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是父母对自身期待在孩子身上的延续
在以前,如果有人说,自己靠玩游戏能够赚钱、养活自己、养活家庭,很多人直接会是嗤之以鼻,认为这是不思进取、异想天开。但,现在社会这一现象被很多人看到,但人们在潜意识中还是无法真正接受,特别是父母这一代人,很多父母都认为打游戏是玩,不是工作。
在很多父母眼中,只有符合他们认知的工作才是“正经”、“靠得住”的,才是能够养家糊口的,才是有出息的。所以,在孩子找工作的时候,很多父母都会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去找一个安稳的,符合他们希望的工作。
在孩子找工作之前,“精明”的父母会安排一切能够安排的学习机会,让孩子提高未来的竞争力,但这些都是以父母自己的角度来考虑的,而非孩子的角度。
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幸福、最难忘的生活经历大多集中在童年,而非现在。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心理机制的保护,让人们更容易忘记那些不开心的事情;再者就是童年的流逝让人们无法再去体验,只能靠回忆,去体验那种感受。
很多人认为,中国式父母的焦虑在毁掉下一代人,我感觉这个说法有点夸张,是对时代、对社会焦虑的体现,同时也是自身焦虑的一种体现。
从古至今,每位父母对孩子都有一个好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种思想在我们国家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为了让这个期望能够实现,父母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提供自己认为好的资源与环境。
也许就是因为“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期待,使得父母把对孩子关注点多停留在孩子的“成绩”、“能力”、“才能”等等上,因为这些代表着“优秀”。
而不是关注孩子是否开心、是否健康成长、是否会出现心理问题,只有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父母才可能会突然醒悟,明白“成绩”、“能力”、“才能”这些都是建立在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上。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父母对自身期待在孩子身上的延续。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梦,这是人的权利,也是全能自恋的一种体现,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无法做到的时候,但又想去实现时,会处于矛盾当中,这个时候孩子的出生让父母看到了希望,实现自己目标的期望。
很多父母,都是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而非单独的个体。既然是自己生命的延续,那么自己遗憾的事、想做做不到的事,如果由自己的孩子来做好、做到,那么就相当于自己做好、做到、弥补了自己的遗憾。
比如:一些为人父母的成年人,因当初学习不好而没有考上大学而感到遗憾,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大力培养自己的孩子,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来保证孩子未来能够考上大学。
父母对社会的焦虑,对自身的焦虑,会直接或者间接的传递给孩子。
人们处于一个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自身也会感觉到愉快、心情舒畅;当处在一个压抑、悲伤的环境中,人们会感觉很不舒服。
这些都是因为,情绪会“传染”,当父母焦虑的时候,孩子就会长期处于焦虑的环境中,这也会造成孩子经常焦虑。
对于现在社会来说,这种情况是无法避免的,甚至现在的父母比以前的父母会更焦虑,因为选择增多,这些正在增加的选择冲击着父母的原有认知,如果父母不能及时调整,自身就会产生冲突,这个冲突外在的表现就是控制孩子,要求孩子必须选择自己认可的工作。
相关文章
- 父母望子成龙,给孩子报“早教班”,家长的盲目却会产生负面影响
- 父母的焦虑,可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在作祟
- 最差的“中国式父母”:自己是猪,望子成龙
- 自恋的家长才热衷于“望子成龙”!承认吧,你家孩子就是个普通娃
- 中国式家长:自己一心当猪,却要望子成龙!
- 我两门100分,爸爸你为什么不夸反打我?望子成龙观念已经过时
- 孩子不爱阅读?原因可能在父母身上,先帮他打造一个阅读循环圈吧
- 孩子会遗传父母很多特质,到底孩子会从父母身上遗传哪些基因呢?
- 孩子总是喜欢“唱反调”,责任到底在谁身上?父母应该看看
- 孩子身上的“吸血蝙蝠”来自父母,想避免野马结局,教育要留缺口
- 父母会嫌弃孩子身上有异味吗?
- 父母在职场得来的经验,应用在孩子身上,有着不一样的效果
- 父母怕孩子走丢,在娃身上绑一个氢气球,不料把人贩子给乐坏了
- 父母的信赖,能换来孩子的“干劲”,期待鼓励帮孩子走向成功
- 父母的期待是一把双刃剑,权威的积极期待才对孩子影响至关重要
- 《无声告白》:让孩子活在自己期待中的父母,是如何爱孩子的?
- 一个家庭中孩子是否有出息,从他的父母身上就可略知一二
- 不是孩子身上缺少优点,而是父母缺少发现孩子优点的眼睛
- 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父母的影子
- 爱哭的孩子,更需要善待,原因多半出在父母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