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岁小男孩简历刷屏:这种“清单式”育儿看似精彩,实则最伤孩子
最近,在网络上,一个5岁小男孩的简历刷屏了。这一份长达15页的简历,将男孩的家庭、爱好,以及家庭教育观等从7个方面一一呈现。
网友们惊讶的发现,这个才5岁的小屁孩不仅“饱读万卷书”,而且“还行了万里路”,真是多彩的人生啊!比如他两岁时跟唱诗歌,四岁半学了钢琴,五岁时能背百首古诗,英文书的年阅读量竟然高达500本,围棋还取得了11级证书,足迹踏入国内外,去过长三角各省市,还去过日本,印尼等国家。
看完这份简历,许多成年人自愧不如,叹息:“我好像这辈子都比不过这个孩子了。”也有网友提出了自己的疑问:“这种清单式育儿的方式,真的好吗?”
我的感触是:
1.每个人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的,这个小男孩的简历如此丰富,那他的童年是如何度过的?他快乐吗?
2.小男孩可谓做到“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但他付出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才有这样惊人的简历?
3.也许这个孩子的人生在旁人看来,既丰富又辉煌,但是他内心是什么感受呢?生活中,又有多这种 看似成功地享受着鲜花和掌声,内心无比孤独和痛苦的人呢?
基于以上三点想法,我认为小男孩父母的这种“清单式育儿”不好。这种以列清单的方式培育孩子没有童年,很多父母甚至在孩子出生的那一刻,就郑重其事地替孩子谋划好了一切,然后在生活中,紧锣密鼓地让孩子逐个去完成,目的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只是,父母没想到,当孩子实现这些规划之后,却往往失去了童年的快乐、真实的自已,而这些宝贵的东西,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因此,这种“清单式”育儿看似精彩,实则最伤孩子。
所谓“清单式”育儿,就是父母挖空心思,给孩子制定的一份自认为对孩子来说非常有意义的“人生清单”。需要孩子按照时间节点去完成和实现的任务和目标。
在TED的演讲中,有一位来自斯坦福大学,名叫Julie 的演讲者,曾这样提及“清单式”育儿,清单式育儿,就是把孩子的生活、学习、运动、娱乐早早地计划清楚,好似一张清单一样,而孩子基本没有自由玩耍的时间,孩子们所有的生活重心,只是围绕着父母们列出的“清单”去机械化的行动。
这主要是由于父母们不太相信自己的孩子,认为必须由自己随时保护和纠正孩子的行为,孩子才会取得父母们眼中的所谓“成功”。因此,采用“清单式”育儿父母们会关注、掌控孩子的第一件事,哪怕是极微小的事情,目的是让孩子将来能实现父母的“完美”计划。比如进名牌大学,比如长大后找到令人艳羡的好工作。
很多时候,父母们本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借着“为孩子好”的名义,挖空心思去规划孩子的人生,希望孩子能够按父母制定好的清单,不折不扣地学习和成长,成为人生赢家。敦不知,这种“清单式”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一些隐患,甚至是伤害。
1.失去自我,容易抑郁。
被“清单式”教育的孩子,他们没有正常的童年,时间都被机械化,情绪也常常得不到发宣泄,因此,心理或多或少都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而严重的抑郁,会导致自杀。比如在电视剧《小欢喜》中,离异母亲宋倩,要求自己的女儿乔英子每次考试必须得第一名,女儿希望考取南京大学,但她想让乔英子上清华,不然上自己喜欢的专业北航也行……作为母亲,宋倩以“为你好”的名义,实则紧紧规划、掌控着女儿的人生,这就是“清单式”育儿的体现,最终让上高中的女儿乔英子抑郁了,她要以跳桥的方式去逃离母亲的掌控。
而在生活中,近年来,不少中小学生离家失联,然后自杀的新闻也是频繁曝光。孩子选择离家出走的原因,多半正处在叛逆期,但归根结底,他们主要是想要逃离现有的生活、学习和压力,父母们给了孩子过多的压力、批评、指责,导致孩子内心没有安全感,感觉不到快乐,找不到自我,心理脆弱,非常抑郁,才想出了离家出走的下策。
2.缺乏自信心,叛逆偏激。
那些被“清单式”教育的孩子,基本都是按照父母的规划来成长的,他们几乎没有机会进行自我选择,他们自己所做的决定往往会被父母否定,长期如此,孩子怀疑自我,缺乏自信心,叛逆偏激。
例如曾经写万字,控拆父母的北大毕业生王猛,他虽然也幸运地找到了对口专业的工作,无奈动手能力差,沟通方面也困难,加上自卑,导致跟不上,只好选择离开,随后找到的几个工作也很难跟上,最后出国读研,回国后,却长达12年,不回家过年,也不主动与父母联系,甚至还切断与父母所有的联系方式,这种看起来“不孝”的举动,背后是“清单式”育儿惹的祸,在童年中被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孩子,往往会选择远离父母。
3.常常自我怀疑和自我折磨。
清单式育儿中长大的孩子,由于清单式育儿的父母喜欢为子女做万全的准备,替孩子打点好一切,导致孩子往往会容易陷入自我怀疑和自我折磨当中。
比如,电影《黑天鹅》中的女主角Nina,她是一位28岁的芭蕾舞演员,在单亲家庭中成长,由母亲抚养。这位母亲控制女儿的一切,包括干涉女儿穿什么样衣服、吃什么样的东西、交什么样的朋友,甚至是Nina的感情和生活,这些统统都要经过母亲点头同意,她才能够去做,她没有自己的意愿,她能够站在光芒四射的舞台上,内心却像一个被母亲掌控的、美丽的提线木偶。
这样的人生,让她找不到自我,也找不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因此,Nina感觉压抑,她的情绪无法得到正常的表达,她甚至出现了幻想,她在生活中通过嗑药、滥交等这些不健康的方式,来反抗自己的母亲,最终以自残的方式完成了最后一场表演,令人叹息。
三、那么,如何让摆脱“清单式”育儿的伤害,还能培育出优秀的孩子呢?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清单式”育儿不好,也知道了“清单式”育儿对孩子存在着隐患和伤害,那么,现在父母们最关注的问题,应该是如何摆脱“清单式”育儿的伤害,还能够培育出优秀的孩子?
第一,学习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点。
每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还能够博学多才,长大后能够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快乐一生。而这就需要避开“清单式”育儿的伤害。快乐育儿的关键点,是要挖掘孩子自身的潜力,要重点培养孩子好的品格和爱学习的习惯,而兴趣才是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比如孩子的兴趣是画画,那就多培养孩子的才艺;如果孩子的兴趣是书本,那就多培养阅读和写作;如果孩子对于体育着迷,那就多带孩子出门运动。
因此,要摆脱“清单式”育儿的伤害,重点应该放在如何开发孩子的兴趣点上,放在培育孩子的自律性上,而不是规定和限制孩子,让孩子一定要按父母的规划清单来发展。简单来说,孩子喜欢什么就重点培养什么,这样一来,孩子不仅有了内在驱动力,而且还拥有快乐的童年。
第二,父母要对自己进行觉察和反思。
俗语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为了孩子的未来去考虑,这就需要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健全的心理,以及让孩子学会自主选择,而这些恰恰是“清单式”育儿做不到的。
也许,有些父母会觉得委屈,我在意你、爱你,才会给你精心制定清单。但其实,爱绝对不是清单,也不是通过清单来严格控制,而是自由。
事实上,父母“清单式”育儿的根源,可能是来自于自己的紧张、焦虑,以及安全感的缺失。父母希望通过“清单式”育儿把控孩子的完美未来,以此释放焦虑,寻找自我安全感。这其实就是父母将自己的问题,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
因此,父母需要进行自我觉察和反思,并通过一些方式来治愈自己,而不要总是通过要求和控制自己的孩子来缓解。建议当父母觉察到的“清单式”育儿控制欲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先深呼吸6秒,内心平静下来,认知自己的情绪,唤醒理智,试着放下。
第三,父母要学会等待。
此外,父母学会等待,是为了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和空间。比如当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父母不要总是批评、指责,要主动和他一起发现学习上有什么漏洞,然后针对薄弱环节一起找方法,面对阶段性的成绩下滑,父母千万不要以“清单”为准则,去唠叨孩子,而是应该试着给孩子留出追赶和进步的空间,听听孩子的想法,与他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法,而不是唯成绩论乱贴标签。
父母之所以进行“清单式”育儿,是期待孩子的“”完美“”,但现实往往背道而驰:很多在“清单式”育儿中长大的孩子,容易迷失自我,心理脆弱,常常自我怀疑和自我折磨。
这是由于在“清单式”育儿中成长的孩子,没有童年,不快乐。他们总是面对排序紧张的作业和学习,做不到张驰有度,在学习上,只有成绩考第一才能证明自己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并以此才能得到父母的爱。
这是“清单式”育儿的最大的失败和悲哀。
要摆脱“清单式”育儿的伤害,还能培育出优秀的孩子,父母首先要结合孩子的兴趣点,孩子自己感兴趣,一旦选择,必须坚持;其次父母要对自己进行觉察和反思。最后父母要学会等待。
今日一语: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朵花
她笑了
整个世界都温柔了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小晓样儿
相关文章
- “手机才是爸爸妈妈的孩子!”小男孩一句话,戳中万千父母的心
- 你是否觉得现在的小男孩比女孩子更容易生气哭鼻子?为什么呢?
- “宝宝给大家表演一个”,看似合理的要求,实则伤了孩子的自我
- 不让玩游戏男孩拿凳就打人,手机不是育儿神器,别再给孩子玩了
- 无能妈妈才有的三句口头禅,看似是激励,实则句句在毁孩子
- 那些毒害孩子的育儿法,正在刷屏朋友圈 1026
- 孩子听不进家长话?这3种说话方式,家长常用,实则不可取
- 孩子成绩差,不听话?告别“参照式”育儿,巧用“同伴效应”
- 小男孩3岁适合学什么才艺,学几个最为合适?
- 小男孩一定要买、最值得买的五大类玩具
- 小男孩一般几岁会爬?几岁会走路?几岁会说话?
- 小男孩不愿学武术怎么办?
- 小男孩什么时候适合单独一个人睡觉?
- 小男孩从小就比较胆小、内向,如何教导?
- 小男孩只是敢于说话,商人就立即为他找了一份好工作
- 小男孩在幼儿园亲小女孩,女孩妈妈怒了“请管好你家儿子”
- 小男孩在幼儿园被女孩欺负,还不敢还手:是绅士还是懦弱?
- 小男孩太有才了,自己DIY水泥叶子路,网友:创意很棒,很美好
- 育儿分歧:我想让孩子爸按我的方式高质量陪娃,可是他不愿意
- 育儿是战争?不想和孩子两败俱伤,父母需要采用正确的育儿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