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自带一个待挖掘的宝藏,可惜常常被家长的负面暗示掩埋
孩子的不如意表现,常常是冰山露在水面上的一角,而真正的孩子是一个待挖掘的宝藏,可惜很多孩子的真正价值,在一个个负面的魔咒下,永沉海底,无见天日的一天。
第一个魔咒:负面暗示有个女孩叫静静,是个早产儿,妈妈怀她期间得了妊娠高血压症,才7个月就生了她。
医生告诉妈妈,因为过于早产,加上在胎中受到挤压,孩子长大后可能会有智力问题。
静静上学后,学习成绩一直在全班倒数3名内。每当老师批评静静时,妈妈就会向老师解释:“我这孩子是早产儿,当初医生说,她会有智力问题的。”
初三上学期,静静的成绩垫底。班主任对妈妈说:"孩子高中肯定考不上了,赶紧安排中专技校什么的……"
妈妈和静静都很灰心。
爸爸不愿相信孩子有智商问题,他带静静去做了检测:智商110,正常。可无论爸爸如何鼓励,静静总也提不起信心,她一遇到困难就放弃。她说:我脑子不好使……
爸爸只好带她去做心理咨询。
心理老师出了一道逻辑测试题,静静想了1分钟,摇头说:"我做不出来,我脑子不好使……"
老师叫静静别着急,闭上眼,让她内心平静下来,然后鼓励静静大声说出来:
我脑子没有问题,我智商很高,我能解开这道题!
静静连续说了3遍,开始接着解题。这一次她坚持了3分钟,最终还是放弃了:
"我脑子很乱,理不清头绪……"
老师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鼓励静静。接着,老师换了一道数学题。
没想到,这次静静只用一分钟就给出了正确答案,还是心算。爸爸抱住了孩子,喜极而泣。这是他以前根本不敢想的事!
心理老师告诉爸爸,静静不仅智力没有问题,而且思维能力很强。
但为什么她学习不好呢?因为她接受了妈妈给的"早产儿""脑子不好使"的暗示,遇到困难就轻易放弃,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得性无助。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强势与弱势,像静静这样思维能力强的孩子,也会有左右脑不均衡的现象。她的逻辑思维能力弱了一些,可数字运算能力却很强。
在老师的指导下,爸爸和妈妈一起配合,坚持不断给静静积极的鼓励和心理暗示,静静终于摆脱了"智商有问题"的阴影。
在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后,静静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她内心巨大的潜能全部被激发了出来。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静静终于考上了重点高中。
当一个人认识了自我,知道了自己优势与潜力,他的能量是惊人的。
可惜,我们的很多父母,看不见孩子的潜能,只习惯于盯着他们不如意的地方,贴标签、给孩子负面暗示。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非常容易接受标签和暗示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给孩子积极的心理暗示。
第二个魔咒:不信任我女儿在初二的时候,成绩平平,一直在年级百名开外徘徊。有一次月考,她考了年级59名,结果却被班主任质疑,先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怀疑她作弊,后来发现怀疑的理由不成立后,又说她是走“狗屎运”。
结果,女儿好不容易起来的成绩又被打击下去了,回到了100多名。这个结果更加证实了班主任所说的“狗屎运”。
事实上,那段时间我看见了女儿的努力,我相信她的进步是切实发生的。为了这事,我特意带女儿出去散心,路上她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我,然后沮丧地说:“既然老师看不见我的努力和进步,觉得我是走狗屎运,那我就不努力了。”
我告诉女儿:“妈妈看见了你的努力,也看见了你的进步。老师不相信你,你觉得努力白费,妈妈理解你。但其实,你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因为你学到了东西,取得了进步,离你要考的好高中更近了。所以,我们还有另外一种更好的选择,用你的努力和不断进步来证明她的怀疑是错误的。”
女儿沉思了一会儿,说:“妈妈,我明白了,我会继续努力的。”
那次以后,她的学习状态变得越来越好,初二的期末考试,她已经上升到了年级28名。最终,她如愿以偿地上了想上的重点高中。而班主任对她的印象也完全改观了。
很多时候大人对孩子的不信任,是因为他们看见的不是真实的孩子,而是他们自身内心的投射。
最常见的是,表现在孩子写作业的过程中,不相信孩子会好好学习,盯着孩子,把孩子的自主学习意识盯没了;不相信孩子独立思考,自己搞定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停地打断孩子,给孩子纠错,结果,孩子的学习乐趣也被盯没了。
于是成功地养出了一个害怕学习和讨厌学习的孩子,然后家长说:看,孩子就是不会主动自觉学习。
不信任,其实也是在给孩子设限。只相信自己脑中的决断,不相信真实孩子的能力与潜力。
就像上述静静的例子,曾经就有一些家长发出质疑,说:根本不可能发生这样的事!一个学习垫底的孩子,怎么可能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就能考上重点高中?
事实上,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一个开启他潜能的按钮,找到了这个按钮。孩子就如同一位被唤醒的巨人,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找不到这个按钮,这位巨人就会一直沉睡下去。
第三个魔咒:设限父母对孩子的设限,起初源于对孩子能力上的怀疑与否定。最初的孩子是毫无自理能力的,他们认知不足、经验欠缺、动作笨拙、常常搞砸事情。
这其实是一个学习的必经过程。
从不会到会,从笨拙到灵活,其间必定经过无数次的错误、瑕疵和改进、完善。只有允许孩子出错和失败,他们才能从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渐渐获得进步、成功,变得越来越优秀。
可惜我们有些父母不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却希望孩子一步到位。这也就剥夺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机会,他们自然也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
因为期望落空,我们会打击、否定孩子。渐渐孩子就变成了如父母所想的那样弱小无能。
设限,有正向设限与反向设限两种。
正向设限,比如认为孩子能力不足,无法成功完成某件事等等。于是孩子就会放弃努力。
反向设限,就是家长预设了孩子会失败,会犯错,然后出于内心恐惧和焦虑,不允许孩子出错。
在《少年说》的一期节目里,一位4年级的女孩,讲了妈妈给她的规定:
不许抄错题。
不许看错加减号。
不许出现一目了然的错误。
不许不认真。
不许写错数字。
如果她犯了这些错误,妈妈就会用尺子或橡胶鞋底等打她,这导致了她一写作业就紧张害怕,根本没有心思学习。这样的状态下,孩子往往只会越来越害怕和逃避学习。
不设限,才能让孩子拥有无限的可能性相信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才能与天赋,给孩子各种犯错与尝试的机会,并善于发现孩子积极的一面和闪光点,才能让孩子拥有无限的可能性,最终找到自己最擅长的东西,成就最好的自己。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可他小时候也曾被很多老师质疑过能力。
上中学时,父母为瓦拉赫选择了文学之路。第一学期结束时,瓦拉赫得到了老师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
父母又让瓦拉赫改学油画。不料,结果是:他的成绩全班倒数第一。
大部分的老师因此认为瓦拉赫成才无望。但化学老师却看到了瓦拉赫做事一丝不苟的特点,认为他具备了做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去学化学。
从此,瓦拉赫智慧的火花被点燃了。他一反之前的"笨拙",在化学世界里如鱼得水,最终做出了惊人的成就。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瓦拉赫效应"。
每个孩子都有强项和弱点。许多父母的惯性总喜欢盯着孩子不尽如意的地方,纠正他,打击他,却忽略了挖掘和欣赏孩子的长处。
与其这样用消极的暗示给孩子设限,不如尽量去挖掘孩子的闪光点,让孩子的能力宝藏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文章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素质教育观察]
致力于教育领域优质图文创作,与大家一起成长,让孩子拥有更美好的未来。
点击链接阅读更多精选好文:
感谢素粉的喜爱,素质教育观察也为你贴心准备了这份阅读清单
相关文章
- 一个单亲妈妈独自带孩子,如何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 一个单亲妈妈独自带孩子,如何能让孩子健康成长?
- 一个孩子开始慢慢变优秀的4个迹象,家长必知
- 一个清华妈妈的教育方法:如果你的孩子处在3~15岁,(家长看看)
- 孩子个性不稳定,经常随机切换,家长要利用好“暗示效应”
- 孩子在幼儿园被一个小“恶霸”欺负,家长该怎样引导?
- 孩子怕动物?家长的暗示影响至深,“淡化法”巧妙消除恐惧感
- 孩子总一个人并非内向,而是有"孤独感",家长用“聊天力”可改善
- 孩子有没有教养,暗示出家长素质,会在以下地方体现得清清楚楚
- 孩子有这4种特点,暗示智商高,家长却误以为是“坏毛病”
- 孩子有这些懂事的行为,暗示长大跟成功无缘,家长别瞎高兴
- 孩子淘气不听话?家长要善用“暗示效应”,3招帮你轻松带娃
- 孩子考试40分,又哭又闹,家长如何正确地管理孩子的负面情绪?
- 孩子遇事缺乏"责任感",负面影响可不小,家长要会培养
- 家长做到这些,让孩子拥有一个好胃口
- 家长如何跟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如何建立一个亲密无间的亲子关系?
- 家长平时做到五点,孩子会比同龄人更聪明,可惜多数父母做不到
- 家长注意:孩子“一个小时就要换双袜子”,是强迫型人格在作怪
- 家长要舍得要狠心才能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尤其这两点
- “你再……我就……”,家长威胁孩子的话,竟带来这么大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