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4岁天才开粉丝见面会:养出一个“小大人”,才是父母的失败 怎么养出一个天才小孩

2022-03-15 18:10:32孕产
01近日,网上有一则视频引起了诸多讨论。一位才4岁的孩子曦曦被冠以“天才”的称号,在一场粉丝见面会上,为许多成人,甚至是年过半百的成人答疑解惑。你相信吗,下面这些回答会出自一个4岁的孩子之口。“外面竞争对手那么多,我们该怎么办呢?

01

近日,网上有一则视频引起了诸多讨论。

一位才4岁的孩子曦曦被冠以“天才”的称号,在一场粉丝见面会上,为许多成人,甚至是年过半百的成人答疑解惑。

4岁天才开粉丝见面会:养出一个“小大人”,才是父母的失败

你相信吗,下面这些回答会出自一个4岁的孩子之口。

“外面竞争对手那么多,我们该怎么办呢?”

“物竞天择,是自然法则,没有追赶,你不会奔跑;没有竞争,你不会成长。做大事业,你不能要求保护,受保护的孩子,永远长不大,这样你懂吗?”

“成功的人跟失败的人,有什么不一样?”

“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这样你懂吗?”

“我每天工作都觉得好累啊,为什么你这么有活力?”

“为钱做事,容易累;为理想做事,能够耐风寒;为兴趣做事,则永不倦怠。这样你懂吗?”

每当他回答出一个问题的时候,底下就有很多人鼓掌叫好,拍照录像,俨然一位“成功人士”。

怎么养出一个天才小孩

但是看完以后,却总有一种说不出的违和感,总觉得好像有哪里不对。

直到有人在评论里直言“厉害是厉害,但说的话不像孩子。”

是了,有研究表明,孩子说“大人话”,不一定是好事,语言早熟可能会降低儿童智商,因为这会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孩子的思维模式,就像“鹦鹉学舌”一样,只是模仿而已,却并不知其中三昧。

不难发现,曦曦的语言模式就是如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其实并不能领会他所说的含义,这些,其实都是父母“训练”的结果。

每次回答的时候,他的双眼并没有聚焦,展现出思考的模式,反而像是机器一样在收到指令后,根据关键词检索提取。

这样的一个“小大人”真的是我们父母愿意看到的吗?

02

冯小刚导演曾在一档节目中也遇到过一个“小大人”。

一位六岁的孩子在舞台上表演相声,无论是抖包袱,还是身段举止,都无可挑剔,而更让人惊奇地是,在表演结束后的评委提问环节,这孩子竟然表现地游刃有余,台风十足,有种和年龄完全不相称的成熟老辣。

怎么养出一个天才小孩

许多人的第一反应,是这孩子绝对稳了,肯定能顺利晋级。

不料,在评委投票环节,冯小刚却投了反对票,面对众人的不解和孩子委屈的眼神,冯小刚回答道:

“这个表演无可挑剔,但是从这个孩子的表现来看,总是缺了点什么,和小孩的那种感觉不搭”。

是的,不长皱纹的老人是可怕的,过度成熟的孩子也是可怕的。毕竟,孩子不是成人的缩小版。

不知道你有没有留心过,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小大人”,成熟、老练,甚至世故,察言观色的本事更是一流,有一个词经常用来形容他们——“早熟”。

早熟的孩子,是有的,他们往往是因为家庭生计,不得已才涉足到成人的世界中,但总体跳脱不了孩子的范畴,可怕的是,有更多“早熟”的孩子,是被父母“催熟”的。

但吊诡之处却在于,绝大多数父母对于孩子的“早熟”却是喜闻乐见的。

其实,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费希尔说过:

怎么养出一个天才小孩

“儿童的发展史若干个领域的整合,这些领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保持着平衡状态,如果对其中某个领域施加刺激,尽管在短期内能够引起儿童在该领域的进步,但是破坏了整体的平衡,使整体的发展脱离平衡状态,产生某种弥散性效应,并使原先受到刺激的领域,最终也不能达到更高的水平。”

事实上确实如此,古往今来,“伤仲永”的例子难道还少吗?


03

回想一下,你的孩子有没有这种和年龄不相称的“成熟”?

心理学上有个关于“儿童社会化”的概念。

一般来说,从出生后,我们都要经历从“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儿童社会化是为孩子将来走入社会,走向独立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孩子会逐渐发展人类的行为方式、社会规范、社会角色等特质,但过度社会化却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小大人”是由家庭和社会共同造成的,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塑造尤为明显。

曾经咨询室来了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来求助,因为她的孩子有“强迫症”的表现。在和母亲的交谈过程中才了解到,在平时的教养方式中,他们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去看待,反而一直是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

不能疾行、不可哭闹、不许玩笑……

无数个不许把孩子困在一个框架中,起初,孩子确实如他们所愿,每次把孩子带出去,在亲朋好友面前都很有面子,但后来,孩子就失控了,有许多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做事力求完美,明知不合理,也不得不做,形成了某种程序,一旦打破,则就会出现坐立不安,头冒冷汗的焦虑表现。

美国心理学会曾给儿童的社会化制定了一个判断标准:

怎么养出一个天才小孩

A.至少有一个同龄朋友,并且友谊至少维持6个月。

B.在看不到有什么好处的情况下能够主动帮助别人。

怎么养出一个天才小孩

C.做了错事,并造成了坏的结果,但能在不被人发现时主动认错。

D.别人做了对自己不利的事时,能够原谅别人,不指责也不告状。

E.对周围的人表示关心,分享自己与别人的幸福和快乐。如为别人生日、考试优秀、获奖等感到高兴,主动向别人祝贺。

一般来说,在上面的5条中,6岁以下的孩子要至少满足1条;7-12岁的孩子要至少满足2条;13-18岁的孩子要至少满足3条。

如果孩子超过了这个标准,那么家长就应该反思一下,是不是孩子出现了过度社会化。

过度社会化导致的混乱和偏差,就像吧我们的孩子变成一个高速行驶的汽车,终有一天,当轮胎不堪重负,孩子终究会“失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孩子成为“小大人”呢?


04

其实,很多父母没有意识到,孩子,恰好是给已经成人的父母,一个重新变回孩子的机会。

但遗憾地是,在成为父母以后,我们都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孩子,甚至让孩子丢掉天性,磨平棱角,做个规规矩矩的“圆形”。

但孩子的纯真,才是值得保护的。因此,父母不妨试试以下三个方法:

1.站在孩子的角度

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指出,在儿童的世界中,孩子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角度,但成人却因无知和自私对孩子的世界展开“殖民”活动。

蔡康永曾讲过一句话:

“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让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这就是我们对他来到这个社会最好的回报。”

因此,父母应该遵从顺应孩子的成长规律,站在孩子的角度,给孩子提供一个理想的环境,重新去了解,去认识,去尊重孩子。

2.陪孩子去游戏

游戏就是孩子探索世界,学习生存的最好方式。

德国生物学家谷鲁斯认为,游戏不是没有目的的活动,并非与实际生活没有关联,是为了将来面临生活的一种准备活动。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几乎每一个人都是在玩中学习、在玩中长大的。

合理适度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开发智力、锻炼思维和反应能力、训练技能、培养规则意识等.

3.让孩子符合孩子的期望

孩子不是产品,可以按照设定好的程序如你所愿,自出生剪断脐带的那一刻起,父母也应剪断自己的“期待”,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

现在有很多年轻人都没有理想,没有目标,就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为自己活过。

只有让孩子学会自我思考,自我定位,不是人云亦云,按照你期望的模式去培养,而是要让孩子符合自己的期望,他才能满怀信心,走得更远。

正如丰子恺老先生说得那样:

“切勿让孩子变成小大人,要孩子随性而活,这才是言传身教的本质。”

是啊,过早催熟的果实吃起来总是苦涩的,而孩子的童年只有短短几年,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注:心聆护航,专注儿童心理,用心聆听,为您和孩子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