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能素质怎么提升?看看专家建议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指导学前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关于健康教育领域,《指南》中指出:
1.健康是指人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幼儿阶段是儿童身体发育和机能发展极为迅速的时期,也是形成安全感和乐观态度的重要阶段。
3.发育良好的身体、愉快的情绪、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能力是幼儿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它领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日常谈论中,我们会说某某人:体能好、身体素质好或者是跑得快、力气大、跳的高等。这些用词转化为书面语就是:体能素质好。体能素质则包括:力量和耐力、协调和灵敏、平衡能力。
体能素质的获得,在于持久的锻炼。《指南》也指出,除了合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之外,适宜的锻炼对获得”发育良好的身体、强健的体质、协调的动作、良好的体能素质“十分关键。
幼儿阶段和其他年龄阶段的锻炼又有不同,他们的体能素质一定也是在快乐的游戏中获得的,游戏是幼儿学习的最佳途径,以趣味性为前提,才能满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而从专业的体能素质锻炼来讲,孩子身体关键部位都需要进行局部的锻炼,才能够获得均衡的体能,如:通过下蹲动作锻炼膝盖的屈伸力量,体测动作锻炼腰腹部的侧向屈伸力量等,所以孩子体能素质的锻炼在强调趣味性前提下也要注重具体化。
《指南》对幼儿体能素质、动作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建议:
No.1 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
运动建议:
1.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如: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等游戏活动。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如: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等活动。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
No.2 力量和耐力
运动建议:
1. 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如走、跑、跳、攀、爬等,鼓励幼儿坚持下来,不怕累。
2. 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多走路、少坐车;自己上下楼梯、自己背包。
细心观察这些运动建议便会发现,其中很多都是生活中随时随地可以做到的。作为家长和教育者,要学会发掘生活点滴的运动价值,创造多种运动机会,丰富孩子的运动条件,让孩子在快乐运动中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 专家建议坐月子适当吃野菜
- 专家建议让音乐教育开发孩子的大脑
- 专家建议:周末夫妻生活可随心所欲
- 专家建议:宝宝的玩具不要超过5件,数量越多对孩子成长越不利
- 儿童处于生长期,选鞋有学问——专家建议科学选鞋助成长
- 吼孩子也不管用了?专家建议:这样和孩子沟通更有效
- 孩子什么时候学走路最好?专家建议这个年龄最合适
- 孩子吞硬币、假装用刀划手指来逃避作业,专家建议:爸爸妈妈应多与孩子沟通
- 想要孩子精神好,睡眠时间少不了,专家建议:不要晚于这个时间睡
- 贝勃定律:孩子变得“关爱麻木”,不懂感恩,专家建议这样引导
- 零食也有“分级制度”专家建议的正确吃零食方法让宝宝快乐吃零食
- 鸡娃还是不鸡娃?育儿专家建议别纠结,这样做
- 幼儿园:园长到底该教孩子学些什么?看看专家的建议吧
- 提升实施能力 巨人树幼儿园邀请专家指导培训研讨
- 孩子上幼儿园有多难?提升幼教老师数量和素质,需要包容的心态
- 想提升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的话,有什么好的建议么?
- 专家们证明幼儿时期知觉的刺激,对智力发展有着重要的关系
- 专家告诉你:娃为啥不想去幼儿园
- 专家对怀孕中期的饮食建议
- 专家对怀孕早期的饮食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