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如何正确的为孩子营造学习氛围?
提到为孩子营造学习氛围,你想到是一种什么画面呢?孩子在写作业,家长给他关好门,蹑手蹑脚地在其他屋走动,电视放到超级小声,说话也尽量压低声音,努力给孩子营造出一个安静无打扰的学习环境。
这真的一点都不夸张,我姐姐家在读三年级的外甥学习也算努力,每天都觉得他在埋头写作业,但成绩就是上不去,他自己也觉得学习实在太苦了,“我很努力在做,但就是做不好”,他家就是上面描述的那种情况,全家人都特别谨慎地给孩子营造一个不受打扰的环境。
可是孩子感受到的是什么?不是父母的用心,而是一个人孤零零的学习,父母看电视自己写作业,父母聊天自己写作业,他们会觉得学习是一件特别枯燥的事儿,永远是一个人在战斗。
后来他们的班主任老师告诉我们,要把学习变成一件全家人都在做的事儿,让孩子感受到学习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并且学习不是一件值得邀功和特殊对待的事儿,而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儿。
说简单一点儿,就是你想让孩子爱看书,那么作为父母的你就要先做到有时间就看书,你希望孩子爱思考,就在遇到问题时带着孩子多去问几个为什么。
具体到生活和学习中,家长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知识互动
在生活中,要积极带领孩子玩儿一些知识竞赛型的游戏,多探究一些事物背后的为什么。
很多家长是这样的:在辅导孩子作业时,讲得头头是道,孩子问一句,他能引申出十个知识点。可只要离开书桌、离开课本,孩子问什么问题,他都用两句话敷衍过去。
其实有很多知识是隐藏在生活中的,即便考试不一定考到,也能锻炼孩子引申、思考的能力。
比如当我们准备吃煮熟的鸡蛋时,会遇到一个麻烦的问题,就是剥壳很费劲。家长通常会按照常识,把鸡蛋放冷水中泡一会儿,鸡蛋会变得容易剥壳。
家长完全可以让孩子体验一下被冷水泡过的鸡蛋和没被泡过的鸡蛋哪个剥壳更容易,这里面有什么他学过的道理。引导他去想热胀冷缩,我们再慢慢找出答案:是因为滚烫的鸡蛋壳与蛋白遇冷会收缩,但它们收缩的程度不一样,从而使两者脱离,剥壳时就会容易一些。
这种小知识点渗透在生活中,日积月累,你会渐渐看到孩子求知欲方面的进步。
另外在和孩子做游戏时也可以玩儿一些能锻炼到孩子思维能力的,比如用扑克牌玩儿24点的游戏,既可以缓解压力,又能锻炼到思维,还能促进亲子间的沟通。
或者一起看些诗词或常识竞赛类的节目,有题目出来,可以跟孩子比赛抢答,看谁能答对。日常和孩子玩儿成语接龙等等,都是很好的互动学习方式。
参与作业
参与到孩子的作业中去,不是给他关上门,让他自己在屋子里孤军奋战,更不是像监工一样坐在旁边盯着他学习。我们完全可以和孩子站到一条战线上,一起完成作业。
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农民父亲,儿子上了清华,女儿上了北大。他教育孩子的秘诀就是让孩子给自己当老师。每天等孩子放学回家,他就让孩子把学校老师讲的内容跟自己讲一遍;孩子做作业,他自己也跟着在旁边读读孩子的课本,弄不懂的地方就问孩子,如果孩子也弄不懂,就让孩子第二天去问老师。
很多父母听到这里可能会说:每天下班回来家里还有一堆事要忙呢,我哪有时间听孩子再讲一遍啊!再说了,有那个时间,还不如让孩子早点做作业呢。其实就是这样的想法,才拉开了孩子之间的差距。
孩子放学回家后,抽出20分钟,让他给自己当老师, 孩子在当老师的过程中,会自然地把当天学到的内容重新在脑海中过一遍,既加深了印象,也能很好地梳理下知识点,为一会儿做作业打下了基础。
重点是,孩子通过“当老师”,可以获得学习的成就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最终产生学习的动力。
当孩子开始懂得主动学习时,他的比较对象就不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每当他进步一点点时,都会获得足够的成就感,然后再由成就感产生更大的动力去学习,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使孩子能够不断进步,越来越好。
相关文章
- 什么是家庭氛围?怎么样才能营造良好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
- 如何为孩子营造学习环境
- 怎样给孩子营造舒适的阅读氛围
- 教育和学习,让你正确认知孩子的智商
- 学习中各种孩子的差别
- 学习中的孩子们,常常也备受压力,父母的鼓励是最好的减压方式
- 学习围棋的孩子都特别聪明,读书都特别好,这是为什么呢?
- 学习固然重要,人际交往也不可忽视,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合理分配
- 学习小提琴,家长的决心比孩子的天赋更重要
- 学习播音主持,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 学习播音主持,能锻炼孩子胆量,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和记忆力
- 学习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多大的孩子合适?
- 学习珠心算对孩子以后的数学有没有什么影响?
- 学习画画能够让孩子精神专注,性格安静,提升艺术品味和审美趣味
- 学习还是沉默是金?家长鼓励孩子说出解题过程,有利于整理思路
- 学习:从小孩子的咳嗽声里,教你辨别出7种类型咳嗽
- 孩子“嫌家贫”,因攀比心太强,父母要正确引导孩子,别太较真
- 孩子“爱逞强”不是坏事,但有时让父母很头痛,4个方法正确引导
- 孩子“窝里横,出门怂”怎么办?抓住症结,三招正确引导
- 孩子“肌张力高”,会不会是“脑瘫”?儿康专家教你如何正确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