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新妈妈带娃不发怵:蒙台梭利教我学做“好妈妈”,培养“好娃娃” 蒙台梭利还是蒙特梭利

2022-03-13 19:58:30孕产
养个可爱的宝宝,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每当你看着孩子萌萌的小脸蛋,纯真的眼神,真的会忘却一切烦恼,觉得再辛苦也值得。我家若兰本是一个特别乖巧可爱的孩子。

养个可爱的宝宝,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每当你看着孩子萌萌的小脸蛋,纯真的眼神,真的会忘却一切烦恼,觉得再辛苦也值得。

我家若兰本是一个特别乖巧可爱的孩子。不过,自从过了1岁半,就有些“画风突变”了,我和宝爸猝不及防就会面临这样的"可怕"时刻:宝贝一言不合就情绪失控,总是“无缘无故”的大哭大闹,稍不顺心就发脾气,其猛烈程度如同暴风雨一般,“无理”要求特别多,有时让人哭笑不得,凡事都要按照自己的“规矩”来... ...

新妈妈带娃不发怵:蒙台梭利教我学做“好妈妈”,培养“好娃娃”

家有两岁左右小不点的爸妈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经历?真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2岁的娃”。如果你正在经历这些,恭喜你!身为家长的你,已经迎来了坊间传闻已久的"可怕的两岁"(Terrible Two)。

两岁的孩子,简直就是"天使变恶魔"!关于2岁的孩子,美国儿科学会(AAP)中总结如下:

蒙台梭利还是蒙特梭利

不断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开始出现挑衅行为;要求每个人都按照他的想法思考;无法通过道理来沟通。

家有正处于“可怕的2岁”的孩子,大多数爸妈的内心估计是崩溃的吧?很多宝妈都说自己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练就了一身的“狮吼功”。

不过,我家到目前为止,大部分时候,都“风平浪静”。这一切都要感谢一个人,那就是蒙台梭利(也有的翻译为蒙特梭利)。是她,教我学做“好妈妈”,培养“好娃娃”!

一、初识“蒙台梭利教育法”,头胎新手妈妈带娃不发怵!

说起蒙台梭利,80、90后的宝爸宝妈们应该都不陌生。蒙台梭利全名叫玛利娅·蒙台梭利(意大利语:Maria Montessori),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创始人,也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幼儿教育思想家和改革家。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第一位女医生,第一位女医学博士。她的教育方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

蒙台梭利还是蒙特梭利

现在的宝爸宝妈,基本上都是80、90后,与我们的父母辈相比,我们更相信“科学育儿”。虽然我们都是被“照猪养”大的,但当我们为人父母的时候,我们却更愿意把孩子“照书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各种各样的育儿观念层出不穷。

在成为妈妈之前,我有好几个同事的孩子都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级,我时常从他们嘴里听到“蒙氏教育”、“蒙氏幼儿园”这样的词汇,他们说的这个“蒙氏”指的就是“蒙台梭利”。那时候,我还没打算要孩子,所以他们说的那些话,我也就听过就忘过了,因为我觉得那些对我来说,都是很遥远的事情。

若兰宝贝出生之后,因为两边的老人都不方便过来帮忙带孩子,我这个头胎新手妈妈不得不担起独自带孩子的重任。当然,我这里说的“独自”是指“没有老人帮忙”,我家宝爸一直有参与育儿工作(为我家宝爸点赞),只是他和我一样,也是“新手”。

为了尽快的进入“母亲”的角色,我开始在各种母婴论坛、APP、社群狂补育儿知识。就是在那个阶段,“蒙台梭利”以及“蒙氏教育”这样的词汇频繁的出现在我的视线中。

蒙台梭利还是蒙特梭利

看得多了,自然就有了比较,我觉得这个“蒙氏教育法”注重科学,而且系统性强、可操作性高(当然,这些轮不到我来评价,我只是说一下我在对比了多种育儿理念之后的主观感受),比较靠谱,我觉得我家若兰宝贝的教育,就该按照这个思路来。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若兰爸爸,他在看过一些零散的章节之后,也非常感兴趣,并且积极地加入了学习行列。

本来一开始,我都是在网上看电子书,宝爸在对比了十几个版本(不同的译者、不同的出版社)之后,选定了一个他认为最贴近原著的版本(一是避免广告之嫌,二是回避某个敏感词汇,这里就不具体点名了),一口气买了《童年之秘》(有的版本叫《童年的秘密》)、《新世界的教育》、《发现儿童》、《吸收性心智》(有的版本叫《吸收性的心灵》或者《有吸收力的心灵》)、《家庭中的儿童》5本书,一边翻阅学习,一边和我一起讨论。

对我来说,我只是认同“蒙氏教育法”的大部分观点(也不是说我对人家的教育理念有异议,只是有个别地方,到了具体执行的时候,因为各种环境因素,不好操作),而宝爸已经把“蒙台梭利教育法”奉为圭臬。

“蒙台梭利教育法”源自于其在于儿童工作过程中,所观察到的儿童自发性学习行为总结而成。她提出了"吸收性心智"、"敏感期"等概念,她的关于敏感期和儿童心理发展阶段论的思想已被心理学家广泛接受。对我来说,这两大理论,让我对宝宝在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状况以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和应对方式基本上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在养育若兰的过程中,省心又省力(当然,这只是相对而言的,实际上带孩子没有不劳心劳力的)。因为我和宝爸的育儿观念是一致的,虽然没有老人帮忙,但我们这对新手爸妈在怎么教育若兰的问题上,却也从来“不发怵”。

二、孩子进入“可怕的2岁”,蒙台梭利教我拒绝“鸡飞狗跳”,学做“好妈妈”!

美国“蒙氏教育之母”多罗西•C•费雪有一本书叫《做个蒙氏好妈妈》。这本书被称为“蒙台梭利教育实践经典”,可惜我目前还没有读过。虽然我知道“蒙氏教育法”的精髓我目前只学到一点皮毛,能够应用到实践中的就更少了,但我正在通过对“蒙氏教育法”的不断学习,努力学做一个“好妈妈”。

若兰宝贝马上2岁了,正是“惹人嫌”的年纪。那个曾经人见人爱的“天使宝宝”,开始把“不”、“不要”当作口头禅;开始热衷于唱反调,不让做的事偏要做,各种跟和你对着干;明明做不到,却偏偏要“我自己来”,忙着收拾“烂摊子”的人还没发火呢,“肇事者”却“恶人先告状”,开始发脾气,开始摔东西;好动,搞破坏根本停不下来;有一百个奇思妙想,也有一百种哭的理由... ...

带这么大的孩子,是一件非常折磨人的事情,真的是分分钟让人抓狂。有宝妈吐槽,刚从“产后抑郁”中走出来,又步入了“产后暴躁期”,每天都有那么几十次想把孩子扔垃圾桶的冲动。不过,面对若兰的“无理取闹”,我大部分时候都能平静地接受(我是人不是神,或者说还没有“修炼”成“神”,所以无法保证任何时候都平心静气),因为我知道我的宝贝正处于她人生中的第一个“叛逆期”。

蒙台梭利还是蒙特梭利

婴儿时期的孩子还没有“自我”的概念,不能区分自己和外界,对他们来说,自己和妈妈就是一体的。2岁左右是“自我意识敏感期”开始萌芽的阶段。孩子开始意识到“我”的存在,有了“我”的想法,不想再听爸爸妈妈的“指挥”;但对于希望孩子永远“乖巧听话”的父母来说,孩子的这些表现就是“叛逆”。

蒙台梭利还是蒙特梭利

对于处在“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来说,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想做很多事情:自己按电梯,自己穿衣服,自己拿到玩具... ...他们什么事情都要身体力行自己去做,来证明自己有这个能力。可是,他们毕竟还小,能力有限。一旦他们hold不住了,感受到挫败感,就会崩溃大哭,发脾气。这些行为在大人看来就是实打实的“作”了。

比如我家若兰,每天晚上洗脚的时候,是绝对不允许我帮忙的。我只需要帮她准备好洗脚水,剩下的事情就交给她自己了。如果我想“插手”帮忙,必然遭到她的“强烈反抗”。可是,自己洗的时候不小心把洗脚盆打翻了,衣服鞋袜弄湿了,地板上到处洒的是水,她又会哭闹不止。

处在“自我意识敏感期”的孩子,大多会比较“自我为中心”,脾气会变得不可理喻。这是很正常的想象,全世界的孩子皆如此。“自我意识敏感期”是宝宝最不讲理的时候,也正是他最需要理解和爱的时候。妈妈们要做的是,以春风化雨的姿态,理解和接纳宝宝的叛逆,并给他提供一个安全的,任他探索的条件和空间。

所以,当若兰再有一些看似无理取闹、不可理喻的表现的时候,我不会再轻易“暴怒”,而是切换情绪,换个角度思考,避免和宝贝对着干。因为我知道,宝宝犯错时,打骂和吼叫都没有用,必须要让自己和宝宝的情绪都平静下来,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当宝宝故意和我“唱反调”的时候,我不再以自己的逻辑去“命令”宝宝,而是试着给她更多自主的选择权。当孩子自己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他们会最大限度内化自己的行为,并且对自己的选择赋予更多的责任,这样行动力也更强。

通过对“蒙台梭利教育法”的学习,让我对宝宝各个阶段可能出现的“状况”,做到“心里有数”,从而能够“坦然面对”,尽可能的避免各种“鸡飞狗跳”的画面,努力做一个“温柔”的“好妈妈”。

三、抓住孩子“敏感期”,借助“吸收性心智”,轻松培养“好娃娃”!

每个孩子都有与生俱来的生命潜能,他有自我构建、自我发展的能力。蒙台梭利指出:助长幼儿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二:一个是“敏感力”,另一个是“吸收性心智”。

先说“敏感力”。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物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敏锐的感受力,以至影响其心智的运作或生理的反应而产生特殊的喜好或感情,这种力量就叫做敏感力。

蒙特梭利研究发现:当幼儿处于某个敏感期时,会产生一种敏感力。当敏感力产生时,幼儿内心会有一股无法抑制的动力,驱使他对他所感兴趣的特定的事物产生尝试或学习的狂热,这个阶段被有些教育家则称为“学习的关键期”或“教育的关键期”。

“敏感期”是自然赋予幼儿的生命助力,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轻松最容易最准确的习得某种能力的特殊时期。只要能够抓住孩子不同的“敏感期”,宝宝的学习就会达到“多、快、好、省”的效果,帮助孩子完美成长。

再说“吸收性心智”。孩子的学习方式和成人是不同的。孩子是通过与环境的不断互动中,形成的认知来构建自己的大脑的,而且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从周围的环境里吸收大量的信息。蒙台梭利把孩子吸收和内化生活体验从而得到成长的心智叫作“吸收性心智”。这种心智是人类共有的一种天赋潜能。

在《蒙台梭利儿童心理学》一书中写到:“吸收性心智是儿童特有的无意识的记忆力,是吸收环境并加以适应以形成人格的能力。”

儿童是依靠“敏感期”和“吸收性心智”的作用,逐步建立精神的内在结构。这个期间,儿童的各种能力得到独立的发展,如语言、手腿的运动等等,一些感觉能力也逐渐形成,心理的各种控制能力也各自独立发展出来。

每个孩子出生下来都有自己的潜力,并在和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个性。作为父母,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发展规律有意识地去引导,才能让孩子发展得更完善,才能培养出一个“好娃娃”。

"吸收性心智"和"敏感期"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两个重要的理论基础。因为篇幅所限,本文就不对"吸收性心智"进行深入探讨了,这里重点说一下如何抓住孩子“敏感期”,培养“好娃娃”!

还是以2岁的孩子为例。很多家长都会发现,2岁多的孩子,顺序性、生活习惯、所有物的要求上,特别的敏感。一旦他所熟悉的环境消失,就会令他无所适从,并因无法适应环境而害怕、哭泣,甚至大发脾气。

就拿我家若兰宝贝洗脚这件事来说吧,除了“不允许我帮忙”,“流程”也是“错不得”的。我准备好洗脚水,然后她自己脱鞋袜,自己开始洗脚,洗完擦干,喊一声“妈妈,我洗好了”,我把她抱到床上,收拾好之后开始哄睡。如果我帮她脱了袜子,她一定要重新穿上再自己脱掉,如果帮她卷起了裤腿,她也一定会扯下来再自己卷起来。明明脚已经泡在水盆里十几分钟了,水都凉了,我要是说一声“洗好了,擦干吧”,她绝对不会把脚从水盆里抬起来,甚至会故意把水溅的到处都是,以示“抗议”。

其实,宝宝出现类似这样固执、胡闹的要求,是因为他的“秩序敏感期”到了。秩序敏感期,通俗点讲,就是孩子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坚持做事情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按自己的设计完成。

蒙台梭利提出:在幼儿的九大敏感期当中,秩序感是人的第一需要,它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习惯和品行。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其实也是思维、自我意识以及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他们在秩序感上的敏感表现,是认识客观事物以及相互关系的内在要求的外化。

当孩子处于“秩序敏感期”的时候,父母应该理解孩子的行为,这是成长中一个必经的阶段,父母不要对他这样的行为感到不耐烦,应该配合孩子,让孩子沉浸内在秩序感带来的欣喜之中。同时,抓住这个“时机”,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另外,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还有一个显著的表现,喜欢靠重复的行为去获得内在秩序感的一种满足。比如同样的故事和同样的动画片,他们可以乐此不疲地重复很多遍。父母可以抓住这一特点,让孩子更好的去学习新知识,这样对于孩子的未来帮助也是非常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