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各位家长老师,你有这些育儿焦虑吗? 育儿焦虑症

2022-03-13 23:54:26孕产
亲爱的家长、老师们,您有育儿焦虑吗?家长的育儿焦虑一方面反映了国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高,但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于怎么教育孩子,我们总是不自信,担心自己会犯错,而诚惶诚恐、不知所措,有什么方法可以更轻松地避免犯错、克服育儿焦虑呢?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亲爱的家长、老师们,您有育儿焦虑吗?家长的育儿焦虑一方面反映了国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在提高,但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于怎么教育孩子,我们总是不自信,担心自己会犯错,而诚惶诚恐、不知所措,有什么方法可以更轻松地避免犯错、克服育儿焦虑呢?跟着小编来看看吧!

一、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包括你和孩子

读幼儿园的明明看动画片《一休哥》时满脸忧伤地妈妈:“一休的妈妈怎么这么狠心啊,把一休送到庙里当和尚,还不让一休回家看她!”妈妈没有觉得儿子的问题幼稚或可笑,而是回答说:“这不是狠心,妈妈把一休送到庙里,是因为一休能在那里得到教育和磨练呀。”“那我也去当和尚吧!”孩子又说。妈妈笑着回答道:“寺庙只是象征着一个受教育、受锻炼的环境,就像学校一样,如果你想和一休一样聪明,就要在学校里好好学习,争取把老师讲的知识全部学会呀。”试想一下,如果妈妈按照大人的思维对小辉的问题不理不睬:“你想什么呢?什么当和尚啊?小孩子到一边玩去!”对话的结果又将怎样呢?

大人的世界和孩子的世界应该是平等互重的,孩子的想法和大人的想法也同等重要。没有两个人的思维完全一样,大人想要进入孩子的世界,更应该尊重和倾听孩子的想法,并进行适当的引导。

育儿焦虑症

各位家长老师,你有这些育儿焦虑吗?

二、不要试图去“控制”孩子

网友[linxi2003]说:“我的孩子完全不听我的话!我必须要一遍一遍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即便如此,他也不会按照我说的做。当我提醒他的时候,他就会用一种困惑的表情看着我,好像在说:‘啊?你是在跟我说话吗?’”其实,父母的“控制欲”往往会让孩子丧失自己学习的能力,父母要做的是引导孩子,让其知道要做什么,而非控制他们的行为。

一个人不能推动另外一个人。每个家长或孩子都只可以自己推动自己。一个人不能“教导”另外一个人。所以,没有“教”,只有“学”。因此,“教”孩子不重要,使孩子“学”到才重要。孩子也有他自己的一套,家长明白孩子的一套,从他的角度去看问题,最有机会使他接受你的观点。

三、有回应,沟通才有意义

育儿焦虑症

当孩子不想上床睡觉时,很多家长都会这么训斥孩子:“还不回你的房间去,这么晚了,别玩了,赶快!我都说了几遍了!”这时,孩子们要不就是抽泣着乖乖回房睡觉,要不就是继续玩耍,不理父母。其实,父母们不妨换一个方式问孩子:“还有10分钟就到睡觉时间了,先洗漱还是先讲个故事?”给孩子选择的余地,孩子就会顺理成章地去睡觉啦!

用孩子听得明白、能够接受的语言、语气、说话模式对他说话,会产生较好的效果。孩子的反应将表明你说的话有没有效果,而你可以通过改变说话的内容和方式去控制效果。改变说的方法,才有机会改变听的效果。没有效果的说法,越说孩子越不会接受,效果越差。

四、比命令更有用的是家长的“情绪和行为”

育儿焦虑症

京京(5岁)的妈妈就有这样的体会:“以前,京京经常玩积木把房间弄得乱七八糟,我就不停地跟他说‘收拾好房间’、‘把东西整理好’,后来我发现孩子并没有听懂我的话,所以我就一边把积木放进积木桶,一边跟儿子说‘看,像妈妈一样把积木放到桶里,这就是收拾房间’。其实我后来才发现,言传身教并让孩子真正明白你在说什么是最重要的。”

家长处理一件事的行为模式,孩子看到了,下次也会跟着做。孩子看到家长面对一个情况时产生的情绪反应,便会认定那是正确的,并且在自己面对同样情况时会做出同样的情绪反应。

五、善于寻找孩子隐藏的“动机”

很多孩子都特别反感父母给自己挑选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我不要穿这件”、“我想自己选”的声音在很多家庭都不绝于耳。仔细一想,孩子们是故意磨蹭、故意反抗、故意拒绝吗?其实,他只是不想服从大人的安排,他想自己做决定!作为父母,应当肯定孩子的“独立宣言”,让他做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的决定,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找出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加以肯定,再引导孩子去另找更有效的做法,这是最易使孩子接受你的途径。情绪和动机都没有错,只是所选用的做法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情绪给孩子力量或方向,动机维持孩子想提升的心,帮助孩子找出有效的做法是家长的责任。

六、成长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

有位育儿专家说到了自己与女儿的一段经历:女儿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有目的地从游戏中让她学习面对失败,让她有机会在玩乐中尝到“输”的滋味,让她“输得起”。当然,孩子经历“输”的时候总会稍有失望和不快的感觉。这时我们就给她以适当的安慰和鼓励,告诉她:“我知道输掉游戏令你有点不开心,不过这次输不代表每次都会输,只要尽力参与,总会有办法成功的。”

现在孩子长大了,当她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我就会给她一个参照物和一个她可以看得到、能达到的目标,让她不断去尝试。我会明白地告诉她:“你现在的成绩比起妈妈刚学的时候并不差,如果你坚持下去,将来你就会比妈妈做得更好;如果你放弃了,你就永远是这个水平了,永远比不上妈妈了。”从教育孩子中我感觉到,让孩子知道成长是个过程,只有正视失败,才能让她在失败和挫折中坚强起来。

育儿焦虑症

孩子所做的或遭遇的每一件事,都对他的将来有所影响。孩子尝试各种不同的做法,是想找出其中最好的一个。孩子要不断尝试新的方法,才能知道哪一个是最好的,并且有所突破。孩子对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充满好奇,正是为了学习如何掌握更多、做得更好。

七、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替代”

有个马虎的小男孩,他回到家高兴地对妈妈说自己明天要去夏令营,并且跟妈妈保证自己能准备好自己的东西。妈妈看到儿子开始把衣服、鞋子、水壶等收拾起来,但发现儿子没有准备手电,而且衣服带的也不够。但是妈妈只是提醒孩子:“儿子,夏令营可是有晚上的活动,可能出去会凉一点,再考虑考虑带的东西够不够。”儿子信心满满地说“没问题”,妈妈不说话了。

当儿子从夏令营回来时,妈妈问儿子:“夏令营过的开心吗?”儿子说:“挺开心的,可就是衣服带得不够,冻得够呛。真没想到山里这么冷!我还忘了带手电,想跟别人借可是别人都得用,我就只好跌跌撞撞的差一点出麻烦。以后我再出去活动就要先列一个清单,好好想想,再问问别人,到底需要什么东西,要准备充分一些才对。”

孩子的成长需要经历,父母的责任是帮助他们成长而非替代他们成长。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自己的事,走些弯路未尝不是件好事。

八、“爱”不可以作为筹码

家长对孩子的爱超越一切事物,应该是孩子在世界上永不会失去的东西。因此,家长不应随便地用它作为要挟或交换的筹码。这份爱若在家长的语言中表现出带有条件的话,孩子会对亲子关系的崇高程度有所怀疑,因为这份爱是亲子关系的基础和支柱。这份爱若因为孩子做的某些事而失去的话,孩子渐渐会变得不在乎它,也就是不在乎这份亲子关系。

例如,如果父母经常对不主动吃饭的孩子说:“快点吃饭呀!不然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了!”这样以“爱”为筹码的命令只会让孩子的安全感一步步丧失,甚至会怀疑父母对自己的爱。今天的社会中,很多亲子关系完全破碎便是这个原因;更坏的是,这个模式会传给下一代。

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得先蹲下来,由孩子的位置和高度去看世界。克服育儿焦虑,需要父母站在孩子的位置上,一步步引导,和孩子一起“经历”他们的成长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