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为什么中国人养孩子那么累?“坑妈又坑娃”的教育你中了几条 中国养孩子太难了

2022-03-15 03:34:34孕产
面对孩子,你尝试过多少种教育方式,你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待,这些期待是否都实现了,还是在孩子一次一次的反抗中荡然无存。你是否想让孩子赢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早教以及各种书籍买回家,但这些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还是只满足了你的心理,暗示自己,我为孩子付出了。

面对孩子,你尝试过多少种教育方式,你对孩子有什么样的期待,这些期待是否都实现了,还是在孩子一次一次的反抗中荡然无存。你是否想让孩子赢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早教以及各种书籍买回家,但这些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还是只满足了你的心理,暗示自己,我为孩子付出了。唯一遗漏的却是孩子的意愿,你想过他们真的喜欢吗?

我遇到过这样一位邻居妈妈,她建议我回去给孩子读《三字经》,尽管当时我女儿只有5个月,她的说法是强行灌输,只要醒着就读给她听,说以后她自然就会了。邻居妈妈说这是她亲自实验过的方法。首先对于这种方法是否真的有效不予评论,但是孩子在每一个成长的过程中需求都是不一样的,每个阶段都有每个阶段该学的东西,你无法强迫襁褓中的婴儿站起来走路。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说:“教育就是激发生命,充实生命,协助孩子们用自己的力量生存下去,并帮助他们发展这种精神。”

为什么中国人养孩子那么累?“坑妈又坑娃”的教育你中了几条

中国养孩子太难了

那么到底哪种教育方式才是正确的,根据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说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要让孩子有归属感和价值感,这里的归属感源自于家庭的爱,价值感就是让孩子自立。

一、别掉进批评的怪圈,给孩子犯错的机会

“大人都说孩子的天空无限宽广,难道大人和小孩的天空不一样吗。”

稀里糊涂成为了父母,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一定束手无策。出于本能,一定很想发脾气,不想再理会他。

中国养孩子太难了

以下几个场景是否特别熟悉:

“我数一二三,再丢东西,我就开始打手了。”

“宝宝,你刷不刷牙,不刷就不准看小猪佩奇。”

孩子摔倒了,假装没看到,心想不能让她太娇气。说:“自己爬起来,告诉过你不要跑,摔跤了吧。”

“玩具要收起来,再乱丢,以后不准买了。”

中国养孩子太难了

我们总是这样那样约束孩子,因为在我们的认知里,知道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

在《不管教的勇气》里面说到:“孩子并不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着。”书中强调既不批评也不表扬的育儿方式,批评不会改变孩子的行为,甚至会起到反作用,也不要让孩子依赖表扬,一旦得不到表扬,孩子便不好好做事了。

既然认识到教育的方式有问题,那么生活中我们如何避免呢?孩子需要我们多一点耐心,多一点温柔的爱去引导。首先,要有勇气改变自己管教的方式,从改变自己开始。其次,潜移默化的引导孩子,从生活环境中吸收一切事物,利用绘本、图书带领孩子们在童话世界里学会良好的品质,并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去想象。

二、情感引导,用爱去温暖孩子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属于,生命对自身的渴望,而成为你的儿女。”

孩子哭闹、发脾气可能他还没有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

比如在饭店吃饭时,孩子打闹喧哗,你是否直接上来就批评:“不准再吵,再吵以后不带你来了。”

中国养孩子太难了

用情感引导的方式与孩子沟通,不要忽视孩子的感受,需要这样跟孩子说:“你在这里待着不舒服吗,我可以陪你出去待一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先表示理解,再告诉他对错比直接批评会更有效。

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提到惩罚孩子有消极后果和直接后果两种方式,我们应该采用直接后果的方式,就如上面的例子,第二种方式就是直接后果。直接后果就是通过情感引导,帮助孩子认识、调节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情感引导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播下种子、观察和判断、聆听、体察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当然,不同的年龄段,需要不同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耐心的和孩子沟通。

三、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伴

“我心里有个小孩,每当她觉得与世界格格不入,它就躲进角落。”

我们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去左右孩子的人生,而是要培养他自立,赋予孩子面对生活的勇气。总是希望孩子比自己当年更懂事,是不切实际的。

当孩子说“我不愿意”的时候,不要急于批评,也不要去强迫,尊重孩子的意愿,等孩子冷静的时候,再去沟通。

或者我们应该跟钱钟书学习,他在《我们仨》中提到,他们一家三口经常一人捧着一本书静静的阅读,如果有工作,孩子就会默默的看书识字,等爸爸妈妈有时间再陪自己玩。

不管教不等于放任,不管教也不等于不负责。

要想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必须平等地对待孩子。

我们都曾是孩子,孩子不需要智力玩具,不需要电视,需要的是你!最好的教育,就是源自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与孩子的点滴相处。每个孩子都有着独一无二的闪光点,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从自身做起,慢慢引导孩子靠自己去判断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