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偷偷惩罚“不陪孩子的父母”
1
龙应台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有一次,她去拜访一个朋友。与朋友在院子里聊天的过程中,朋友的大女儿回来了。
那时,她看到的这个女孩子18岁,手里拿支烟、穿着“新潮”,露出肚子,身上还有刺青。那次回家,还带着她的男朋友一起,她男朋友也抽烟、纹身。
两个人窃窃私语、有说有笑,对家里来了客人完全不在意。
龙应台想起,自己第一次见这个女孩子时,她8岁,是个能把清酒上的“日本清泉清酒”和“樱花图”,寥寥几笔,轻松画出来的姑娘。她很惊讶,怂恿她的父母培养她这方面的才能,但总是被一大堆理由搪塞过去——忙、再等等……
没想到,十年之后,一个孩子的人生轨迹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她不禁感慨,原来父母跟食物一样,是有有效期的。
孩子在年幼的时候,是最需要父母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孩子不被陪伴不被关心。
等到长大了,再想教育,已经来不及了,孩子也不会听。
2
去年就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一任行政区长的林郑月娥,在接受电视专访时,谈及自己育儿观。
她说,“两个孩子小的时候,我从来没有请一个工人,煮饭什么事都是亲自做,我觉得这个很重要,孩子要感觉到妈妈是照顾他们的。”
虽然身居高位,她依然觉得“母亲”的角色更加重要;
工作繁忙,总是争取时间一起吃饭,为孩子下厨;
孩子升学到了英国,为了方便照顾,她申请降职调到伦敦办事处。
这些做法,都源于林郑月娥的一个想法,她坚信“用心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尤其是孩子幼小的时候,是非常需要被人照顾的。
所以现在令她无比欣慰的是,两个儿子学业有成,从剑桥大学毕业。虽然长大了,跟自己依然很亲近。
3
对一个家庭来说,有了孩子,就像是有了软肋。
每一对父母,都想把最好的留给孩子。赚更多的钱,买更好的玩具、报更贵的辅导班,为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未来。
但对孩子来说,她们更需要知道的是自己在父母眼中是重要的,她们永远被爱围绕着。
儿童心理学有研究表明,安全感是孩子心灵成长的重要基石,能帮孩子更好地认识世界,并建立完整的人格,而幼年时期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如果在这段时期,父母的爱是缺失的,那孩子就会在这段空白的地方填补上其他东西,变得——
性格自卑内向,没有自信心;害怕亲密关系,缺乏归属感;沉迷于游戏,脾气暴躁,不善表达……
而参与孩子成长的意义在于,他会因为你的陪伴,觉得自己是被需要的、是重要的。
他会因为你曾带着他去认识这个世界,而对世界充满好奇、报以期待。
至此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有勇气、有底气成长出解决问题的能量,去抵达属于自己的荣光。
4
虽然我们都知道陪伴的重要性,但是对很多父母来讲,赚钱养家和陪伴孩子似乎成了两件不可兼得的事情。
毕竟,生活中吃喝拉撒、孩子的教育问题,哪样不用花钱,而赚钱就意味着没时间陪伴。
但陪伴并不是要24小时都围着孩子转,而是抽出一定的时间,心无旁骛地跟孩子一起享受当下的时光,比如:
共读一本书,给孩子讲讲绘本中的故事;
一起吃晚餐,在餐桌上聊一聊身边的小趣闻;
陪孩子画画、搭积木,在她游戏的过程中给予鼓励以及建议……
除了,制定专属的亲子时间,父母更加需要注意陪伴的方式。
陪伴不是管教,也不是保姆式育儿,而是让孩子在平等亲密的关系中交流、成长。
要知道,培养出一个不健康的孩子,是对父母最大的惩罚!
相关文章
- 50年追踪超过一万个孩子:世界正在偷偷奖励那些有爸爸陪伴的孩子
- 世界上不存在叛逆的孩子,只会有不理解孩子的父母
- 世界各国的父母们非常关注的一封信:致我最亲爱的孩子!
- 世界那么大,父母要带孩子去看看,增长见识和阅历对孩子有好处
- 孩子总是大哭不止,别急着训斥,好的父母懂得走进娃的内心世界
- 孩子的坏习惯屡教不改?别只懂得用惩罚,聪明的父母这样做
- 孩子的成长之路,就是不断犯错的过程,父母不能一味的去责备惩罚
- 孩子背着父母偷偷玩游戏,怎么办?
- 父母还在用惩罚来管教孩子吗?代替惩罚的7个技巧,让娃令行禁止
- 9岁女孩留遗书:我后悔来到这个世界!父母该如何教育好孩子?
- 《真爱满行囊》孩子说无法适应这个世界时,父母这么做才能治愈
- 人民日报:15个表扬孩子和10个惩罚孩子的科学方法,转给父母
- 你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会让ta吃苦,过度呵护是父母最大的错误
- 全世界父母和孩子都会喜欢的绘本,到底讲了什么?
- 叛逆问题少年,逆袭成世界首富:好父母,决定了孩子的路
- 在不能打孩子的美国,父母用什么手段进行惩罚教育?
- 教育也有"有效期",父母错过孩子的有效期,必将受到过期的惩罚
- 注重精神世界的培养,帮孩子找到“人生扳机点”,是父母的责任
- 父亲玩手机致车内女儿闷死:世界正在惩罚沉迷手机的父母
- 聪明父母用四步搞定做错事的孩子,效果比打骂、惩罚强很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