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不能干预孩子交友,意味着放任孩子的社交?平衡点是“融入”

2022-02-12 06:25:23孕产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以后不许跟他一起玩。”下班回家路上,听到一位妈妈对他的孩子如是说。想必这样的台词,在大部分人的童年中同样出现过。养育一个孩子的确是件操心事,连他的社交都成为了父母的焦虑所在。

文|媛妈育儿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以后不许跟他一起玩。”

下班回家路上,听到一位妈妈对他的孩子如是说。

想必这样的台词,在大部分人的童年中同样出现过。

养育一个孩子的确是件操心事,连他的社交都成为了父母的焦虑所在。尤其很多父母在这件事上都尤为谨慎,毕竟孩子的社交圈子也就决定了他们今后的格局和人生。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跟着凤凰走的是俊鸟。

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融入一个积极的圈子,从而奋发图强。而不希望孩子由于交际圈的原因被拉后腿。

​01管还是不管的纠结

大家都知道,干涉孩子的交际,并不是种明确的选择,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控制行径。

■家长凭借自己的直觉一刀切,阻止孩子跟所谓淘气、成绩差的同学打交道,是一种严重干涉孩子交往自由的行为,不仅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影响,还可能破坏他的集体社交观念。

■家长这种所谓的分类,会让孩子也带着有色眼镜看人,会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

■家长的过度干涉,会让孩子形成严重的依赖心理,甚至连社交也交给家长来管理,缺乏自己的思考和意识。被众人唾弃的妈宝男就属于此行列,思想幼稚,丝毫不考虑他人。

■孩子终将走入社会,要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家长可以帮他清理身侧一时,却不能帮他隔离恶意一世。

孩子需要在自己交际的过程中,学会如何防备和应对各种各样的人,这也是成长的必经过程。

总的来说,家长干预孩子的交友是绝对不对的。但出于现实情况的各种考虑,家长对孩子的社交感觉到焦虑是可以理解的,主要都出自以下几种心态:

■孩子的行为表达都尚在可塑阶段,十分容易受到周遭环境的影响。此时如果社交能提供一个积极正面的引导,孩子就能朝优秀的方向发展,反之则可能走上歧途。

■孩子也会存在从众心理,他会有意识地去追求大部分人所追求的东西。当周围的所有朋友,都有强烈的虚荣心,孩子也很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孩子并不是天生就人见人爱,他可能会在社交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如果家长不倾注一定程度上的关注,就可能让孩子处于孤立无援的情况。

可知,理想情况是,孩子能自己选择较好的交际圈子,并在其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以便为日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但现实情况是,在孩子这块未经雕琢的璞玉面前,可能存在机会,也可能存在危险。如果他不能正确地加以区分,就可能一失足成千古恨。

理想和现实有时候往往是存在矛盾的。

​02家长要找到平衡点——融入

但家长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焦虑,也是受到错误认知的影响。不能干预孩子交友,实际上并不意味着放任孩子的社交,这两者的概念是不同的。

与控制孩子的社交相反的另一种极端情况是,家长认为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社交,进而放任自流。

但孩子毕竟还在成长阶段,在社交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父母的引导和帮助。

比如孩子不喜欢主动和小朋友玩;又或者被其他孩子孤立;无法正确交往,常常出现破坏性行为;以及在社交中受到他人的欺负等。

以上这些,都是大部分孩子可能在社交中遇到的困难,如果家长对此不闻不问,就会导致孩子幼儿期的同伴关系发展受到阻碍。

◆幼儿期同伴关系对孩子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要了解同伴关系的概念。这是指在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孩子之间,出现一种相互协作、彼此交流的互动。

从孩子开始上幼儿园起,他们就已经对同伴关系表现出了强烈的需求,这不仅是一种社交需求,更是培养他们兴趣的重要途径。

通过同伴关系的发展,孩子的社交能力也会从简单逐渐变复杂,到最后演变成交互式、互惠式的交往,这是在质和量上的双重变化。

如果能建立得比较顺利,就能巩固孩子的社交技能,并让他与同性别、同兴趣的孩子建立起连接。

如果孩子不能形成稳定的同伴关系,而父母又不能帮助他们找到出口,今后就会出现社交困难乃至社交恐惧症。

可知,对于孩子的社交,父母既不能放任自流,又不能强权控制。正确的做法是,找到其中的平衡点——融入。

​03家长如何融入到孩子的社交圈?

1)当好孩子的第一个朋友

实际上,孩子的社交要比父母想象的还要早,从他们出生开始就已经在进行中了,妈妈就是他们的第一个朋友。

尽管此时的孩子小小的、软绵绵的,甚至不能翻身和说话,但他们会通过自己的哭、眼神等与妈妈进行互动。

只有妈妈给出及时的回应,当好孩子的第一个朋友,才能让他更加安心地探索世界,这也是孩子合群的第一阶段,也可以理解为依恋基础。

2)充分尊重孩子幼小的友谊

对孩子而言,一个亲密的朋友弥足珍贵。

当他在和其他人一同玩耍的时候,玩耍的时间会比平时多出6倍。并且,如果家长能充分尊重孩子这阶段的友谊,他会更容易学会分享。

父母在这其中能起到的作用还有什么呢?两岁之前,孩子们都对熟悉的面孔比较依赖。因而,可以将孩子与他熟悉的小朋友放在一起,更容易促成友谊。

3)教孩子自我保护

虽说孩子之间发生的基本都是小冲突,无需太过认真,家长完全可以放手让他在这种历练中提高人际能力。

但是,也要控制孩子做出一些极端性行为,不去伤害他人,也不让他被他人过度伤害。

教孩子自我保护是一种最基本的态度,如果孩子不会,就需要家长进行引导和传授。

比如表达自己的愤怒和反抗,并及时闪躲,在不会造成伤害的前提下,甚至还手也未尝不可。

当然,最重要的是教孩子除了暴力之外,处理事情的更多方法,比如协商、交换等。如果孩子能在其中学会谈判和沟通,社交能力就能得到极大的提升。

4)利用假装游戏的力量

如果说有什么游戏对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最为有效,那大概就是假装游戏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过家家。

在这样的游戏过程中,孩子能站在角色的角度上思考问题。

而家长要做的,除了跟孩子一起玩之外,还可以问他:“宝宝,你刚才演的是什么呀?”、“你觉得你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跟他一样吗?”

5)欣赏自己、尊重他人

通常而言,两岁以下的孩子更喜欢自己玩,到了三岁开始,才做好准备寻求其余的小伙伴。

当然,如果孩子还没有做好准备,家长千万不要过于焦急地催促。教孩子学会欣赏自己的个性,不强迫他非成为别人家的孩子,是家长的善意。

其次,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合群的人,也应该教会他尊重别人。

同理心的培养并不是一日而成的,家长需要付出很多耐心。,此一定要做好准备。

​6)从孩子的兴趣入手

有时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融入到其他群体中,可能是因为他们所做的游戏并不是孩子感兴趣的。

因而,家长要尽量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比如孩子比较安静,就可以找一个安静的氛围,教他认识兴趣相近的朋友。

干涉孩子社交和对孩子社交不闻不问的家长,都是不合格的。只有做到尽量融入,并帮助和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方向,才能杜绝大部分社交问题。

二胎宝妈、营养师,为大家分享育儿生活中的心得;图片皆源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另外,码字不易,如有个别错别字,请别介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