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进入学前期的时候,会出现的几个心理特征,你都了解吗? 学龄前期儿童最容易出现的心理反应是什么?
文|培妈育儿说(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
新生儿出生之后,在爸爸妈妈的细心呵护之下,慢慢地从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变成了一个有思想,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事实的儿童,这个时候呢,他们将进入接受更多的学习和教育,爸爸妈妈就会把他们送到学校去学习更专业的知识,但是作为家长的你,也应该要了解孩子在进入学期时之后的一些特征,以及心理和生理上面的一些变化哦。
学前儿童的一般特征1.从弱小的个体成为独立行走的物体
在儿童3~7岁的这个时期被称为学前期,在这个时期,儿童将迎来一个新的生活,他们将进入学堂,接受进一步的教育。我们都知道,儿童在出生之后,在一定的生活教育条件下,在短短三年时间,就能够从一个弱小的个体发展成为一个能够独立行走、广泛操纵的物体。
可以与成人进行初步的言语交际,同时也能够完成一些初步的游戏活动。就在这样发展的基础上,儿童将跨入一个新时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前时期。在进入学前时期之后,由于身心各个方面的发展,儿童心理会产生参加社会生活的愿望。
与此同时,为了能够增强儿童独立生活的能力,成人也会对他们提出比以前更高的一些要求了。这个时候,才能会要求儿童独立完成担负一些简单的职责,例如自己穿衣、吃饭、做小家务等等。他们也会要求儿童去从事一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社会生活活动。
2.渴望参加成人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也就是说,学前儿童将产生新的需要,他们会去渴望参加成人的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劳动以及学习活动上。但是,毕竟学前儿童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他们不能像成人一样很好的掌握自己的行动,知识经验也相对比较缺乏。
所以,在这个时候,儿童心理上就会产生一些矛盾。这是无法在渴望独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需求和从事独立活动的经验和能力水平找到一个平衡点。而要想解决这一矛盾,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解决矛盾,同时也可以推动儿童心理不断地向前发展。
除此之外,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都带有明显的具体形象性、不随意性、 抽象概括性。这些都是源于儿童知识经验不够丰富, 言语还不够发展。 因此儿童是通过时光表面的形式来认识外界事物。
3.对事物的分析有了初步的逻辑思维
当然了,学前儿童在不断地接受知识的时候,他们对于事物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已经有了初步的逻辑思维。但是,由于这些概念和逻辑思维都具有很大的直观形象性的特色,因此他们对于某些事情的抽象的定义都只能下功用性的定义。
例如花是好看的,果实是好吃的,椅子是可以坐的等等,但是稍微再深沉一点的东西,对他们来说可能就理解的比较困难了。同时也正是由于学前儿童知识经验的缺乏以及言语的不够发展,他们还不能够有意的去控制和调节自身的行动。
一般的心理过程都会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心理活动也会有着极大的不稳定。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学前儿童很容易受到外界新颖事物的影响,从而改变自己的心理活动,有目的有系统的独立思考能力还很差。
学前儿童的心理变化1.心理随意性、稳定性都在增长
当然,儿童在整个学前时期内,会受到一定的教育影响,从而这种特点就会发生一些改变。一般来说,儿童在步入中班之后,各种心理过程的随意性以及稳定性都在不断的增长。这种变化将成为儿童进入学校学习的重要条件。
学前儿童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形成最初的个性倾向。儿童在婴儿时期时,他的行为不能够由自己支配,而是受直接作用于他的事物的。如果把这些事物全部挪开了,那么儿童的心理活动也会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2.行为的自觉性不断的发展
到了学前时期之后,儿童由于在接受教育的影响下,皮质抑制的迅速发展以及言语系统的初步发展,会让儿童行为的自觉性逐渐发展起来,能够让自己的行为服从更为较远的目的,这也给儿童提供了最初的个性倾向的主要条件。
这种最初的个性倾向留下的痕迹将保留在人的一生当中,因此在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一定的作用。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就更应该在儿童小的时候,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道德行为等等,使他们的个性能够从一开始就原则正常的道路发展前进。
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的发展1.大脑结构的继续发展
在一定的生活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学前儿童的神经系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给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的前提。当然,这仅仅只作为一个前提,并不能够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
在此前文章中提到过,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大脑容量和神经纤维也在逐渐的增长,这个时候神经纤维髓鞘化也基本已经完成,整个大脑的皮质也达到了相对成熟的地步。由于皮质的兴奋与抑制过程逐渐达到了平衡,新风过程也比以前增强了许多。
2.神经过程的不断增强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儿童每天醒着的时间比以前长了很多。一般来说,新生儿每天的睡眠时间大概达到了22个小时左右,但是到了三岁的时候,儿童只需要睡14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到了七岁的时候,每天睡上11个小时就足够了。
其次就是暂时联系的形成和巩固,相比于以前也加快了许多。儿童在婴儿期的时候,条件反射的形成比较慢,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训练才能够形成,即便形成了也并不稳定,如果不加以强化的话,就很容易会消退。
但是随着儿童神经系统结构的不断发展,这种情况将发生一系列的改变,儿童的条件反射形成会更快更稳定。这也跟皮质抑制即内抑制的发展有着必要的联系。
3. 皮质抑制的蓬勃发展
在此前的文章就提到过,儿童在很小的时候,皮质抑制就在不断的发展中。到了乳儿期后,各种内抑制都慢慢的出现了。但是一般来说,儿童在三岁之前的内抑制发展得十分缓慢。到了四岁之后,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于言语上有了更多的掌握,内抑制便开始蓬勃发展了起来。
这一发展将使儿童有可能形成更为复杂和细致的暂时联系,从而更好地分析及综合外界事物,也能够更好的控制调节自身的行为,让自己的行为变得更加有组织性。虽然这个时候,学前儿童的内抑制已经出现了蓬勃发展。
但是跟学龄儿童或者成人相比的话,抑制机能还是不够的。因此他们还不能够过久的抑制自己的行为或者从事一些细致的作业活动。总的来说呢,学前儿童的心理还在需要家长多多去关注的,让他们能够更好的学习新的知识点,在孩子成大的道路上,家长的责任是任重而道远的。
互动话题:对于儿童的教育和成大,作为家长的你,有什么好的方法吗?欢迎大家积极发言。
------------------------------
培妈专注于孕育、青春期、儿童心理等领域,关注【培妈育儿说】,每天为您分享最专业有趣的知识和故事
相关文章
- 0-3岁宝宝心理特征
- 1~6岁婴幼儿心理特征
- 高智商的孩子,一般会有这4个特征,你家宝宝中了几个?
- 孩子是否孝顺?不用非要等长大,从这几个特征就能看出来
- 孩子有没有教养,一眼就能看得出,这几个特征你家娃有吗
- 你知道吗?怀孕期间这几个特征生出来的孩子可能更聪明
- 比智商更重要,孩子走向成功人生的11个性格特征,你做到了几个?
- 长大后调皮捣蛋的孩子,其实从小就有特征,准妈妈做好心理准备
- 长大容易啃老的孩子,小时候往往有这几个特征,家长要重视了
- 孩子上小学前缺乏陪伴,会影响智力发育?用科学研究说话
- 孩子不应该娇生惯养,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一种任性心理
- 孩子为什么会缺少安全感,主要有哪些特征呢
- 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比如心理,家长是否时刻关注着
- 孩子写作业磨蹭,父母先别急着发脾气,这3个特征说明娃不会做
- 孩子性格胎外向是不是好事?心理学:多给予孩子其他的表现机会
- 孩子的情商重要吗?如果你的孩子有这五个特征之一,将来会有出息
- 孩子说话急不得,1岁左右是个机会,如何训练,几个建议给你
- 孩子都是亲生的,为何父母还会偏心?美国心理学家给出这样的解释
- 孩子青春期这几个表现,有自杀倾向,家长别无知,孩子会做傻事
- 心理学:父母的过度溺爱,可能会让孩子形成自恋性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