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妈妈听话,妈妈真乖!”3招制胜,避免孩子“模仿错误”引悲剧 孩子在妈妈面前特别听话很乖

2022-03-08 23:33:57孕产
近日,14岁女孩小哲和12岁的小雨,在家模仿网红短视频用易拉罐制作爆米花,由于点燃了高浓度酒精引起爆炸和着火,两人烧伤被送进医院急救。小雨伤势相对较轻,全身烧伤程度达到13%,而小哲却造成特重度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96%。在抢救期间,小哲因感染过重,在9月5日不幸离世。

近日,14岁女孩小哲和12岁的小雨,在家模仿网红短视频用易拉罐制作爆米花,由于点燃了高浓度酒精引起爆炸和着火,两人烧伤被送进医院急救。

小雨伤势相对较轻,全身烧伤程度达到13%,而小哲却造成特重度烧伤,全身烧伤面积达96%。在抢救期间,小哲因感染过重,在9月5日不幸离世。

模仿行为,是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做的行为,哪怕是已经成年的成年人。有人说,人类一生都在一直做模仿。

“妈妈听话,妈妈真乖!”3招制胜,避免孩子“模仿错误”引悲剧

而模仿不该模仿的行为叫模仿错误,或者叫模仿笑话。模仿错误引发的悲剧数不胜数:

孩子在妈妈面前特别听话很乖

2013年4月,10岁男孩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剧情做“绑架烤羊”游戏,将同伴绑在树上烧伤。2014年7月,一个7岁的小男孩,因为看到动画片里光头强改造风扇对付熊大熊二的情节,激起了他的模仿好奇心。趁着家里人午睡的功夫,他把家里的风扇拆了下来,接通了电源,结果不小心把手绞进了高速运行的扇叶里。家里人听到了孩子的惨叫声,看到眼前的一幕差点晕了过去,急急忙忙拨打了120把孩子送进了医院。2016年2月,同样是学习动画片里的情节,一个10岁的小女孩学习动画片光头强用电锯的情节,直接把年仅5岁妹妹的脸部严重锯伤,让幼小的妹妹留下了一辈子都难以抹去的伤痕。

模仿错误的案例随便一说就是一大推,举也举不完的例子。在这些让人心痛的悲剧背后,透露出来的是家长们对模仿错误的不重视。

当孩子出现模仿错误的时候,父母应及时进行相关的教育引导,提高孩子的辨识能力,让孩子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知道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这样才能避免孩子的模仿错误行为。

一.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模仿错误

模仿是幼儿的主要学习方法,但是,起初幼儿的模仿具有简单化和机械性的特点,这种简单化、机械化的模仿特点,容易导致孩子产生模仿错误,出现模仿笑话。

1.孩子天生具有“泛灵”心理

泛灵心理是指,孩子把一切物质都看成有生命的东西。

受到泛灵心理的影响,孩子跌倒时,他们常常责怪绊倒他们的物体,骂它们“笨蛋”并敲打它们,比如明明是孩子自己不小心碰到椅子,孩子摔疼了,就边哭边打椅子,嘴里还振振有词,说椅子“不听话,不跟你玩了。”

孩子在妈妈面前特别听话很乖

2.由于认知和能力问题,孩子出现机械模仿行为

妈妈要出去健身,决定把多多留给阿姨照顾,多多不愿意,妈妈不去了,多多用平时妈妈说多多的口气对妈妈说:“妈妈听话,妈妈真乖!”多多的“表扬”让妈妈又好气又好笑。小孩子怎么能说“妈妈真乖!”然而多多也有自己的理由:“那妈妈平时为什么说‘多多真乖!’呢?”

按理说,多多和妈妈是“平等”的,而且表扬是对对方的肯定。既然,多多听话妈妈夸她是“乖孩子”;那么,妈妈“听话”,多多也就可以夸妈妈是个“乖妈妈”。

问题出在哪儿?主要与孩子的模仿错误有关!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模仿错误呢?这与孩子的认知、知识、经验、分析能力、判断能力等等诸多因素都有关系。

孩子在妈妈面前特别听话很乖

如就知识而言,幼儿除了对词义的了解或者说对概念的掌握极其有限之外,对词或概念的运用更是知之甚少。他们还不知道具体词的适用范围,不懂得词的感情色彩,不知道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需要运用不同的词。

例如“乖”这个字,它是长辈对下辈、大人对小孩表达赞赏的时候用的。就是说,一般只适用于大人对小孩说,不适用于小孩对大人说。多多说“妈妈真乖!”并非不礼貌,而是不知意,不知道其特定的使用范围。

例如,爸爸责怪孩子不听话。与大人“顶嘴”,一脸不高兴的神色;妈妈洗衣服是先打水,再泡衣服,再搓洗一遍,孩子洗他的玩具、识字卡片等也会先打水,泡洗衣液,然后再搓揉一遍。妈妈给孩子吃苹果、香蕉时,先削(剥)皮,孩子吃饺子也要叫妈妈先把“皮儿”去掉。

幼儿只是简单、机械地模仿大人的言行。就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而言,由于孩子不善于进行细致的分析比较,再加上幼儿受自己想象思维的局限,往往难以对不同事物、不同环境进行细致的分析比较,做出形象和本质的区分,所以在模仿时,就容易把对另一种人或事物、事件的说法和做法,简单、机械地照搬到这一种不同人或事物上来。

三.3招制胜,克服幼儿简单、机械的模仿错误

关于克服孩子模仿错误的行为,家长要做的最重要的一个工作就是,教会孩子辨别事物的能力。通过了解孩子对一些行为的热爱,挑选出正确和非正确的事情,安全和不安全的事情,让孩子学会鉴别事情好坏与风险的能力。

那么,如何提高孩子的认知和判断能力?

1.多给孩子讲解一些词或概念的运用知识

当孩子某一词或概念的运用出现错误时,不要责怪孩子,要耐心地给孩子讲清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它适用于对什么人说,不适用对对什么人说,对什么人说了有什么不好。

事实上,父母给孩子讲清楚了,孩子弄懂了,以后也就不会随便地去模仿大人,同时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学习吸收能力。

孩子在妈妈面前特别听话很乖

例如,当妈妈听到多多说“妈妈乖”的时候,可以告诉多多:“‘乖’的意思是‘小孩子不闹,很听话’,它只是大人对小孩子说的,而小孩子对大人就不能这么说了。称赞大人要说‘好’,说‘乖’大人就会不高兴,因为说‘乖’就是把大人当成小孩子了。”

孩子在妈妈面前特别听话很乖

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们很乐意听到妈妈耐心详尽又如此温柔地解释,这让他们有成就感,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的成才能力。

当然“乖”还有其它意思,如“伶俐”、“机警”、“违法情理”、“性情、行为不正常”等。严格来说,其用法也不止大人对小孩的赞赏。但由于孩子年龄太小接受能力有限,一下子不能说得范围太广,免得孩子越听越乱。“乖”就赞赏这方面的意思来说,对孩子做以上的解释说明就已经够了。

2.锻炼孩子说话做事之前动脑子的习惯

习惯改变命运,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培养孩子说话做事之前动脑子的习惯是每一个父母送给孩子的重要礼物之一。

由于孩子有爱模仿的特性,他们每说一句话,每做一件事通常在心里都有一个“参照系”(包括父母、亲属、老师、伙伴、书籍动漫、自己以前的经验,可以说包括孩子的所见所闻所感),为了避免孩子进行简单、机械地模仿,父母要培养孩子逐渐养成良好的分析、比较的习惯,不能鲁莽行事,只抓事物或事件共同的东西,而忽视不同的东西。

比如,衣服脏了,妈妈用水洗;桌子脏了,妈妈用水擦。孩子在观察的过程中,会逐渐懂得“东西脏了,要用水把它弄干净”的道理。

但是,幼儿很难注意到(有时也搞不清)不同事物的特性。如衣服是布做的,它能用水洗,用水泡;而识字卡片是用纸做的,用水泡就坏掉了。

这两种事物的分析比较,我们即可以让孩子自己区别,也可以讲给孩子听,还可以与孩子一起或引导孩子自己做一些实验。如用一张纸泡在水里,让孩子观察,然后让孩子捞出来擦、搓揉,孩子在亲自动手过程中就会逐渐明白一些道理。懂得区别和分析、比较,知道不能盲目模仿的的重要性。

只要孩子掌握了分析、比较的思维方法,就能克服盲目模仿,也就避免了模仿错误的发生。

3.培养孩子原则和界限感

培养孩子的原则和界限感就是帮助孩子为自己的生活做主。有原则和界限的孩子,他们不会轻易去模仿别人的生活,他们是自己生活的主人。

现在很多青少年犯罪,包括成人犯罪,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模仿网络阴暗的信息,而这些罪犯之所以去模仿违法犯罪的事情,是因为他们没有原则、内心没有正义的底线。

自杀游戏、杀人游戏、校园凌霸……网络发达的今天,它的负面也同时在影响着心智不成熟的人。之前的滴滴司机jian杀乘客的诸多案件中,办案人员调查中发现发现一个共同点,这些人作案之前,都上网查阅相关的信息。

总之,纠正幼儿的模仿错误,方法多种多样,以上提到的也只是一二三。关键是家长要在生活中重视幼儿的模仿错误,及时引导。

任何教育都是爱和耐心的结合,希望家长不要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