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锅底不是黑的,就看你能炒出什么菜 为什么炒锅底部会出现黑的
今天早上送孩子出门上学,孩子拖拖拉拉的,眼看时间不够,上班上学都要迟到,我很着急,忍不住情绪失控,吼了孩子。
孩子估计吓到了,哭了,赶紧乖乖的跟我出门。
来到办公室,我的情绪仍然无法平复。我想到了我小时候,母亲经常歇斯底里对我大吼大叫,甚至在公共场合进行诅咒谩骂,有时候情绪失控还打人,这些儿时的经历,如今再想起来,都觉得心痛难受。
如今自己有了孩子,我曾发誓不能像母亲那样失控,可是,为什么却越来越像了呢?
中午跟同事说起这件事,我暗自悔恨,说母亲对我影响太大了,现在不知道该怎么调整。
同事给我说了一段她自己的故事:
她从小没有爸爸,在单亲家里长大,小时候经常被同学欺负,然后她哭着跑回家,跟姥姥说不去上学。姥姥告诉她,其实每个人家里都有见不得人的事情,谁家锅底不是黑的啊,关键是看你能炒出什么菜,说不定别人还不如咱家呢?何必跟这些人一般见识,我们就是要好好学习,好好炒出好吃的菜。
我愕然,原来,人生的大道理,都藏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
01
近几年,“原生家庭”一直是个热门话题。跟原生家庭相关的电视剧《都挺好》也因此成为热播剧,频频上头条。
这部剧给人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苏家三兄妹与原生家庭的那些恩恩怨怨。
为什么《都挺好》大热,因为大家都能从中看出自己家庭的影子:明玉的独立冷淡,大哥的一揽子全包、以及二哥的混吃混喝不以为然。
母亲去世后,二哥明成甚至说,是她妈把他养成了这个样子,能怪他自己么,他也没办法。
不可否认,原生家庭的确对每个人都有着重大影响,甚至有人一辈子都无法走出。
很多人的生活模式甚至都是延续了父母的模板。所以,你明明最讨厌成为像父母一样的人,却在某一个瞬间,突然发现自己越来越像他们。
这看似是我们对原生家庭的无能为力,但可能只是在寻找来自原生家庭的熟悉感,因为熟悉使你感到安全和舒适,不需要动脑筋,直接拿来用。结果就是,在这样的舒适区里,走了父母的老路。
于是,有很多人就像苏明成那样,做错了事情,经常会说:
“因为我的父母怎样,所以我只能这个样子了”。
但是,习惯性地把自己的遭遇,统统归咎为原生家庭或者父母的影响,这何尝不是一种幼稚的行为?被过度翻炒的“原生家庭”,居然成了很多人的挡箭牌。但事实上,原生家庭的影响,真的就没办修复了么?
02
东野圭吾在小说《时生》里有这样一句话:
谁都想生在好人家,可无法选择父母,发给你什么样的牌,你就只能尽量打好它。
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奥巴马的原生家庭就不怎么样,但是他们都开启了优秀的人生道路,所以,你的人生,也不应该沦为原生家庭的牺牲品。
走出原生家庭,塑造自己的未来,应该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最近看了《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这本书,笔芯给大家推荐精华部分。
在这本书里,作者先剖析了三种会给孩子带来伤害的父母类型,它们分别是:不称职的父母、操控型父母、言语虐待型父母。
这里隐含了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在传统观念里,认为家,应该是爱与温暖的传递通道。但实际上,它也是恨与伤害的传递通道,家有时候反而成为了最伤人的武器。我们获得的爱与温暖,很多都是父母、原生家庭带来的,但我们内心受到的伤害,也同样是父母、原生家庭带来的。想要修复内心的伤痕,填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最好的方法,就是直面过去的经历。
那么,我们要怎么做呢?
(1)要学会发泄愤怒和释放悲伤。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当你意识到,在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父母伤害过你,让你现在的生活一团糟,你就会感觉愤怒、痛苦。但很多时候,你可能会选择把愤怒、悲伤的情绪隐藏在心里,不敢轻易地发泄出来。等到成年以后,这种情况会用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来。作者在书里说的这句话就很好:“如果你不想办法解决自己对父母的恐惧、愧疚和愤怒,你将会把它转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
(2)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心理学家李松蔚说过这样一段话:
“发现自己被原生家庭伤害的人,其实已经好了。所有对原生家庭的批判,一旦发生,就代表着原生家庭的魔咒已经破除。”
这个方法告诉我们,要勇敢的表达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你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你觉得什么事情可以沟通,什么事情没得商量,都可以勇敢地表达出来。因为,大到你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小到你对某本书的看法,都是你的想法和信念。所以,当父母向你提出过分的要求,或者是要干涉你的生活的时候,你要勇敢地表明你的立场,说出你的想法,让他们明白到,你不再是他们的提线木偶,而是一个有目标有想法的成年人了。
举个例子,你的父母要搬过来跟你一起住,但是你不愿意,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呢?千万不要勉强自己答应,也不要怕他们伤心而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你要做的是,大胆地说出你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信念,勇敢地表明你的立场
所以,当你面对父母的干扰和伤害的同时,要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但你要注意一下说话方式,不要让父母觉得你的立场太冰冷或者太过懦弱。
同时,你也要做好和父母对峙,但并不一定能解决问题的心理准备。因此,你会面临几种结果,理想的是父母理解了你,你们以后会建立越来越健康的关系;但你也可能会面临,父母完全不认为自己错了的情况,那么你就不要对他们抱太大期望了,保持适当的联系,不要让你们的关系影响到你的生活。最差的结果就是,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放弃与父母之间建立健康关系的可能,尽量选择搬离家里,减少联系。这种选择是痛苦的,但拉开情感距离,也许会让父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因此,无论是哪种方式,对峙都是有用的,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那么你就是胜利者。因为你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痛苦,通过释放,你的内心会慢慢得到解脱。
03
再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其实哪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呢?
正如那天好友对我说的,谁家锅底不是黑的,就看你能炒出什么菜!
父母们是人不是神,或多或少都存在瑕疵,不可能事事周全。
最后,用另一本书《母爱的羁绊》中的一段话结尾:
每个人的原生家庭或者父母的教养多多少少都有问题,你可以不原谅,但是请感谢父母,感谢他们在那样的时期,那样的方式把你养大。
所以,如果你无法原谅,你可以做的,是放过你自己。
相关文章
- 俗语:“父母是条龙,偏向谁家谁家穷”,很有道理,你家有出现吗
- 孩子被奶奶照顾一星期,宝妈去接时差点没认出来:这是谁家娃
- 朋友圈宝宝“丑照”大赛,谁家的宝宝还没点黑历史
- 谁家宝宝有在喝飞鹤星飞帆奶粉,请问星飞帆这个系列的奶粉如何?
- 谁家有漂亮的宝贝,分享一下照片视频欣赏欣赏?
- 黑皮肤妈妈如何孕育出白宝宝
- “妈妈我怕黑”,当孩子说出这句话时,你的回答很重要
- “妈妈,我看不清黑板”,6岁儿子视力出现问题,妈妈却没当回事
- “孩子怕黑就是胆小鬼”〡4个方法3个绘本推荐帮孩子走出黑暗恐惧
- “最黑婴儿”出生后,受到邻居的歧视,现在孩子长大了怎么样了?
- 「五块辅食」10个月宝宝蔬菜辅食添加黑白菜,让宝宝爱上蔬菜
- 一口唾液就能测出孩子天赋基因,这究竟是黑科技,还是骗局?
- 一碗面粉,一个鸡蛋,一把黑芝麻,就能给孩子做出嘎嘎脆的小零食
- 两岁男童独自在家,母亲外出买菜回来后,发现孩子“不见了”
- 为什么老人常说,天黑别带孩子出门?还真不是迷信,听听这个解释
- 二胎出生后眼皮缺一块,闭着还露黑眼珠,可把爸妈急坏了
- 人流后可以吃葱姜蒜炒的菜
- 人流后可以吃葱姜蒜炒的菜
- 又有一位爸爸带娃火了,做饭带娃两不误,网友:别给孩子当菜炒了
- 因为没注意这些小细节,宝宝牙出现黑点,严重者会引起血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