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应该“取长补短”还是“扬长避短”? 教育孩子应该取长补短还是扬长避短
前段时间在微博上看到有网友提到,你更赞成“取长补短”式教育还是“扬长避短”式教育的问题,我被这个问题吸引了, 因为我的小孩正步入小学阶段。属于学前阶段了,在这个阶段,如果要孩子面面俱到的话,就跟“穿着棉袄洗澡”无异了,毕竟人无完人,我们要做的则是因材施教,把他的天赋特此尽最大可能地挖掘出来。
我的观点是,在教育策略上,应采用“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更有效。
扬长避短、长善救失
小孩阶段是孩子特长展现、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期。要深入分析孩子的特性,挖掘孩子的特长,使孩子找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从而在同伴面前树立起信心。
我们在《新龟兔赛跑》故事中得到第二次赛跑的启示,要善于把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的优势,兔子它能跑是潜在的优势,第一次它睡觉,它不跑它没有转化,第二次它一口气跑到终点,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优势了,所以第二次是兔子赢了,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不要去津津乐道你的潜在优势何在,重在转化。
在现实教育中,全面发展的学生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学生只有一两项特长,所以采用“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自己的不足,我觉得不要让孩子放弃自己的强项,而只注重短处,这样会令孩子郁郁寡欢。
挖掘孩子的特长
有一篇故事,古时候,一家有五个儿子,他们个性不同,有的还有残疾。一个个都快长大了,父母开始考虑儿子们该学点技艺,以便将来能自立。老大从小就憨厚,能吃苦耐劳,父母就让他学种地,培养他当农民;老二从小聪明伶俐,思维敏捷,精明能干,父母让他学习经商,将来当个商人;老三是个盲人,两眼看不见,家长就让他学算卦,算卦不用眼睛;老四从小身体不好,而且驼背,父母就教他学织布,驼背不影响干活儿;老五是个残疾人,腿瘸,父母就教他学纺线,腿脚不便,可以坐着干活儿。五个儿子每人都学会了一种谋生的技艺,从事不同的职业,具备了生存的能力,父母放心了。
为了挖掘孩子的特长,平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闪光点,尽可能为孩子的特长发展和发挥提供环境。每一个孩子都有天生向上的本能和把事情做好的自信,为了使他的特长得到发挥,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要及时鼓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孩子分析原因。父母发展内心的理解和鼓励,会使孩子正视和无畏困难,孩子也因此有了精神的支柱和情感的依靠。
如何发现孩子的特长?
简单来说,怎么样去发现孩子的特长与优势呢?一个是平时生活里面的一个观察,第二个是跟其他孩子及孩子的其他特质作比较,第三个的话是不要以成人的思维来去评判孩子的一个特长与优势,而是当发现他的特长与优势的时候,积极正向的往这方面去引,发现孩子的特长与优势只是第一步,关键是如果发现他的特长与优势,并不是你想象当中的,那其实如只要它是积极正向的就可以,如果不是积极正向的,那就需要家长这边去做适当的引导,因为只有家孩子有一个特长和优势,才能发挥出它的特点,它的优势出来,真正发挥它的一个优点和长处
相关文章
- 第196期:视觉型学习的孩子如何扬长避短?
- 拼命帮小孩补短板?错了!“扬长”才是打开孩子潜能的“金钥匙”
- 木板效应:短板决定极限,“取长补短”的重要性,家长别再忽视了
- 认清女孩的天赋和优势,学会扬长避短,让女儿更上一层楼
- 孩子7岁前,家长要做3种受挫教育,别让悲剧成为孩子"自尊保护伞"
- 孩子不听话,这样教育孩子,比你吼一万句都管用
- 孩子不愿做家务,还总是丢三落四,家长该如何引导和教育他们?
- 孩子从没输过,家长很骄傲?睿智妈妈却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面对输
- 孩子们需要哪种能力?时代变化,教育方式也要与时俱进
- 孩子厌学父母应该怎么教育?
- 孩子反应慢、接受能力差,幼小衔接要怎么给他补短板?
- 孩子吵着要买玩具,恭喜你,教育孩子的机会来了
- 孩子在学校经常被欺负,跟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家长不妨看一下
- 孩子在幼儿园很独立,回家就原形毕露,最主要是家长教育方式
- 孩子天生好奇心重,当孩子提问题时,家长该如何应对和教育呢?
- 孩子天生易怒?慢热?教育专家:父母学气质分析法改善孩子性格
- 孩子如何利用周末时间逆袭而上?亲子教育要有度,家长要正确引导
- 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要注意这几点
- 孩子小时候很笨,长大为什么却能逆袭?妈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回答
- 孩子总遭欺负?或是父母“善良教育”惹祸端,太善良并非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