打麻将,甚至沉溺于赌博,却要子女不打麻将,不沉溺赌博,这如何办得到呢?不难想象,那个教儿子学鲜卑语、弹琵琶的北齐人,他自己就是一个趋炎附势而不懂大义的小人。

7、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更多在于日常好习惯的养成

所以父母教育子女,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注意子女的日常习惯养成。现在的父母,往往只注意孩子的学习成绩怎样,将来能不能赚很多钱,将来能不能大富大贵,这个当然也重要,但是如果把这看成是第一等重要,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还有一条更为重要的,那就是要教育子女养成健康高尚的人格,做一个光明正大的君子,不做卑鄙龌龊的小人。

“君子”和“小人”之别,是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其余贫与富、贵与贱、知识的多少,职业的不同、政治立场的差异、宗教信仰的区别等等,其实都是比较次要的问题。而且这方面主要取决于子女成人后的自我选择,父母的影响其实是很有限的。

做一个君子还是一个小人,或者说,做一个好人还是坏人,对于子女的一生至关重要,而在这一点上,父母的言传身教是能产生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