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那位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的天才,如今咋样了?提起现状父母泪直流

2019-12-11 19:26:03孕产
文 | 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在如今这个功利的社会,大多数人都在追求成功,如果说大人的成功是赚钱能力、社会地位等,那么孩子的成功可能就是成绩、名次等。

文 | 幸孕姐(高级母婴护理师,拥有本文版权,欢迎分享)

在如今这个功利的社会,大多数人都在追求成功,如果说大人的成功是赚钱能力、社会地位等,那么孩子的成功可能就是成绩、名次等。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尤其是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们而言,最大的愿望可能就是希望自家孩子能够从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一路拼杀而上,成为学校的佼佼者,这样将来才能被整个社会所承认。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被命运眷顾到底,所谓的天才在年少成名之后,是否能够一直保持目前的高度,这是一个有待时间检验的问题——

别人家的孩子:10岁上大学、16岁读博

自古以来,出现了不少天才,他们拥有开挂的人生,一路被光环附体,人们称这类人为“别人家的小孩”。

张炘炀就属于这类天赋型小孩,典型的老天爷赏饭吃,大约在2岁半的时候,他就能通过训练认识1000多个汉字;6岁的时候就1年的时间学完小学的所有课程;10岁的时候参加高考并以高分进入到一所好学校;13岁考上研究生、16岁攻读博士学位……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看完上面的履历,相信很多成年人都觉得自愧不如,而他的事迹也不断地出现在媒体上,人们都对这个天才少年表示敬佩、崇拜,然而近几年来,年少成名的他似乎过于沉迷于自己的“明星光环”,做出的事情越来越让人失望——

例如要求收入不高的父母在北京买房,否则就不愿继续读书,而且天赋异禀的他从2011年考入博士之后,至今都没有毕业,研究课题一直进展不顺,换了好几个都没有研究成果,由于没有达到博士毕业要求,所以他只能一直延期毕业。

从人们眼中的“神童”泯然众人,现代版“伤仲永”的故事,不光是外人感到唏嘘,父母也十分难受。

为何天才少年会跌落神坛?这个原因值得所有父母反思

对于张炘炀的故事,专家直言:家长急功近利式的培养模式提前透支了其天赋,使其过早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反而后续发力不足。

而关于这个问题,网友有几个回答特别一针见血(下面为整理版本):

1、“某些天才儿童,其实是社会化不完整的产物,他们在本该和小朋友玩耍的年纪,背负起了天才的名声,一路跳级,心智却跟不上周围环境的变化,久而久之,其社会化进程完全断裂脱节。”

2、“天才这个名头既是光环又是束缚,父母的急功近利,逼着他跳级,无疑是揠苗助长,父母的压力、周围舆论的压力,是很容易压垮一个孩子的。”

3、“本来就是被当成父母炫耀的工具,他们也比较无辜和无奈,父母想要超前培养,可惜过于功利,反而毁了孩子。”

……

通过上面几个回复,幸孕姐总结出下面几点:

一、父母病态的超前教育,反而容易“揠苗助长”

正如卢梭所言:“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这个次序,就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就是说,我们将造成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

孩子的成长其实是分阶段性的,每个阶段侧重的点都不同,之所以要按照小、初、中分阶段教育,除了是结合孩子大脑发育,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关,还有一部分就是遵循他们心智发育特点密切相关。

上面这位天才儿童的父母,让孩子跳级读书,而且中间的跨度太大,无疑是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心智发育速度,过于急功近利,这样反而让孩子很难适应周围人事物的变化,很容易与社会脱节,将来反而不利于后期发展。

二、过早成名是把双刃剑,可能让孩子迷失自我

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然而过早出名就是一把双刃剑,孩子在三观还没有完全塑形的时候,外界给予的鲜花和掌声,可能会让孩子迷失自我,此时就需要父母们来好好引导,如果你们无法把他们带回正确的人生轨道,甚至也沉溺于外界给予的光环中,一味的沉迷于孩子早慧的自豪感,结果多半是具有毁灭性的,孩子可能会因此失去奋斗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如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孩子们每天需要承担的压力已经很大,希望父母们也能够保持自己的初心,让他们享受一个快乐的童年,心态保持平和,不要被攀比之心和跟风心理所影响。

最后借用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给长女凌思顺的书信中的一段话送给各位父母和孩子:

“对于前程,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ly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