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开学了,孩子不想学就算了!废掉孩子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放任自我

2019-12-28 15:26:02孕产
文:圆圈姑娘前天和几个同事在办公室闲聊,得知老杨的女儿从5岁开始练书法,一直坚持到现在,上了六年级,经常活跃于各种书法比赛中,并在全国少儿书法比赛中获了不少奖,这让大家羡慕极了。“我女儿之前也学过书法,不过最后也没能坚持下来。”小陈无奈叹了一口气。

文:圆圈姑娘

前天和几个同事在办公室闲聊,得知老杨的女儿从5岁开始练书法,一直坚持到现在,上了六年级,经常活跃于各种书法比赛中,并在全国少儿书法比赛中获了不少奖,这让大家羡慕极了。

“我女儿之前也学过书法,不过最后也没能坚持下来。”小陈无奈叹了一口气。

新同事丽丽也很感慨道:“我小时候也是,报了很多兴趣班,但都半途而废了,最后一个技能也没掌握,现在老羡慕同龄的“别人家”的孩子。”

“学习本来就是很枯燥的事,坚持下来得需要很大的毅力。”老杨说。

的确,有些人做事常常是凭着三分钟的热情,半途而废,不能坚持,最终只能一事无成。

心理学有个半途效应:

指的是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无论做什么事,都应持之以恒、有始有终,若半途而废,那就永远不会收获成功。

面临孩子不想学的情况,很多父母纠结的问题都是:是顺着孩子的意愿放弃呢,还是逼一下孩子,让孩子坚持下去?

答案当然是:

父母有必要、有责任,适当地逼一逼孩子。


一、“快乐教育”不等于在学习上放任自由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一书中提到:

“呵斥和指责不会带来什么好的结果。我也觉得教育是为了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就像一根细小的芦管,你从这头输进去的如果是苦涩的汁水,在另一端流出的也绝不是甘甜的蜜汁。”

虽说孩子的心智成长规律需要得到尊重,但快乐教育不等于放松对孩子的约束,而快乐教育应以教育为标准,而不是以快乐为标准。

然而,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误区,认为所谓“快乐教育”就是让孩子放飞自我、任其发展。

斯宾塞还强调,学习本身不是独立存在的,它需要很多因素的支持方可成就,比如毅力、定力、静心力、领悟力、努力和练习等等。

学习知识本身是需要吃苦的事情。

我们也不排除在一些情况下,有孩子对某些领域特别感兴趣,但在大多数时候,孩子们掌握知识,需要能吃苦的精神,过度强调快乐教育不符合教育规律。

还记得刘欢在《歌手》的简短的采访过程中,刘欢提及女儿的音乐天赋,坦然承认了自己当年犯下的“错误”。

因为一直和妻子秉承着所谓“快乐教育”的原则,觉得不应该强迫孩子去做不喜欢的事情,“我女儿是那种喜欢弹琴,但她不愿意练琴”,于是父母对孩子做了妥协。

如今的他却感叹:“从小没有迫使她学音乐。”我觉得有点后悔!”

童年的快乐不等于放任自流。作为父母,现在不逼他,将来长大了他只会埋怨你:为什么当初你什么都不逼我学?

若现在顺着孩子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成长,任由着孩子的喜好轻松玩耍,未来就要看着孩子被命运欺负得苦不堪言。

童话大王郑渊洁曾说:教育不是管理,是示范和引导。

总之,有远见的父母,会帮助孩子珍惜“喜欢”的爱好,再“狠心”逼迫,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绝不能半途而废。


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是不断坚持和付出


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决定孩子未来的,并不是智商,而是坚持。

掌握任何一项能力都需要坚持,因为即便是一开始很感兴趣的事情也在反复练习中也会变得枯燥无味,这就是孩子常常半途而废的原因。

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逼孩子一把了。

林清玄曾回忆道:

他的小儿子曾有段时间因迷恋李小龙想要去学武术,家人百般劝解也无效,

于是林清玄给儿子报了为期两个月的武术班。

学武术要到武校去住宿,林清玄就把儿子一人放在了离家很远的武术学校。

不到一个月,儿子因无法忍受学校生活要求回家。林清玄接到电话却坚持不去接儿子,原因是:

当初劝你你不听,如今这样,你无论如何也要兑现当时自己信誓旦旦的诺言。

林清玄在2个月学时满了之后才接儿子回家,从此以后,儿子再也没有随意提出学习兴趣班的要求,而他去学的兴趣都坚持了下来。

桐华说,人的一生就是不断付出和收获的过程。

没有坚持和付出,哪来收获?

练武是如此,做很多事情也是如此。

我们不需要执着一定要收获成功,但要拥有坚持的品质。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唤醒孩子自己的力量,做事有毅力,不轻言放弃,让他们成为更适应社会的人,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走的更加坦然。


三、父母的“逼迫”,会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正如美国著名作家安娜·昆德兰曾经说:“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又会后悔。”

孩子被逼着去学习的过程可能是“煎熬”的,但在煎熬的背后,可以看出父母希望孩子将来能变得更好、更优秀的信念。

没有一种能力,仅仅是天赋使然,即便是天才也需要通过不懈的努力来磨练自己的天赋。

还记得因《中国诗词大会》和《朗读者》上的出色表现而再度火了的董卿吗?电视机前的观众无不被董卿的才华和修养所折服。

而这些出色的表现都得益于父亲从小的“严厉和无情”的教育:

“父亲就是希望我温柔乖巧,在家读书写字,我不能上学校的舞台表演唱歌、跳舞类节目,不能在家照镜子超过一次,不能穿花花绿绿的衣服,每天晨跑一千米,15岁开始打杂工,在家承担家务。”

对一个孩子来说,很多事情都是董卿不情愿去做的,但在父亲的逼迫下,这些她都坚持了下来。

也正因如此,那些年吃过的苦,尝过的艰辛,让她在今天的各个舞台上绽放出璀璨夺目的光芒。


一定的情况下,父母要懂得“逼”孩子做一些他们不那么喜欢的事。因为学习从来都不是快乐、轻松的,更多靠的是毅力和坚持。

幼儿教育专家认为,父母对6岁以下儿童不当的教育方式,导致他们成年以后缺乏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啃老族”就是鲜活的例子。

父母必须替孩子做出正确的决定,有时甚至要逼他们做不愿意做的事,尤其是学习。

所以,每当孩子想放弃弹钢琴的时候,应该对他说一声:孩子,你很棒,再坚持一下;在孩子觉得数学枯燥之时,应该帮助他提升兴趣。

是时候逼孩子一把就不要放手,不要让未来的孩子埋怨你现在没有逼他坚持。


最后,附上一段话: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读书不是唯一出路,但好好读书让孩子可以在未来的生活中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当然,任何学习过程必然要经历一段枯燥乏味的阶段,这时候家长不“逼”孩子,让孩子“不想学就不学”,久而久之,孩子只能什么都学不会,什么都做不成。

因此,作为父母要适当的去“逼迫”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应该学习的年龄被“逼”出无限潜能,快乐学习,并不断地坚持下去,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