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父母:别管太多,别爱太深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我们中国一直讲究中庸之道,待人接物也是要刚刚好。
但唯独在养孩子这个方面,我觉得我们中国的父母“太不中庸”了,舍弃了一贯的刚刚好,想要把孩子的全部都包在自己身上,恨不得自己在孩子身上再长着两双手。
总是认为把孩子照顾的无微不至,不能受一丁点的苦,这样才是一个对的合格的父母。
殊不知,这不但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害孩子。
1父母的大包大揽把孩子养成了废物。
不久前,一个“48岁名校巨婴硕士在家啃老”的新闻刷爆了朋友圈。
48岁的他,从小就是学霸,本科读的国内985,硕士读的是国际常青藤名校,成绩也很优异,可谓是前途一篇辉煌。
但他从6年前回国,就开始每天死赖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天天的还像个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
母亲给她买的房子也让他有恃无恐,之后让她出去工作,他更是一口回绝了,说他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出去工作他适应不了,也不愿意工作。
不幸的是,母亲几年前得知自己患了尿毒症,担心自己死掉以后儿子的生活,就多次让儿子出去工作。
他依然是无动于衷,原本富裕的一家,现在全家人就靠着母亲3500的退休金来维持。
为了儿子知道自己的决心,母亲把自己的儿子告到了法庭。
法院是判母亲胜诉,但他还是不愿工作。
老母亲抹着眼泪说:“都怪我,我教育不对,样样包办,他从小样样现成的,依赖惯了……”
一个48岁的名牌毕业生,原本可以自己应该去闯荡出一番事业了,但确实每天在家里打游戏,靠着父母微博的退休工资来生活,这是多么可耻的事,但自己却没有一点羞愧之心,认为母亲养自己理所当然。
我们对孩子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为他遮风挡雨,却也是遮住了他的独立成长的道路。
其实这也不是特例了,据中中国老龄研究心在城市里,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养小”现象,而有30%左右的成年人是依靠父母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费。
“啃老”一族也是中国独特的社会现象了,正是由于我们的父母对孩子的大包大揽,导致孩子的自立能力越来越差,也越来越依靠父母。
他们原本应该是展翅翱翔的雄鹰,父母的过分的关爱就像是一把剪刀,一点点地剪掉了他们的翅膀。
英国小说家洛克.W.J.说过:越早把你的儿子当成男人,他就越早成为男人。
如果习惯性为孩子包办一切,孩子永远也长不大。如果样样顺着孩子心意来,孩子也永远成为不了一个真正的大人。
过多关心的最后,是逃也逃不过的悲哀。
2好的家庭,夫妻第一,孩子第二。
之前霍思燕和杜江在录一期节目的时候,其他小朋友来他们家玩,嗯哼因为霍思燕对其他小朋友太好了而吃醋闹脾气,霍思燕给杜江打电话,让杜江来做中间人调解。
之后杜江回家,就这个事和进行了调解。
她问嗯哼:“你知道咋们家谁是老大吗?”
嗯哼指向他。
杜江说,错了,咱家的老大永远是妈妈,知道了吗?
最后嗯哼点了点头,说知道了,以后一定听妈妈的。
最后一家三口笑着化解了矛盾。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杜江批评霍思燕,支持嗯哼,将是什么后果。
那大概是:嗯哼以后会觉得有爸爸撑腰就不妈妈的话,妈妈难以和孩子相处,同时也因为爸爸的话,觉得挺伤心。
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才是第一位,爱孩子也不能太满。
我们只有过好自己的生活,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我们也应该是孩子的榜样而不是孩子的保姆。
相关文章
- 父母不想冲孩子发火?请拿走宝妈们这两个成功经验,很有效
- 父母不能把孩子管的太紧,应张弛有度,劳逸结合
- 父母们,请不要搭建孩子心理问题和青少年犯罪的温床
- 父母培养孩子抗挫商,请化于日常生活,而不是刻意制造
- 父母文化水平太高,孩子是啥感受?网友:心酸,研究生都能教
- 父母的一巴掌,很有可能会让孩子永远的离开你。请不要轻视
-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18年,请好好珍惜
- 父母要不耻与向孩子请教问题,这样你的孩子会变得更聪明
- 父母要求太高,易导致孩子出现“自我厌恶”情绪,不如分解大目标
- 父母请一定要“逼”孩子养成这6个习惯
- 父母请不要再对孩子倾述你教养他有多辛苦了
- 父母请信任你的孩子,当你开始信任孩子时,他会带给你惊喜
- 父母请教给孩子勤劳
- 父母责怪孩子的时候,请注意这几点
- 父母起名太随意是什么体验?网友回答:这些年真心不好过
- 请尊重孩子的磨蹭,多数父母都不知道的秘密,看完涨知识了
- 请正视父母的言行举止,真的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三观
- 请系好安全带,先做中国好父母,再让娃做好安全座椅
- 请问各位宝宝父母,你读的最多的绘本是哪一本(哪一套) 最多几遍?
- 请问各位宝宝父母,你读的最多的绘本是哪一本(哪一套) 最多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