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这样给孩子立规矩了,没效果还坑娃
相信很多家长都为孩子的这些行为苦恼过:
孩子在公众场合大喊大叫,追逐打闹;
在学校不遵守规章制度,上课做小动作;
在家不尊重长辈,我行我素。
这些行为从根本上说是孩子缺乏规则意识。
不守规矩,看上去没有失去什么,但实际上孩子失去了一样最宝贵的东西—值得被尊重的尊严。
失去了这样东西,就没人瞧得起你。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进入社会后是受欢迎的。那让孩子懂得遵守规则,学会合作和尊重他人就是非常必要的。
什么时候开始给孩子立规矩最合适?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立规矩要趁早,一两岁就可以开始了
很多家长会疑惑,一两岁的孩子对理解大人的话还困难,立规矩是不是太早了?
其实这是一个典型的思维误区,行为规则不是通过语言说教让孩子明白的,而是孩子自己主动学习来的。
一方面,一两岁的孩子正值模仿他人的热衷期,也就是他们开始有自我意识,能够审视自己的外在形象和行为。学习社会技巧和行为方式的能力迅速发展。
另一方面,一两岁的宝宝,会逐渐进入秩序敏感期,比如家里的物品摆放位置,吃饭时家里每个人必须坐在固定的位置等,一旦发生变化,就大哭。
利用孩子最初的秩序敏感期来建立规则是非常轻松的。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这些错误的方式就是在坑娃,家长千万避开
1、“不”字总挂嘴边,反复强调规则
“不要跑那么快,会摔倒”
“不可以吃那么多零食”
“不能打别的小朋友,这样不是乖孩子”
家长说的不可以,不能,不要越多,孩子越不把你的话当回事,反而更想去尝试。
美国心理学家萨巴瑞博士曾经说过“一个规矩太多的家庭,迟早会崩溃”
2、用权威恐吓孩子
“不可以在公众场合大吵大闹,不然警察会把你抓走哦”
“你再不写作业,我就去告诉你们老师”
很多孩子面对这样权威的吓唬,会收敛很多,所以家长屡试不爽。但你仔细琢磨一下,这两句话是非常坑娃的。
孩子眼里警察,老师变成了非常可怕的人物,在他遇到危险时,他敢去找警察吗?在他面对老师时非常害怕,他还会喜欢去上学吗?
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种用权威人物来说教的方式,也是在培养孩子对权威人士的盲从。给孩子传输一种观念,老师说的一定是对的。
但老师这个群体中也不乏有坏人存在,现在经常能看到一些校园性侵事件。一旦让孩子形成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那当老师让孩子做不对的事情时,孩子会怎样应对呢?
3、打骂孩子,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
打骂可能是最快制止孩子不恰当行为的一种方式,孩子会因为害怕,而盲目遵从父母的意志。
但孩子真的明白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吗?孩子心里真的服从你了吗?下次他真的就不会再犯了吗?
事实证明,很多孩子被打骂以后,下次一样会犯同样的错误。甚至还会变本加厉。
要如何给孩子立规矩才有效?
1、立规矩前从培养好习惯开始
针对一两岁的宝宝来说,没有必要一直强调规则,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针对小宝宝,如果他希望自己吃饭,自己刷牙,自己穿鞋穿衣服等,就给他机会让他自己来。因为孩子一旦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后,能更好的发展出自我意识。从而发展出自我界限。
当孩子自我界限清晰时,才能发展出“共情”的能力。
2、让孩子参与立规矩,并感受规矩的好处
当孩子到了3岁左右,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一起制定规则。
比如一起讨论,一会去超市,需要买什么东西,列一个清单,可以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去餐厅吃饭,可以一起讨论到了餐厅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
让他自己去制定规则,这样孩子才更有主动性去执行。
3、巧用绘本
通过和孩子一起读绘本,是让孩子潜移默化学会一些道理最好的方式。
绘本当中可爱的人物形象,有趣的故事情节,备受孩子喜爱。家长利用好绘本,让孩子明白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是非常容易的。
4、让孩子体会不遵守规则的自然后果
记得我家硕宝快两周的时候,出去玩的时候,喜欢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有一次我没注意到,在他抢一个大孩子手里玩具时,被别人推倒在地。从那次以后,他就很少去抢别人玩具了。
当孩子自己尝到不守规矩的后果以后,就很容易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作为家长,在没有大的危险的情况下,适当让他尝尝不遵守规则的后果,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育方式。比给孩子讲道理管用多了。
最后叨叨几句,家长在给孩子立规则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温柔而坚定的方式。
温柔,是要求家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的和孩子沟通。
坚定,是指一旦立好规则,不要轻易妥协,坚持执行。不要因为孩子哭闹不休,就松动了。因为一旦你妥协一次,下次孩子就会用更长时间的哭闹来要求打破规则。
————END————
关于孩子立规矩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
更多育儿经验分享,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