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每一个不从容的家长,内心都藏着深深的温情
当自己有了孩子,才能理解为人父母的心思。我想大概天下所有的父母,内心都会有这样的矛盾:
希望能帮孩子筹备好所有的一切,然后看着孩子茁壮成长。然而不经历一些困难,不摔跟头,孩子又很难获得真正的成长。于是在扶持和放手之间,每一个家长都小心翼翼,战战兢兢,生怕自己做得不够,又怕做得太多。这种内心的矛盾,和表现出来的不从容,大概就是为人父母的温情了。
看完《傅雷家书》我才知道,即便出生在像这样的翻译巨匠之家,父母的教育中,也并不全是笃定和从容。和所有普通平凡的父母一样,他们也会有慌张和惶恐的时候,就像给孩子书信中的这段话:
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
这本书主要收录了,傅雷夫妇写给在异国他乡深造的儿子傅聪的书信,其中有对儿子做人做事的指导,有深切的思念,也有急切的责备。
这些书信虽然年岁已久,但我觉得其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对今天的家长依然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1 关于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在写给傅聪的家书里,傅雷多次提及自己的担忧:害怕孩子安于现状,而不能够有所进益,同时也担心孩子工作过于忘我而伤了身体。大概在所有父母的眼里,自己的孩子大概就是那个永远不能彻底放心的人。
而在儿子大婚后,这位父亲的来信中,生活琐事的分量也大大增加,多次嘱咐孩子,在金钱开销中要有计划,量入为出,以防患于未然。正如信中的这句话:
生活要获得体面而省检,要小心而勿相信,慷慨而无异于上当,享受生活乐趣,但切勿为满足一时欲望而过分奢侈。
相比于前面大篇幅专业的音乐知识,这些文字显得烟火气十足,有世间所有平凡父亲的影子。
这句话中的生活观,至今仍然值得借鉴,这是一个鼓吹超前消费的时代,然而虚荣的泡沫,最终还是需要自己来买单。有不少人轻信于商家的卖力鼓吹,用高于自己能力的消费方式,来填充无底线的欲望,最终给自己带来毁灭性的伤害。
体面而俭省,这个标准值得推广。
婚后的傅聪,辗转各处巡回演出,而傅雷除了表达对儿子的肯定和欣喜,更多的是劝导他减少演出量,以留出时间陪伴妻子,经营安宁和谐的家庭。
深深地佩服这位父亲的智慧。
我们的传统文化总是提倡为了事业和理想献身,但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一条单行道,只有同时兼顾好家庭,才有可能获得最终的圆满。
美满的婚姻和家庭需要用心经营,婚姻,让一个人从个人变成家庭中的一员,而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多少磨合,作为父亲的傅雷心知肚明,因而有了这段语重心长的教导。
对于时间管理,史蒂芬·科维在《要事第一》中说:我们的聚焦点,应该放在内心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而不是用最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这个道理其实并不稀有,然而难的是实践。很多人为了家庭和孩子疲于奔命,最终忽略最多的,却也是家人和孩子。傅雷深深地懂得这其中的矛盾性,所以劝诫自己的孩子减轻工作量,找到真正的乐趣,并维系好家庭的安宁,可谓用心良苦。
此外,傅雷还多次劝傅聪要阶段性地离开钢琴,去亲近大自然,一是让自己暂时离开工作,超脱开自己去换换精神,二是联络和妻子弥拉的感情。这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的仪式感,给琐碎的生活增添一些不一样的东西,这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却是精神的必需品。正如书信中所说:
终日在琐碎家务与世俗应对中过生活的人,也该实时到野外去洗涤一些尘俗气,别让这个尘俗气积聚日久成为宿垢。
2 成长,在生活的浮沉之中失恋,可能是多数人都会有的经历。傅聪陷于失恋的感伤情绪中时,作为父亲的傅雷没有去分析事情的细枝末节和对错,而是告诉他,这件事情会让他成长,经历尖锐的痛苦,才会让他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
这种教育方式,会放大孩子的视野和格局,我深以为然。
历经生活的锤炼,往往让一个人的性格由尖锐,变得平和而睿智。在江苏卫视一档相亲节目《非诚勿扰》中,曾经有很多嘉宾,都被感情导师黄菡,面对感情问题的通透和大气所感染。
有一期节目揭露了黄菡青春时代的照片,结果全场一片哗然,因为大家觉得这样一个有涵养的人,一定是从小知书达理。但照片中的黄菡,嘴角上扬,眼神凌厉,眉宇间透露出刻薄和傲慢,谁也无法把她和本人联系起来。
连岳说,美好的品德都是成长的过程中慢慢学会的。
的确如此。如果陷入自己的思维圈子,就会钻牛角尖,被自己的狭隘逼入绝境。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久矣。当身处囹圄之态,只有跳出原有的视线,以旁观者的角度或者站到更高的层面,才能看清自己的处境。
回想自己,每每陷入困窘,最终让我走出来的都是一些“意外”,或者是身体上的疼痛,或者是无意听到或看到的某句话或者某个场景,这些意外,往往让我一念之转,忽然发现前面那些忧虑都不是个事儿。正如傅雷在信中这样说:
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评价。
人的成长离不开学习,但很多时候,我们的学习难免浮在感受的表面,就像很多时候我们听到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但一转身就把它忘了,更别说身体力行了。
傅雷说,我们要仔细分析,新的东西和我们原来的价值观有何不同。
的确,好的东西,只有嚼碎吸收了,才能成为自己的,为己所用,学习也是这样。只有透过现象去看到事物的本质,并和自身联系起来,和自己原有的知识去比对,去迭代,才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网络。
任何学习停留在感受美好的层面远远不够,只有去拆解,去细化,去模仿,去复盘,才能最终把有用的东西内化成自己的。
3 做人,要言出必行傅雷对儿子的教导,是细致入微的。有长辈给傅聪邮寄了两册乐谱,傅雷回信“来信都收到
”,傅雷专门去信责备傅聪做事太马虎,告诉他应该写“来信及谱二册均已收到”。
傅雷总觉得儿子傅聪懂得的道理多,但行动力不够,所以多番叮嘱儿子,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的心意,做事情要做到位,不能敷衍。其实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也很多,讲起道理来头头是道,但落实到自身的行动,却往往显得后劲不足,就像“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中的矮子”。
你可能会羡慕那些能说会道的人,在人群中他们似乎总能成为焦点,仿佛自带光芒。但归根到底,我们真正愿意相信、真正信赖的,还是那些做事踏实的人。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做一个踏实靠谱的人,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时代,有时候做事情,难免急功近利,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马上看到成果,但我们越着急,往往越事与愿违。傅雷告诉儿子:
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
把握能把握住的点滴,做好每一件能做的事情,那么即使没得到想要的结果,也一定会有意外的收获。
虽然懂得很多亲子教育的道理,但落实到日常的管教,依然会有各种困惑,比如希望孩子能在学习中全力以赴,但也希望他能享受生活和成长的乐趣,而不执拗于结果。
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有类似的困惑,不妨看看这本书,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相关文章
-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给孩子的赤子教育--《傅雷家书》
- 每个孩子都自带一个待挖掘的宝藏,可惜常常被家长的负面暗示掩埋
- 一个伪佛系老妈的内心独白
- 一个孩子开始慢慢变优秀的4个迹象,家长必知
- 一个清华妈妈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15岁,(家长看看)
- 傅雷家书的7段话,父母要教给孩子的道理,都在这里了
- 家长做到这些,让孩子拥有一个好胃口
- 家长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如何建立一个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 家长注意:孩子“一个小时就要换双袜子”,是强迫型人格在作怪
- 家长管教孩子时,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避免“伤害”孩子的内心
- 家长要舍得要狠心才能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尤其这两点
- 家长走不进孩子的内心,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3招破局家庭困境
- 15种创意自制小游戏,每一个家长们的假期必备
- “妈妈,我不要做一个很棒的孩子”,来自多少孩子内心深处的声音
- “妈妈,数学太难了……”一个智慧的家长应该怎么当
- “妈妈,等你老了我要离你远远的”,一个三岁孩子的内心独白。
- “说实话,不然揍你”说这话的家长,最后都得到一个爱说谎的孩子
- 《零零后》:献给中国家长的影像家书
- 一图读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看后可以从容应对
- 不懂如何表达父爱,去看《傅雷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