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不建议奶奶带孩子?”看看这篇文章你就知道了 奶奶带的孩子会不会和妈妈不亲
导读:孩子给婆婆带,发生意外时,摔着磕着碰着时,或者没有教好时,被若被指责是婆婆的责任,那么为人父母者,又在干什么呢?
01
前阵子,看到一个新闻,孩子奶奶带着13个月大的孩子到邻居家串门,奶奶一手牵着还站不太稳的孩子。
孩子奶奶说,她进院子的时候,并没有看到狗,狗是突然冲出来的。一下子扑到孩子脸上,把孩子拖出去半米远。几个人合伙把孩子抱回来的时候,孩子已经浑身是血。
在医院,孩子母亲哭得几乎晕厥过去,她不知道如何面对自己13个月的儿子。
孩子妈妈无比的自责和悲痛:"我从来没让你看过孩子,就那天让你看了一会,就发生了这事儿,我的天都塌了……"
孩子妈表示,一家人现在一门心思只求医,孩子还需要接受多次的手术,将肚子上的皮肤移植到脸上,初步估计至少还需要30万的费用,就算是砸锅卖铁她也要给他治病,孩子的人生不能就这么毁了……
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我心里五味杂成,奶奶的愧疚,妈妈的自责,孩子的人生,一家人的经济,算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02
有很多工作中的妈妈抱怨婆婆不帮忙带孩子,其实我一直秉承:谁的孩子谁养。
当然,很多为人母亲的上班族女人会表示,要上班,没时间带孩子啊?为什么这个社会对女人那么刻薄,既要求不做家庭主妇,要上班,要经济独立,有要求女人带好孩子?
在我看来,女人生完孩子的头三四年不上班是情理之中,工作虽重要也不及孩子重要。既然选择生,自是要负责。但是三四年之后,孩子上了幼儿园,女人再闲在家里的必要性就不大了。
像上文提到的孩子的悲剧,他就是因为奶奶带的孩子,才出了这样的事。
孩子妈自己也说:"我从没让你看过孩子,就那天让你看了一会儿,就发生了这样的事。"言语中,有对自己的自责,也有对婆婆的怨恨。
其实换做谁都会怨恨婆婆,人的惯性思维就是在悲剧面前幻想一些能够躲避悲剧的"如果",也会给悲剧找一个借口或怪罪人。
而这起事件里,孩子妈自责之余怪罪婆婆没带好孩子,简单来说就是:"你去那儿干嘛呢。"
婆婆不是第一监护人,带不好肯定会受到小辈们的指责。
更况且,婆婆已老,"人老不中用"这是个铁定的事实,不管在环境观察方面,还是腿脚利索方面,都不及妈妈保护的好,这也就间接性说明奶奶带孩子,磕碰指数更高。
"年轻人"和"老人"不能论一个层次。
03
婆婆带孩子,埋怨指数会超过感恩指数。
就拿我母亲来说吧,弟媳上班,没空在家带孩子,所以我那四岁的侄儿都是母亲带大的。
母亲作为孩子的奶奶,家里唯一的闲人,自孩子断了奶之后就一直由她看。
这两年多来,弟弟和弟媳夫妇二人,没感谢母亲帮他们带孩子,倒是对母亲没带好没教育好这事埋怨了不少。
更过分的一次是,孩子三岁那会儿,我母亲带着孩子去买菜,路上泥多,奶孙俩人都摔了个屁股蹲。
母亲颤颤巍巍的带着孩子回家,弟媳一见孩子身上全是泥巴,质问母亲,"孩子摔成这样咋回事?"
而母亲就像个做错事的孩子,跟弟媳小心翼翼的解释,说明经过,还说自己也摔了。
这一解释,反而引起了弟弟的不满,说:"那你干嘛非要走那条路呢?"
母亲哑然,这她和孩子摔跤也不是故意的,谁知道会发生这种事,自己也不愿意孩子受苦,况且自己也摔了,为什么就没人注意一下她的情况。
母亲委屈之余哭了起来,这母亲一哭,这事就这么翻篇了,但是弟媳还意犹未尽,一再嘱咐母亲下次多为孩子上上心。
04
孩子磕了碰了怪奶奶是一方面,教育不好也是一方面。
母亲是古董教育,对孩子基本就是一种放任状态,吃好喝好玩好她就自认为带好了。
可弟媳需要的是科学教育,经常埋怨母亲不注重孩子的卫生,这也要消毒,那也有细菌,搞得母亲眼花缭乱,连个毛巾都不敢乱用。
弟媳更希望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于是特别看不惯母亲散养孩子的态度,觉得应该教孩子认卡片,背古诗,这样才算是带好孩子。
婆媳俩人就带孩子这事掐架过不少次,有些观点母亲会按着弟媳的想法来,有些则是按自己的想法来。
所以现在,孩子上了幼儿园,弟媳依然不满意,母亲依然不得安宁。
我从未插手管过或问过弟弟和弟媳家的家事,直至最近发生这一些列的事后,我看着母亲实在委屈,才跟弟弟和弟媳嚷了一顿,质问这父亲母亲是干什么的,只管生不管养吗?弟媳这才消停了一些。
所以,妈妈和奶奶本就是两个概念。
05
像新闻中的婆婆,带着孩子发生了这样的悲剧,一家人对孩子奶奶的态度,很难再做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奶奶也背负着不小的压力,这也不是她故意的结果,发生这样的悲剧,她也心痛万分,自责万分,痛苦万分,因为自己一次的失误,在儿女面前,在孙子面前,如何还做回自己?
况且孩子的这脸,再精湛的医术也不可能回到如初,这一切,又该怪谁?
所以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养,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孩子磕了碰了,不会埋怨谁;孩子的教育问题,妈妈能妥善处理;因为妈妈的悉心照顾,更不会发生这种悲剧。
女人,生来就有对自己孩子赴汤蹈火的决心,能在自己打瞌睡时面对孩子也依然精神抖擞,孩子跟着母亲,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而奶奶,终究是隔了辈的亲人,再疼爱孙子的奶奶也不能给予妈妈的关怀,再身强力壮的奶奶对孩子总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如果可以,大家还是尽量秉承自己的孩子自己带,少些埋怨,多些关怀,对孩子,对妈妈来说都好。
【本文源于「花影故事」。花影故事,你心中的故事,在晨曦陪你苏醒,在夜里陪你安眠。】
相关文章
- 孩子睡觉打鼾、张嘴呼吸,一篇文章带你了解腺样体肥大
- 孩子刚上一年级,想和老师沟通又不知道怎样说?看看这篇文章
- 孩子学英语找外教还是中教?家长看完这篇文章就知道了
- 孩子该不该上兴趣班?看过这篇文章你会有答案
- 孩子鼻塞怎么办?为什么会引起鼻塞?一篇文章让你全明白
- 「干货解读」家长对于孩子学美术的5大困惑,答案全在这篇文章中
- 不知道陪孩子玩的父母,别错过这篇文章
- 人民日报:如果你对孩子的教育无助了,打开这篇文章,值得看看
- 你批评一句,孩子回怼一堆?这篇文章帮你摸清孩子心理
- 关注 | 走读和住宿,到底哪个对孩子好?这篇文章让你看懂
- 写景作文进阶篇:文章不生动?分数总不高?这篇文章帮孩子升华
- 多大的孩子可以学认字?这篇文章告诉答案
- 如果你的孩子处在6-12岁,请花几分钟看看这篇文章!
- 妈妈怎样才能把路领好孩子不掉沟里呢?看看这篇文章你一定也行哦
- 妈妈给孩子喂蜂蜜,险些要了孩子的命,看完这篇文章你就懂了
- 学龄前儿童,该让孩子学还是玩?还在纠结的家长可以看看这篇文章
- 家长纠结孩子走读还是住校?父母不知哪个好,这篇文章让你看懂
- 幸好孩子还小就读到了这篇文章
- 打造强大的家庭,培养强大的孩子,这篇文章能帮到你
- 担心孩子长大后不孝顺?也许这篇文章会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