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迷上游戏,巧妙疏导全靠这种聊天方式 孩子迷上手机游戏家长怎样引导好呢?

2022-02-24 17:30:55孕产
小编说:根据卫健委的有关统计数据,全球青少年过度依赖互联网比例为6%,中国比例接近10%,而农村的情况较城市更为严重。目前,游戏成瘾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列为精神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无法控制地打电玩;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小编说:

根据卫健委的有关统计数据,全球青少年过度依赖互联网比例为6%,中国比例接近10%,而农村的情况较城市更为严重。

目前,游戏成瘾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列为精神疾病,其症状主要包括:无法控制地打电玩;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

网络游戏虽然不是“洪水猛兽”,但是,中小学生意志力尚未薄弱,在这个智能手机泛滥的年代里,孩子一旦沉迷进去,很可能引发“蝴蝶效应”。

孩子迷上游戏,巧妙疏导全靠这种聊天方式

好在中小学生在心理上对父母还是有所依赖,如果父母在刚刚发现苗头时能予以警惕并适当引导,在这个关键期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错过这个关键期的干预,以后的发展很有可能失控……

记得今年9月份的一个中午,广州的烈日如炙,午饭后,上二年级的儿子突然提出要去午睡。

为什么说是突然呢?

因为这小子自打读书以来,从未睡过午觉,今天是破天荒第一次主动提出要去午睡。

虽然事出蹊跷,我也欣然应允了,想他或许是真的困了。

孩子迷上手机游戏家长怎样引导好呢?

半小时后,觉得他该起床返校了,我便带着慈母般的步伐轻轻上了楼,悄悄推开他的卧室门,正要唤他,哪知,他猛地从床上坐起来,眼神里尽是兵荒马乱。

我注视到他手上拿着手机,瞬间就明白了什么——我想,在这方面,每个母亲都是天赋神权的福尔摩斯吧。

儿子强抑着内心的紧张,不敢正视我,一反常态顾左右而言它地说,要上学了吧,我正准备起床呢。

然后很自觉且故作轻松地穿起鞋子。

我平淡地说,是的,把手机还给我吧。

只见他递手机给我的手都是颤抖的。

我接过手机打开一看,游戏界面还没来得及退出,上面的小人像突然失去了目标在盲目地乱串。

儿子迅速用余光扫了我一眼,似乎想要在我的脸上捕捉什么,以便做好下一步准备。

哪知我便没有发作,而是很镇定地随他下了楼,唤他的爸爸送他去学校。

儿子显然也疑惑了,不知道我葫芦里卖着什么药。

在他看来,我若借势爆发出来骂他两句也就罢了,反正马上要分开几个小时,我也掀不起什么大浪来,反倒是我如此平静,让他心里没了底……

孩子迷上手机游戏家长怎样引导好呢?

儿子走后,我重新打开了手机,仔细看了一下这个游戏,应该是“迷你世界”或者“我的世界”吧,之前偶尔有听他说起过,当时只是觉得他应该是看同学在玩,好奇而已,并没有在意。

现在想想,他当时问我这个游戏是什么的时候,其实已是在试探我对小孩玩游戏的态度,而我当时并没有明确表态,在他看来,应该不是什么大事。

而他今天的表现,说明当时玩游戏的种子已经萌芽了,而且,他也一定知道,玩游戏是不对的,所以他才会避着我玩,被我抓个正行时,他才显得慌乱和紧张。

其实,我对游戏并没有偏见,因为小时候自己也玩过,太了解游戏的吸引力在哪。

只是,当我看到儿子因为偷偷躲在床上玩游戏而布满血丝的双眼时,内心很是不舍。

我退出游戏界面,打算删除游戏APP时,却发现怎么也找不到这个客户端,翻了好几个页面都没找到。

我心想,难道这个APP还可以隐藏么?

于是,我打开手机应用,果然在应用已安装的列表里找到了不少游戏APP。

打开游戏APP我才知道,原来手机应用客户端是可以被隐藏的,我用了这么多年手机从未想过有这样的玩法,而我家这小子居然知道如何隐藏和打开。

这真是突破了次元壁了,刚刚还在为自己是福尔摩斯而暗喜,不到一刻钟,我便败下阵来。

我反思了一下,

孩子迷上手机游戏家长怎样引导好呢?

首先,儿子不笨,而且自学能力强,像这种游戏以及手机功能,他稍微琢磨和探索一下,“钻”一下就会了。而这种能力和精神其实是可以迁移的。

其次,我们家的家风还算是比较正的,我和他爸爸从来不会玩这种游戏,从信息源上来说,他不大可能接触到这种信息,那他一定是从同学那感染来的。

再次,从他今天的表现来看,他内心其实是有一定是非观的,知道玩游戏是不好的行为,但是,迫于好奇,加上心智尚幼,意志力尚弱,最终还是想尝试着玩一下。

最后,其实我知道,当一个班集体里,一旦有小朋友玩游戏,自然就会形成一定的话题和圈子,会玩的小朋友会有极强的优越感,而不会玩的小朋友就会觉得没有共同话题而被抛弃,同时,也不想被会玩的小朋友看不起,为了融入圈子,也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就一定会想办法尽快掌握这种社交语言,然后,一旦尝到了甜头,就很有可能刹不住车。

当然,我并没有慌乱和紧张,却也不敢大意。

我们都知道“蝴蝶效应”,一个微小的变化,可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

西方有首民谣这样说: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帝国。

不过,即便这样,却也不能小题大做大张旗鼓最后矫枉过正,毕竟,游戏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有它的合理性,甚至,现在很多教育界人士都提倡游戏化教学和情景化教学,其实,也是借鉴了游戏中对孩子有利的一面。

只不过,我们如何去利用它,化不利为有利呢?

我决定从这款游戏本身开始。

我跑到购书中心的儿童区,发现居然有很多有关这款游戏的绘本,我随便抽出来一本仔细看起来,这一看不打紧,关键是,我也被游戏的情景给吸引住了。

站在书架旁,我大概看了1个小时吧,把这个游戏的整个逻辑,亮点,规则,难点,以及故事情节,角色,任务都搞清楚了,接下来,我心生一计……

儿子放学后,我让他放下书包,作业晚点做,然后邀他去公园走走玩玩。

不用立马做作业他当然愿意,脸上笑开了花,像只小鸟一样围着我转来转去,而且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我知道机会来了。

我说我最近在购书中心看到很多小朋友在看一本叫《我的世界》以及《迷你世界》的绘本,看得很入迷,好像很好看的样子,这两款游戏是不是很好玩呀,他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呀?

孩子迷上手机游戏家长怎样引导好呢?

儿子看我居然也对这样的游戏感兴趣,刚开始还是犹豫了一下,但是架不住自己想表现的优越感,还是打开了话匣子。

他跟我描述了一下这两款游戏分别是什么,区别在哪里,怎么玩,在我的引导下,他又说出了游戏的规则是什么,有哪些角色,如何选择角色,角色的特点是什么,他要达到什么目标,如何分解目标,如何与他人合作,又如何竞争等待。

说完后,或许他自己都觉得惊讶,自己居然可以这么完整且系统地描述这些游戏,然后,他突然又发现什么似的,或许是觉得自己说得太多,好像暴露了什么,立刻话锋一转,说这些都是从同学那看到听到的,他可没玩。

孩子迷上手机游戏家长怎样引导好呢?

我听罢笑了笑,我说我以前也玩游戏,工作的时候,半夜起来玩“偷菜”游戏,曾经还因为闺蜜偷我的“菜”而跟她“吵架”;

我也玩过“植物大战僵尸”,曾经“日以继夜”打到50级,简直要“封神”了,但是,渐渐的,我就觉得没意思了。

“为什么呢?”儿子饶有兴趣地听着。

我说,我发现所有的游戏逻辑都是一样的,就是打怪升级,一级一级打,打输了再打,打赢了继续打,可是,打到最后又能怎样呢?高兴一下?炫耀一下?然后游戏公司又会开发新的版本,还是那个逻辑,只是花样变了,也没啥意义嘛。

而且,我发现,打游戏是有规律的,你要实现最终极的目标,你必须一级一级打,不能跳着打,每一级每一关,你都要心思细腻缜密,甚至要运筹帷幄,反应相当灵敏,懂得丢掉一些东西,最终才能赢,而且是险中求胜。

说到这,我看到儿子有点沉默,似乎在琢磨什么,我担心自己讲得太深,再讲就有点说教的意味了。

我便立马停住了,然后笑笑说:“我当时大学毕业没多久,也是刚刚参加工作,觉得自己还挺嫩的,玩这些游戏,没一点逻辑思维能力还真是玩不起,加上我要养活自己,赚钱要紧,所以就不再玩了,甚至,我把玩游戏的经验还运用到工作上来了,结果还挺不错”。

说着说着,天就黑了。

我和儿子回家吃完晚饭后,儿子很自觉地就去做作业了,而且,这次他做作业不像往常那样抓耳挠腮地拖沓,而是很快就做完了。

我表扬他说今天作业进步很大,他响亮地说:做作业嘛,就是打怪升级,一题一题地打,打着打着就做完了。

我心窃喜,给他竖起了一个大拇指!

其实,我采取的是一种“海沃塔”式的有意识聊天方法。

海沃塔(Havruta),曾被誉为是犹太家庭培养了无数杰出人士的教养秘诀,也是扎克伯格创办Facebook的源头。

除了扎克伯格,还有很多牛人,如Google创始人佩奇&布林、英特尔创始人格鲁夫、甲骨文创始人埃里森、爱因斯坦、佛洛依德、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乔治·索罗斯,都是“海沃塔”教养出来的孩子。

Havruta的意思接近英文单词fellowship,即伙伴关系。表示两人一组,通过提问、回答、对话、讨论来研究、学习某个问题。用在家庭教育中,就是把父母与孩子的简单聊天变成提问讨论,让聊天富有含金量。

你可以把“海沃塔”理解为犹太精英家庭中父母与孩子的聊天模式,他们的聊天不是闲话家常,而是有意识的,每天固定时间的头脑风暴。

为什么要采取有意识的聊天方法呢?

因为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比较聪明,而且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建立初步的自尊和独立的人格,如果你粗暴遏制教育,只会让孩子暂时恐惧,但是事后反而会激发他用更巧妙的方式去躲避你来玩游戏,这就会陷入“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你越阻止,他越热烈,适得其反。

其次,如果你强行说教,他不一定懂,而且面对你的喋喋不休,他会自动关闭耳朵,什么也不听。强行灌输,就像以前的填鸭教育,他可能当时乖乖听着,事后就会忘了,没法内化到他自己的意识里面去。

最后,孩子如果迷上网络游戏,大部分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或家庭里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肯定与自主权,于是,他就会在游戏中寻找这种自我的满足感。当父母进入孩子的语境里,和他平等沟通时,孩子很容易就和你站在了同一立场。

我想这正是有意识聊天的魅力所在,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就像你和你的朋友,你的同事,你的伴侣那样,平等,并带着善意和爱来进行生长式的沟通,而不是站在家长的立场和角度来教育或教训。

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父母就好像孩子的免疫系统,如果遭到破坏,危害就会侵入最终造成破坏。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