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飞机上孩子调皮,导致全家被驱逐出境,熊孩子就是这样炼成的

2019-12-07 17:00:05孕产
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着一个人见人不爱,车见车爆胎的群体,这个让让咬牙切齿的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叫作“熊孩子”。确实新闻中各个熊孩子惹下的祸林林总总不计其数,都说熊孩子不是在闯祸,就是在去闯祸的路上,但明明还只是个孩子,为什么他们就那么能折腾那么“熊”呢?

在这个社会中,存在着一个人见人不爱,车见车爆胎的群体,这个让让咬牙切齿的群体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叫作“熊孩子”。

确实新闻中各个熊孩子惹下的祸林林总总不计其数,都说熊孩子不是在闯祸,就是在去闯祸的路上,但明明还只是个孩子,为什么他们就那么能折腾那么“熊”呢?为什么现在的熊孩子越来越多?熊孩子之所以诞生的原因,可能每个家长都需要认真反思了。

除了熊孩子,还有个词叫作“熊家长”,意思就是每个熊孩子的背后,都有着一个或者一群的“熊家长”。在百度百科中,对熊家长的解释是:熊家长是一些公德素养的缺失,以及对法纪规则的漠视的家长。

如,随意践踏花草,横穿马路,攀爬雕塑,随地吐痰便溺。而在日常生活中,当着孩子的面甚至带着孩子随意插队、随意闯红灯、随意破坏公共设施、随意大声喧闹等。这种中国式“熊家长”其根本在于个人主义作祟,片面追求狭隘的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

据前几年的一则新闻报道称,国内的一家三口去美国玩,飞机上孩子挨着一位日籍华人小哥坐,从上飞机孩子就一直骚扰对方。小孩叽叽喳喳上蹿下跳,还对小哥拳打脚踢。小哥请求另一侧的小孩父亲管教被无视,劝骂几句后,这位父亲动起了手,还让其他家人在飞机场围堵小哥。结果一落地,一家三口就被驱逐出境。家长的纵容,会让孩子无所顾忌,天不怕地不怕,认为自己造成的一切后果家长都能为自己买单。

环境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而针许多孩子而言,受影响时间最长的就是家庭环境,与父母接触较多,受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大。所以,家庭环境对孩子从小的品格塑造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再比如网上一个比较出名的例子:亲戚家里玩,但转眼间亲戚家的熊孩子就将当事人价值万元的耳机和价值3万多元的24个动漫手办摧毁弄坏掉,但是面对如此惨剧熊孩子父母却不以为然,“那种娃娃(手办)小商品市场五块一个,看你是亲戚才给你点钱,小孩子瞎凑热闹。”“自己东西不放好,你怪谁! ”“那个破耳机也就十块钱到顶了”

最后愤怒的当事人准备诉诸法律,最终并成功地让熊孩子尝到了后果报应,并拿到了赔偿。

所以你以为熊孩子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生物了?在熊孩子抢你手机,撕碎你东西,吵得你大脑充血,还要你陪他打游戏的时候,在你忍无可忍想要爆发的时候,熊爸熊妈们便会及时出现,用“哎呀,你一个大人跟小孩子计较什么嘛?”“他还小啊,不懂事,你这么大了也不懂事吗?”这种“神”理论把你打败,现在知道了吧?熊爸熊妈才是比熊孩子更可怕的存在啊!

当一个人从呱呱坠地的那天起,父母就成了自己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就肩负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家庭、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最为明显和直接。父母是子女成长的第一人格之师,父母的德性是子女成才的“乳汁”。家庭、家庭德育环境这种基础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家庭环境发挥着启蒙性作用。

看过一个帖子,楼主放假回家,去奶奶家吃饭,与姑姑坐一桌。姑姑家的孩子离想吃的菜比较远,姑姑夹菜慢了,孩子就啊啊啊大叫。之后,站起来往饭桌上吐口水,每道菜都沾上了“佐料”。姑姑笑着把孩子拉下来之后,又继续吃饭。楼主已经不愿吃了,就放下了筷子。

这时姑姑不乐意了,开始各种阴阳怪气:读了书就不一样了,小孩的口水有啥脏的,现在就对你弟弟这样将来是指望不上了……一切莫名其妙的罪名被安在楼主头上,让她有苦难言。

熊孩子层出不穷,大多是因为熊父母成了他们最大的保护伞。而熊父母,才是人们厌恶熊孩子的最大原因。年少时期的孩子,思想还不够成熟,做许多事情都是相对无知的。

孩子发脾气摔东西,家长只担心他有没有受伤;孩子无故骂人,家长只推辞他年少不懂事;孩子在外伤人,家长圆说他是不小心的…… 孩子耍 “熊” 一百次,家长就有一千个理由来搪塞。孩子有了保护伞自然肆无忌惮,等到再想管时只怕为时已晚。

有人说,孩子是爸妈的一面镜子。他们曾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许多思维方式、行为态度都是从家长身上学到的。告诉他 “你不能这样,这样是不对的”,他才对错误有了认知。每一个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一朵花,他会变得更好看。

但如果不小心泼上了墨,不管日后多么努力地想要擦掉,在他身上也一定会留下印记。如果说孩子的不懂事可以被原谅,但家长的无知没有任何理由。

而减少熊孩子,父母应该多陪伴孩子,并且在平时的一言一行中,给孩子做好榜样,孩子的很多行为,其实都是在模仿父母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根据孩子的性格和家庭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合的教育方式。不溺爱和放纵孩子,也不总是批评和贬低孩子,在教育孩子的这件事上,是很需要“把握尺度”的。在孩子犯错的时候,必须及时地给孩子纠正过来。做了错事,不要因为心疼孩子而轻轻放过,要让孩子得到相应的惩罚。

斯宾塞在《家庭教育》一书中说,家长不负责任的托辞,在潜移默化中给孩子强化着这样一个印象:孩子你没错。而周围人的容忍,则又进一步强化这个信号:你的行为,不会带来任何的后果。

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加以规范和约束,总是以爱的名义做出让步,以为是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实际上却在不经意间毁掉了他们的一生。因为熊孩子在父母的庇护下,犯不着去思考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于是,熊孩子和熊家长的“光荣事迹”走向了社会新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