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打雷下雨的说法 立秋时下雨,有秋娘的说法,什么是秋娘
立秋下雨有什么说法?
2020年8月7日迎来立秋,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民间有“立秋不下雨,24个秋老虎”、“一场秋雨一场凉”等说法。
立秋是秋天的开始也是丰收的开始,在古语中“秋”代表着丰收,而丰收时节我们最期望的就是风调雨顺。立秋虽然代表进入秋天,早晚温度会下降,但不代表酷热的天气会随之消失,立秋过后会迎来秋老虎,这秋老虎的特点就是正午和下午的日头非常炎热,暴晒程度不逊色于炎热的夏天,所以这时候我们是不可以掉以轻心的,一定要做好防范。
而俗语里“立秋不下雨,24个秋老虎”的说法,是在经过千百年的经验中总结而来的,意思是如果立秋当天不下雨,那么我们就会迎来24个秋老虎的天气。
关于立秋下不下雨和24个秋老虎如果从客观角度来讲是没有必然联系的,秋老虎指在立秋后短期内回热的天气,通常发生在每年的8月之间。造成秋老虎的原因是控制我国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秋季逐步向南移动后,又再次向北抬,在高压的控制下,阳光依然很强烈,气温也会依然很高。这段期间的天气来势汹汹,就像一只老虎一样,所以被人们称为“秋老虎”。其实是一种自然现象,跟立秋的雨水没有必然联系,而24也不是一个绝对的日期,这些都是古人根据经验用一些夸张的手法来进行总结的,我们了解即可。
而我们常常说“一场秋雨一场凉”,意思是,到了秋天后,每下一场雨,天气就会凉快一些,所以在立秋节气开始下雨的话,天气就会慢慢转凉。立秋后降雨会明显减少,当立秋节气没有下雨依然是艳阳高照的话,那么便意味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中是没有降水天气,在太阳的猛烈照射下,被秋老虎控制的时间会很长,可能还会超过24天。
那么立秋节气下雨好不好呢?在农村中关于立秋下雨的俗语有很多,比如“立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意思是在立秋节气下雨的话,农作物的收成会特别好,是个丰收年。“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收半秋”,这句俗语的意思是,在立秋当天下雨的话,不管是什么农作物,都会有一个好收成,相反,如果在立秋当天没有下雨是个大晴天的话,农作物的产量会很低,只有平时的一半。
之所以农村老人们会说立秋当天下雨是个丰收年,是因为立秋后,大多数农作物会进入到最后的生长阶段,此时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依然很高,但是在立秋后降雨会明显减少,所以降雨对农作物的生长的影响特别大。如果在立秋后雨水充沛,农作物长势好,产量自然会很高,相反,如果降雨很少或没有,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生长,产量自然会下降,甚至颗粒无收。
在2020年8月入秋后,我国多地迎来降雨,从这些俗语来看,今年会是个丰收年。
秋天下雨打雷怎么讲?
【干打雷,不下雨】
此词颇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境,常用来比喻行动落后于言论。不过,它最初的含义,是“干嚎”,即似哭非哭,有哭的样子,却不见眼泪。
《颜氏家训》有一则记载:
梁武帝弟,出为东郡,与武帝别,帝曰:我年已老,与汝分张,甚以恻怆。数行泪下。侯(即武帝弟)遂密云,赧然而出。
密云,是指哭不出来,但又不得不装作要哭的样子。
据《艺文类聚》,有人去和谢安道别,谢安流涕,其人只做出要哭的样子,没哭出来。事后有人对谢安说:那人脸上看起来阴云密布,可就是不下雨(殊自密云);谢安道:何止不下雨,还打旱雷呢!(非徒密云,乃自旱雷尔!)
看来,此人哭的动作很大,可就是不见眼泪,因而被谢安形容为打“旱雷”。
民间乡俗,小孩子撒娇装哭,只闻呜咽,不见泪水,常戏称之为:“干打雷,不下雨”。
六朝人有时十分做作,分别时要哭,不如此不足以表示悲伤;而且哭的时候还要声嘶力竭,尽力表现出极度动情的样子,实则人一走,立即就和无事人一样。
哭喊的声音究竟有多大?从《世说新语》中可见一斑。
顾长康去上坟,有人问他:你是怎么哭的?他答道:“声如震雷破山,泪如倾河注海。”此人之哭,是不搀假的真哭:有声音——如破山之雷;有眼泪——简直能倾河注海。这就是有雷有雨了,而且雷声、雨点都不小。
干打雷大凡不是一件好事,在表情方面,有虚假、作伪的嫌疑;在农事方面,只闻雷声,不见雨落,也令人心焦。苏轼的表兄文与可有一首《旱雷》诗,说得就是久旱之人听见旱雷的焦虑:
夏旱亦已久,众惧非常灾。
茫茫太田中,赤风起炎埃。
密云徒满空,甘泽竟不来。
但闻南山下,日日喧怒雷。
只听见怒雷滚滚,可就是不下雨,真是徒奈其何。
善于画竹的文学士大概不懂“天文”,不会从雷的声音来判断是否有雨。按照清人陈启源的说法(见《毛诗稽古编》),轰隆隆的怒雷,是不会下雨的;有雨的雷声其实是“殷殷然”;若天空中传来“虺虺然”的声音,那一定是震雷。
不知陈的高论是纯粹胡说八道还是来自民间流传的经验。他这么说,想必自有他的道理。
《诗经》“召南”中有一章《殷其雷》,有人说其内容是写妇人希望在外从役的丈夫快快归家——以此来看,殷殷的雷声下,可能真的要下雨——妇人不希望丈夫被雨淋着。
立秋时下雨,有秋娘的说法,什么是秋娘
应该是“秋凉”吧?气象谚语告诉我们:一场秋雨一场凉,十场秋雨要穿棉”。立秋时下雨,标志着秋天来了,天气会一条条变得很凉了!
立秋打雷代表什么
可能会带来雨水。
“立秋”带来的首先是天气的变化。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早上立了秋,晚上凉飕飕”。但“立秋”的早晚又有很大区别,所谓“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即是提醒人们不可对“立秋”盲目乐观,有时候“立秋过后,还有‘(秋)老虎’在一头”。其实,“立秋”降温最大的法宝是下雨,“秋前秋后一场雨,白露前后一场风”,这是人们长期观察总结得出的结论。人们对秋雨无疑是欢迎的,“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在通常情况下,“立秋处暑有阵头,三秋天气多雨水”,不但下雨,有时还要打雷,这标志着“立秋响雷,百日见霜”。“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气温也随之下降一定幅度,“一场秋雨一场寒”之说即在于此。但“立秋”后无雨的情况也是有的,其标志就是“秋前北风马上雨,秋后北风无滴水”,最直接的后果也很明显:“立秋无雨秋干热,立秋有雨秋落落”。 “立秋”对于农事的影响相当大。古代农业社会,农民对“立秋”的重视程度不亚于过节。因为“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农作物就会欠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风调雨顺,可以坐等丰收。同样,“立秋”的早晚也相当重要,“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立秋”后下不下雨更忽视不得,“立秋有雨样样收,立秋无雨人人忧”,因为“立秋无雨是空秋,万物历来一半收”。 由此可见,“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在这个季节里,人们盘算最多的就是农事:“立夏栽茄子,立秋吃茄子”;“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软枣”,享受收获之乐的同时,也要掌握好工作的节奏:“七月立秋慢溜溜,六月立秋快加油”,“立秋拿住手,还收三五斗”。对没进入收获期的,“立秋”后也需注意:“头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种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种芝麻,老死不开花”。 “立秋”也相应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立秋既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从来是人们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便把扇子丢”。因为“一场秋雨一场寒”,所以“十场秋雨要穿棉”。天凉了,还应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人们甚至认为“立秋洗肚子,不长痱子拉肚子”。在饮食起居方面,古人认为“秋天宜收不宜散”,应切记“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还应“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这样才合乎秋季养生之道。
立秋下雨预示什么
立秋(autumn begins)
[解释]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8月7、8或9日。我国以立秋为秋季的开始。
每年8月7日或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135°时为立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七月节,立字解见春(立春)。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一时暑气难消,还有“秋老虎”的余威,立秋又称交秋,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凉爽。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以下的始日作为秋季开始,这种划分方法比较符合各地实际,但与黄河中下游立秋日期相差较大。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其实,按气候学划分季节的标准,下半年日平均气温稳定降至22℃以下为秋季的开始,除长年皆冬和春秋相连无夏区外,我国很少有在“立秋”就进入秋季的地区。
立秋下雨是什么意思
立秋下雨意味着天要转凉了,谚语云:“一场秋雨一场寒”,说的就是立秋后,降水带走了热气,降低地面温度,带来的凉爽天气
而“立秋这天不下雨,后面有24个秋老虎”这句古话的意思是在立秋节气的时候,如果这一天没有下雨,那么就预示着这年秋季的雨水比较少,还有可能出现“秋老虎”天气。24只秋老虎,并不是实数,指的是天气还会继续热上一段时间。
所以说立秋降雨了,意味着这是一个好兆头,它不仅带来了凉爽,还对农业有积极影响。首先,在立秋节气的时候,正是水稻、夏玉米等作物进入灌浆成熟的关键期,如果这个时候阳光充足,气温高,但是缺少雨水,就会影响到农作物的灌浆,自然产量会受到影响。相反,立秋前后来一场雨,不仅可以缓解之前的旱情,还对于农作物灌浆有利,也就为丰收打下了基础。
由此可见,“立秋”还是一个收获的标志,所谓“秋不凉,籽不黄”,“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结顶”,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了。
为什么说立秋之后打雷不好呢?
听老人家说的吧?没什么好不好的,只是因为秋天很少有强对流天气,所以打雷情况很少。老人们比较迷信,认为是不好的预兆,其实不然。
秋天打雷有什么说头吗
立秋打雷,预示着秋天天气干旱少雨。
谚语说:“打雷立秋,干死泥鳅”。立秋这天光打雷,不下雨,往往预兆秋天干旱,缺少雨水。
立秋打雷,预示着秋天预示着秋天炎热高温。谚语说:“立秋响雷,百日见霜”。根据二十四节气特点,等到秋季最后一个季节是霜降,天气已经低于零度,出现寒霜。谚语预兆,立冬之后才出现寒霜,说明秋天比较暖和,还没有霜降降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