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沉溺电子游戏、注意力不集中、磨蹭:这些真的都是“毛病”吗? 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2022-03-14 20:46:47孕产
一个人的性格,受遗传和早年经历两个方面的影响。遗传那个部分,不可改变、也不必改变,要像尊重指纹的特征性一样,尊重每个人的天然个性特征。受经历影响的那个部分,如果没有明显地压抑这个人的各种功能、没有太大影响到Ta的成就和幸福,也是需要尊重的。

一个人的性格,受遗传和早年经历两个方面的影响。

遗传那个部分,不可改变、也不必改变,要像尊重指纹的特征性一样,尊重每个人的天然个性特征。受经历影响的那个部分,如果没有明显地压抑这个人的各种功能、没有太大影响到Ta的成就和幸福,也是需要尊重的。

我们现在要谈到的是,那些与先天无关、而跟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有关的孩子们的所谓“毛病”。

1.

沉溺电子游戏、注意力不集中、磨蹭:这些真的都是“毛病”吗?

磨蹭

可能有以下原因:

❶ 你(父母或父母中某一方)自己有磨蹭的习惯,你把它投射给孩子,孩子代表你磨蹭,然后你再指责ta;

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❷ 你代表孩子对ta磨蹭的后果负责,比如磨蹭后可能上学迟到、赶火车误点、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受老师批评,等等。你对ta的磨蹭后果负责,使ta丧失了对自己的行为的整体感(意思是不知道有什么后果),也使ta觉得事情不是自己的事情,就变得更加磨蹭。

解决的办法是:让ta直接面对自己行为的后果,使ta自己对磨蹭的后果负责。

需要说明一下:对一个人的习惯或人格层面的东西,心理学上并没有可以制造立竿见影的效果的招数。当我们太希望别人改变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犯这样一个“错误”:攻击别人的独立人格。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一个人太容易被别人改变了,还有比这个“毛病”更大的“毛病”吗?

❸ 孩子知道ta一磨蹭,你就会着急,ta逐渐对用磨蹭调动你“上瘾”。

❹ 也许ta只是一点点磨蹭,你的指责放大了或者固化了ta的磨蹭。改变这个习惯,会让ta觉得羞耻。试着想想:在他人指责下你改变某种习惯,是不是会有羞耻感呢?如果一被指责就可以改变“坏习惯”,那可能满街都是完美之人。

2.

沉溺电子游戏

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一个人为什么喜欢玩电子游戏?因为想通过操控来获得快乐和成就感。这是人之常情。

问题是:沉溺游戏的孩子那些多于人之常情的需要是怎么来的?可能的原因是:

❶ 孩子被“逼进”了游戏的世界,因为现实世界ta无法操控,也无法获得快乐和成就感。在现实世界里,ta只是一个空有躯壳的傀儡;而在游戏世界里,ta是自己的和世界的主人。

❷ 游戏成了孩子跟父母权力斗争的工具:父母管得越多,孩子反抗就越多。我们大约量化一下这个事情:本来孩子也许玩半个小时就玩腻了,就可能干点别的事情,但是父母的控制让ta很不舒服,就要通过再玩半小时来缓解自己的不舒服。

❸ 禁忌制造诱惑,对游戏的禁忌增加了游戏的诱惑力。

❹ 人人都有受虐的倾向,孩子玩游戏遭到的“惩罚”,会激活ta的受虐需要,并且,随着惩罚的升级,ta的受虐瘾也会升级。

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3.

注意力不集中

可能的原因是:

❶ 孩子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的时候,你觉得自己被抛弃了。

所以你有意无意破坏了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换句话说,相对于孩子要注意的事情,你是一个更大更重要的存在。

有一次一位妈妈问:我上初中的孩子注意力不能集中,我能够为他做什么,使他注意力能够集中呢?我想了一下问她:你如果想集中注意力,你觉得别人能够为你做什么呢?她回答说:别人什么也不要做,让我一个人呆着就可以了。我又问,你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呢?她说:我在他旁边,要他不要乱想乱动,要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

❷ 孩子同时可以注意很多事情的能力,被误认为是注意力分散。

比如有很多孩子就是能够做作业听歌两不误,但这被认为学习态度不严肃。有个孩子曾经问父母:你们不让我学习时听歌,对吧?父母说是的。孩子接着问:那我听歌的时候学习,可不可以呢?父母想都不想就说:当然可以。

其实我们经常可以专注地做几件事情:比如一边抽烟一边写文章,一边开车一边听广播。经验告诉我们:同时做几件事情注意力也许更加集中,那种全身心投入的集中。所以孩子不是注意力不集中,只是没有按照父母希望的那种方式集中注意力。

❸ 注意力集中就几乎能够做好任何事情,但这种成功也会让父母有被抛弃感:觉得自己没用了,孩子要去远方寻找成功了。

4.

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挑食

孩子们说过一句好玩的话:为什么大人们不挑食?

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因为他们做的都是他们自己喜欢吃的。这是个玩笑,不必当真。

孩子挑食可能是因为:

❶ 被暗示出来的

我见过好多次这样的情形:一个外面的阿姨或叔叔对孩子说,你吃点这个鸡肉(随便举例)吧,孩子自己还没反应,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中某一个人就代替孩子说,ta不吃这个。估计原因是孩子曾经某一次两次拒绝吃鸡肉,这就被误解成永远不吃鸡肉。这个误解一旦固化,孩子要想吃鸡肉都觉得会“对不起”家人对自己的判定。

这要总结成一个原则:永远不要僵化地评判孩子,或者把孩子评论得僵化了。比如不要说:我孩子不爱说话、不爱运动、只喜欢看书、不喜欢吃青菜,等等。

❷ 也是权力斗争的结果

你要我吃我偏不吃,你不要我吃我偏要吃。有些家庭中,吃的问题已经严重到不只是挑食的问题,而是吃不吃的问题:孩子完全不好好吃饭,吃饭的时候家里就弥散着恐怖气氛,孩子的纯生理需要,硬是被弄成了家庭战争的导火索。

❸ 父母“需要”孩子挑食这个问题,来满足攻击孩子的需要

因为:父母自己小时候就是这样被攻击的;或者餐桌上融洽的气氛,会让父母觉得“福兮祸所伏”,不如干脆人为制造点“祸”,免得莫名其妙的祸从天而降。

有人可能觉得,我太攻击父母了。我知道很多父母跟孩子的美好关系,这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好的人的原因。但美好不是用来分析的,而是用来欣赏和享受的,所以我们不会在这里提到。我们只分析那些可能制造问题或者已经制造了问题的亲子关系。而且,我们这些分析不是为了攻击,而是为了把不美好变成美好。

亲子教育│父母成长│家庭关系

关注我

与家人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