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毛驴到底驼了几袋?喜欢抬杠的孩子,也许更聪明 2到9岁爱抬杠的孩子如何做才肯停
(1)
幼儿园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两遍小毛驴过河的故事。
第1次讲小毛驴驮着三个袋子过河。
第2次又讲小毛驴驮着两个袋子货过河。
毛毛回家后问爸爸,小毛驴到底驼着是三个袋子还是两个袋子过的河?爸爸说三袋和两袋都一样。毛毛急了。三袋和两袋就不一样,那一袋哪去了呢?
爸爸只好说掉河里了。毛毛又问:“掉到河里了为啥它不捡?小毛驴到底驼着是三个袋子还是两个袋子过的河?”爸爸急了,“你管他驼几袋,反正过河了”毛毛毫不示弱:“你不说清楚,我以后不去幼儿园了!”——
遇到这样和你抬杠的孩子,是不是很无奈,甚至很生气?
你的孩子是不是也总爱跟父母唱反调?
在信息多元化的今天,孩子们的思维成长早已是我们小时候数倍的发展,我们会发现爱唱反调的孩子越来越多。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我们通常认为孩子幼稚无知,不成熟,没有家长阅历丰富,所以他们说的话完全可以当做耳边风,这种思想主导下,有些家长便极少赋予子女发言权。
如果孩子犯错了,只有受教育的份,听大人说话,言听计从。一旦反驳就会受更严厉的批评,而没有看到反驳背后是孩子整理思维,抒发想法,锻炼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另一种进步。
其实那些善于同父母对某件事进行争辩的孩子比只会默默不语的孩子思维会更敏捷,看待问题更全面,在性格上更有主见,有自信,创新能力也绝不逊色。因为孩子与大人争辩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开动脑筋,锻炼思维的过程。
会辩解也是一种能力,敢说比不敢说更让我们欣慰。敢说的孩子是内心自信、行为自主的外在体现,并能在争辩中感受到自我存在感。
(2)
儿童从3岁开始便开始有了自我意志,此时他们的语言能力开始觉醒,自我意志也开始萌芽。
在与他人辩论时,孩子的论点不是不经大脑,随口而出的胡闹式争辩,而是经过对周围环境的分析,例如对未来风险进行粗略评估(父母心情好坏、能否挨揍),是否有旁人助自己一臂之力(爷爷奶奶的助威)等等;还要挑选自己所涉猎到的所有语言词汇,挑出最有利于自己,最有攻击力的表达方式,挑战父母底线,例如,我知道你们都不爱我了、我已经长大了等等。
孩子这些争辩看似无迹可寻,其实却是战略性十足,因为这些能使他们更充分表达自己的欲望,从而达到辩论成功的目的。
在这些争辩中的“战略”都是孩子智力发展的体现,长此以往,父母甚至我们老师都抵抗不了孩子智商的提升。
孩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令人惊讶,为了达到目的,一次的辩论失败不会让他们偃旗息鼓,他们还会再度拿起长矛,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成人为他们设置的底线,直到争取到他们想要的权益,这时才会成就感十足地满意而归,个人意志也就这样形成了。
所有的这些都是将来进入社会生存的必要技能,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的一生总是在这样的细枝末节上慢慢丰满,分分秒秒都在为他们将来成为的那个独一无二的人做细致准备。
在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唱反调”后,家长们还会认为他们是存心与自己过不去吗?
(3)
面对杠精宝宝,家长需要遵守一个原则,就是不能跟孩子“硬碰硬”。
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大可随孩子去,等他们对要求的事情感觉没意思了,自然会重新回归。
如果孩子已经不处于辩论范围,而是在无理取闹,那么家长可以冷处理,不理他们,让他们也尝尝“唱反调”的心情。等胡闹劲过去了,他们就知道这种“战略手段”对父母根本没用,完全白费力气,以后胡闹之前就会考虑考虑了。
与孩子心平气和地交谈沟通,不但效果好,也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让他们知道只有耐下心来大家商量,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同时,随着孩子逐渐长大,要注意引导孩子学会客观地看问题,看到实物的多面性。首先家长要心态平和,平时在和人相处时不要钻牛角尖。孩子们也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自己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当孩子用很糟糕的态度反驳你时,这正是你自己平时常用的口气和态度。
记得有个年轻人曾经讲他爸妈的一件事。
一次,爸爸说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妈妈说洗脸盆里怎么没有?爸爸又说那水是活水,妈妈说拧开水龙头怎么也不见有鱼流出来?
爸爸说你这是抬杠,妈妈一听来气了,你满嘴跑火车,一点不着调。这下两人吵起来,冷战两天......
所以作为成年人的家长们,更应该做好生活的榜样,放低姿态,多赞扬他人,非原则性的问题不必玑珠必争。
当家长改变烦躁和嫌弃的态度,变为耐心地与孩子对话交谈时,就是在用行动告诉孩子,多思考、敢提出异议的行为是能被他人关注并受到尊重的。
许多伟大的人物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就是敢于反对权威和约定俗成的惯例。
虽然并不是每个孩子都需要成为伟人。但我们希望,它能够通过我们的正确引导下,敢于真实的表达自我,放飞内心,健康成长。
不知道你家的娃,是不是也爱和你抬杠呢?不妨在留言区分享给大家哦。
欢迎关注:嫣然妈科学育儿营,分享独特育儿观念,培养优秀孩子。
相关文章
- 孩子喜欢敲碗敲盘子,太好了,爸妈正确引导宝宝更聪明
- 3岁的孩子喜欢玩土、跳泥坑,父母应该多鼓励,玩土的孩子更聪明
- 到底是开口早的孩子聪明,还是说话晚的智商高呢?听听专家的解释
- 孩子喜欢大吵大闹怎么办?聪明的宝妈会挑这几本绘本来引导
- 孩子喜欢恶作剧?父母们不用急,掌握方法能让孩子变得又乖又聪明
- 孩子总是喜欢“唱反调”,责任到底在谁身上?父母应该看看
- “我不喜欢新老师,不去幼儿园”,聪明的家长这样应对孩子的不满
- 全世界父母和孩子都会喜欢的绘本,到底讲了什么?
- 大人最爱问的:你喜欢爸爸还是妈妈?聪明孩子都怎么回答的?
- 如何让老师多关注自己孩子?聪明家长只做一件事,难怪老师喜欢
- 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聪明,自己家的孩子木讷?也许是你太权威了
- 郭晶晶的育儿经:专注的孩子到底有多牛?聪明父母给你答案
- 到底要不要鼓励孩子助人为乐?帮助别人是好事,正确的引导更重要
- 孩子为什么更喜欢和爸妈在一起?3点告诉你孩子为什么喜欢你
- 孩子为什么更喜欢老人带?爸妈们先不要着急吃醋,看完这个就明白
- 孩子叨叨叨变身“话痨”,宝妈别急着纠正,这样的孩子更聪明
- 孩子太孤僻,聪明的父母,就用5种方法帮孩子,孩子会更开朗
- 孩子开学多吃这道蒸菜,头脑更聪明,眼睛更明亮,10分钟就出锅
- 孩子成绩不好怎么办?聪明的家长从不比较,而是更重视三样东西
- 孩子有天赋并不可靠,家长“不辜负”才更重要,看聪明父母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