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真单纯的心也需要被理解啊,家长这样做自会毁了孩子
欢迎来到今天的辣妈日子!
案例:
椅子垫暗藏的爱
陈陈在“母亲节"那天,回家顾不上做作业,翻箱倒柜地找出布和针线,忙了半天,辛辛苦苦地给妈妈缝了个椅子垫儿。他想给妈妈一个惊喜,就把椅子垫儿先藏起来,不让妈妈看见。妈妈下班回家,问道:“写完作业没有?"孩子回答说:“还没有呢。”
妈妈一下来了气:"放学这么半天,你干什么了?"孩子说:“妈妈,今天是母节,我给你做了个礼物。”说着拿出了藏在门后的椅子垫儿。
他满以为妈妈会高兴呢,没想到,妈妈不但没有什么惊喜,反而一手抓过椅子垫儿,说:“你弄这玩意儿干吗,不写作业!”边说边把孩子忙了半天好不容易做好的椅子垫儿给拆了。
分析:
陈陈当时便气哭了,他的心情可想而知,他对妈妈的一片爱心被妈妈粗暴地伤害了,他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给妈妈缝椅子垫儿,也许长这么大,他还从来没有为妈妈付出过这么多的劳动,他多希望妈妈会因为他变得懂事而高兴。
他在一针一 针缝椅子垫儿的时候,一定想象妈妈回家看到这份特殊的礼物时的高兴劲儿,可万万没想到妈妈会这样。他大失所望,对妈妈的爱,一下子转为了怨恨,恨妈妈不懂自己的心,蔑视自己的心意。
孩子给妈妈亲手缝椅垫儿的意义远不止于孩子会劳动、会干活儿了,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人的情感上,在孩子的一针一线中浸透着孩子对妈妈的爱和关心,浸透着孩子对妈妈的感情回报,而粗心的妈妈却将母子双向情感交流的良好机会给抹杀了。
到底谁出了问题
相关调查显示,约有七成的家长感觉到自己根本不了解孩子的心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奇怪的事情。因为尽管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但相当一部分家长在孩子面前家长作风派头十足也基本上是客观事实,而孩子们除了需要满足物质生活,更需要满足精神需求。
“问题儿童"之所以会越来越多,主要原因并不在孩子,而在于家长,因为一些家长不但没有充当孩子的朋友,反而在用一些不良行为对孩子施加着影响,这就是所谓“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
爱孩子先要懂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由两个人集合而成的,一个是“好孩子”,另一个是“坏孩子”,“好孩子”是指孩子身上与生俱来的潜力,优点、长处和家长希望在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美好事物;“坏孩子”是指孩子身上的缺点、短处和家长不希望孩子身上发生的一切不美好事物。懂孩子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在唤醒“好孩子” ,而不懂孩子的家长往往会在“爱心”的氛围中逼出“坏孩子”。
父母爱孩子不容置疑,但爱却为何起到了相反的作用?根本原因就在于父母不懂孩子,不会爱孩子,习惯于站在自己的角度来要求孩子,整天不停地唠叨,不断地抓住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加以指责、抱怨,逼着孩子立刻纠正,久而久之,便造成孩子的压抑和逆反。
父母培育孩子一如农民种庄稼,只有遵循庄稼生长的规律,适时浇水施肥,才能获得丰收,爱孩子的家长,只有掌握了孩子成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了解孩子独特的个性特点,读懂孩子,才能使洒在孩子身上的爱得到相应的回报。
总结:
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已具备了灵敏的接受并感知外界信息的能力,他们对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语气都能感觉到,并做出迅速的判断:你对他是爱还是不爱?是尊重还是不尊重?然后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果父母总是把自己对事物的判断强加给孩子,置孩子的自身需要于不顾,不尊重孩子,完全忽视孩子的权利,那么结果只能导致孩子越来越叛逆,亲子之间的矛盾也会因此而被激化。
一个真正懂孩子的家长,一个能用微笑和激励去照亮孩子生命历程的家长,是孩子心中永远靠得住的大山,孩子会因为拥有这样的大山而产生安全感,产生力量,自信、勇敢地走上自己的人生道路,真正接纳自己、身心和谐的家长,就能不断进步,就能给孩子创造一个最好的成长环境。养育孩子的过程是人生的又一次轮回,又一次成长机遇,你可以不是天才,但却可以成为天才的家长,在伴随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的生命价值也会因此而得到极大的提升。
今天的辣妈育儿就跟大家分享到这了,想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欢迎大家关注辣妈,我们下期再见!
相关文章
- 孩子的心独立而完整,家长爱的教育需要更多理解和宽容 文/王珉
- 孩子被骂很开心?不是精神有问题,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找爱心理”
- 家长们,请您别做性别“刻板印象”的拥护者,小心毁了孩子的人生
- 家长走不进孩子的内心,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3招破局家庭困境
- “妈妈,我长大要做超人”,孩子太天真,家长要懂支持的适度性
- 同伴压力迫使孩子做决定?这是为什么?家长又该怎么理解孩子?
- 想要成为合格的家长,就要先学会理解孩子,不妨从这几点做起吧
- 孩子不想上学?很正常!关键在于家长如何理解与调整
- 孩子不愿分享玩具不一定就是自私,拒绝“自私”标签,家长要理解
- 孩子不打招呼就是没礼貌?很多家长理解错了
- 孩子做事情半途而废?家长可在生活中用四招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 孩子哭妈妈就心软?各位家长别那样做,这几个道理要早明白
- 孩子对家长本能跟随,不是单纯的模仿行为,而是毛毛虫效应的体现
- 孩子气质不同,决定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互相理解亲子关系才融洽
- 孩子爱顶嘴,家长不是骂就是打,家庭教育不当小心毁终身
- 家长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孩子理解力的培养和教育
- 家长喜欢的国学课,孩子却很难理解,老师用骨牌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 家长心胸会影响孩子三观,父母遇事别冲动,应给孩子做好榜样
- 家长无法理解孩子,就别随意对待孩子“怪癖”,避免抹杀孩子天赋
- “别玩玩具了,来下来吃点东西吧”家长这样做不知毁掉了多少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