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当家长眼里只有孩子的行为时,就看不见孩子这个人了 父母的眼里只有孩子,孩子的眼里是整个世界

2022-03-14 09:16:36孕产
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志,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01 ▼失控的妈妈和孩子上个星期,Tinna要去同学家玩,去之前已经跟她约好了回家的时间,但到了时间,她依然不肯回家。 好言相劝无效后,只好强行把她抱走,但已经五岁的她挣扎起来力气特别大,我完全招架不住,只好任她赖在地上撒泼大哭。

尊重孩子的感受和意志,是良好亲子关系的基础。

01

失控的妈妈和孩子

当家长眼里只有孩子的行为时,就看不见孩子这个人了

上个星期,Tinna要去同学家玩,去之前已经跟她约好了回家的时间,但到了时间,她依然不肯回家。

好言相劝无效后,只好强行把她抱走,但已经五岁的她挣扎起来力气特别大,我完全招架不住,只好任她赖在地上撒泼大哭。

她象头倔驴一样,不听我的任何解释与劝说,就是不停的大叫:“我不要回家,我不要回家!”,见我们母女僵持不下,同学妈妈赶紧过来劝说,劝女儿今天回家,改天再到她家玩,但情绪失控的Tinna谁的话也听不进去。

恼羞成怒的我在那一刻,觉得难堪、羞愧极了,面对这样一个难搞的“小刺头”,我装了满脑子的育儿理念瞬间失效,我知道此刻需要先接纳她的情绪,待她的情绪稳定后,再跟她讲道理,立规则,但当时那种情景,那个场合,让我的自卑和无力感暴露无遗。

我一遍又一遍的在头脑里嘲笑自己:”学了那么多育儿知识有什么用?看你平时把她给宠的,没一点规矩了!真是丢人,这孩子是有病吧.......”

如潮水般汹涌而出的念头,象一张向我张开的血盆大口,似乎马上就要将我吞噬,我被巨大的挫败和无力感,激发出强烈的愤怒情绪。

借着这股愤怒,我打横把她抱出门外,进到电梯任她在地上又踢又打。

父母的眼里只有孩子,孩子的眼里是整个世界

她哭闹了很久,倔脾气消了一点,请求我给她一个拥抱。但仍被强烈的情绪控制的我,非常冷漠的选择了无视和拒绝,我用“冷暴力”在惩罚她,在发泄我的怒火。

一路上,我都选择用非常冷漠的方式对她,不但对她一再请求我抱抱她(以往我安抚她的方式)无动于衷,而且象对待敌人一样,恶狠狠地说:“我讨厌你这样的行为,你怎么能这么不讲道理?”

当时残存的觉知其实一直在提醒我:“孩子哭闹一定有原因,你刚才的方式太粗暴了,你应该先了解情况,先接纳孩子的情绪再温和的处理,你这样的方式太伤害亲子关系,太伤害孩子了,你怎么能对孩子随便贴标签呢?看她哭得多可怜......”

但是另一个更强烈的声音说:“我讨厌按照正确的方式做,我讨厌当妈妈,我小时候大人说一句话就能把我胆吓破,她怎么可以这样放肆呢?不行,我也要让她尝尝大人的厉害!”

强烈的情绪冲击,把内在不成熟的“我”唤醒了,“她”以一种十分的幼稚的方式对抗着Tinna,在那一刻,我已完全不在妈妈的位置上,而是变成了一个跟Tinna呕气的“小孩”。

育儿先育已,当父母内在没有真正成长好,依然存在着很多的恐惧和情绪时,就很容易掉进“知道,做不到”的坑,很容易把自己成长过程中被积压的旧情绪借机发泄在孩子身上,并甩锅给孩子“不听话”。

02

从心看清自己和孩子

冷静下来的我,重新去复盘刚才那场“母女”之战时,发现孩子的问题,跟自己平时陪伴孩子质量不高有关系。

我:“你刚才为什么不愿回家呢?不是跟你讲好了时间吗?”

Tinna:你叫我的时候,我带去的发夹不见了,我想带回来,所以我不愿走,一直哭”

父母的眼里只有孩子,孩子的眼里是整个世界

哦,是这样。

我对这个说辞是半信半疑的,因为我刚开始起码给了她十多分钟的时间耐心劝说,那段时间她完全可以表达上面那个理由,但她当时只字不提。

哎,原因也不重要了,孩子毕竟只有五岁,她的真正感受和情绪,暂时也没有能力用语言表达清楚。

我的直觉告诉我,她的哭闹是因为,她在那里玩得很愉快,她不舍得离开,也不愿意离开。

她同学家很有爱,家庭气氛轻松自由,又有两个相仿年纪的小朋友陪她玩,所以Tinna很喜欢去她家串门。

那天我又因为临时有事,所以拜托她们代为照顾。Tinna被第一次邀请留吃了晚饭,这让Tinna觉得很新鲜。去的时候,三个孩子正商量睡哪张床,这一切都让Tinna既兴奋又憧憬,但我来了,打破了她的幻景,所以就有了情绪。

这些猜测,当时就有,但Tinna一直没给我机会处理。她一看见我就开始躲着不回家,让我只能满脑子搜索对治她“不良行为”的方法,根本没把注意力放在她的感受上,所以才会忽略她的情绪,不接纳她的情绪,并被她的情绪引发情绪失控。


Tinna真正的需要,不是非要在别人家住,而是在家很少那样玩得尽兴,她对于“玩”有不满足感。

03

去伪存真的陪伴

父母的眼里只有孩子,孩子的眼里是整个世界

家里没有别人家好玩,固然有外在原因,比如同学家有两个相仿年龄的玩伴,但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她得到高质量的陪伴太少。


陪伴,究竟什么是陪伴?度娘给的答案是:跟随在一起,在旁边做伴。


反思一下对Tinna的养育:陪伴有,但不同步,质量不高。


孩子爸爸陪伴孩子的方式很“自我”,经常性的,不是带去跟朋友聚餐,就是带去钓鱼,或是逛他喜欢的古玩市场。


孩子“陪”爸爸一天,经常是无奈又烦燥,于是会表现在行为或情绪上。但“自嗨”的爸爸往往浑然不知,还经常被孩子闹得一愣一愣,急了就给各种负面评价和贴各种标签。


面对这样的局面,实在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一把抢过“育儿”大印,凡事尽量亲力亲为。(在此要深刻反省)


但我的陪伴,就一定高质量吗?

在孩子没闹出这场之前,我或许有些许自信,但此刻却是深刻的自我反省。


我确实比爸爸要“专业”,会用心地安排亲子游,亲子手工,亲子游戏之类的。但说实话,经常会有一种身心疲惫之感。

比如:做亲子手工,我编织的故事场景是:

轻缓的音乐衬托下,我和孩子说说笑笑,一派母慈子孝的和睦温馨场景。

但现实是:刚开始两人都很兴奋,孩子急着按自己的想法做,我却不断纠正她,最后她就静静地趴着看我一个人“玩”,她等着我那个成果短暂开心一会,又或者中途就跑去玩别的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我也陷入了“自我”满足的误区,我脑袋里只有正确操作,没有孩子。我陷入了自己想要的那个结果里,而看不到孩子这个人当下真实的需要。


我用自己的“标准动作”去要求孩子,虽然也不能说是错误,但是对于“陪伴”这一目标的达成,显然是失败的。


谁愿意被一直要求?我的关注点在引导孩子做正确上,而孩子的关注点在自己对这件事的探索中,所以母女目标不一致,自然也不同频和同步,这种陪伴自然两个人都不享受。


一个孩子的生命发展,固然有一些共性的东西,但更有一些个性的东西。有的孩子很听话,但可能我的孩子就是喜欢自己探索,这也很正常,只是往往在那个当下不被自己觉察,而总是下意识的想要纠正孩子。


Tinnar的“撒泼”让我看到了自己教养的不足,也看到了她真正渴望的高质量陪伴。

父母的眼里只有孩子,孩子的眼里是整个世界


什么是真正高质量陪伴?

真正高质量的陪伴应该是:

以孩子的意志为主,专注投入,多听少说。

父母的眼里只有孩子,孩子的眼里是整个世界

意思就是,在陪伴孩子的时候,要以孩子的意志为主,他想玩什么就让他玩什么,不去干扰,也不去评判,把自己当成孩子的真正“玩伴”,发自内心地跟随孩子的快乐享受亲子时光。


在生活中,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孩子在玩沙子,妈妈在一边喊:“别玩沙子了,去玩滑滑梯”。孩子不听,家长就契而不舍地呼喊。


如果家长说了,孩子不听,那就说明孩子想以自己的意志玩耍,就别再叫了,孩子不是听不见,只是不愿意听见,毕竟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自主意识,孩子也不例外。

陪伴过程中,如果家长总是以自己的意志引导孩子,孩子就无法真正享受,自然玩得不尽兴,总是对“玩”不满足。


高质量的陪伴孩子,其实最难的一点,就是要家长保持专注和投入。


很多家长会被自己头脑里有各种声音控制,或者是焦虑哪件事没做,或者担心别人说自己好幼稚,又或者觉得陪伴孩子,只要保护他们不受伤,不出意外就够了。


为什么我们无法投入和专注,无法真正享受亲子时光呢?


以我自己为例,我觉得自己最大的障碍是:无法活在当下,总是被焦虑和恐惧拽跑。


比如:Tinna要我陪她下去玩,我脑子里满是没有完成的事,满脑子都是时间不够用,就算是勉为其难的陪她了,也会很着急地想赶回来做自己的事。(这就是我要成长的功课了)

我现在的做法是:陪她的时间,尽量做到放空头脑,陪她玩的同时,也让自己放松一下,只不过这个过程以孩子的步调为主,自己配合。

Tinna的健康成长还需要用爱护佑,但我相信,只要自己不断成长,就一定可以给予孩子真正的生命滋养!

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小孩。


等待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以“年”为计量单位,育儿,我不急,希望你也不要着急!


- THE END -


作者:黄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计划青少年心理师,用文修心,以字养性,用平和、持久而缓慢的力量向内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