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路上,我太难了!”其实,方法很关键,这3大法宝值得借鉴
在我们身边,经常看见别的娃聪明、伶俐、乖巧,可爱,心里总是羡慕不已!于是,生娃前,看着别人家那奶香软糯的娃娃,恨不得马上自己也要生一个来玩玩。
当有一天,一不小心自己真的就生了娃,这个时候才知道原来生了娃,并不是当初所想象的那样,感觉自己简直就是“入了坑”
在娃小的时候,必须整天都要围着屎、尿、屁转,当娃长大了一些后,又会经常被气到原地爆炸,每次都会在心里默念:
是我亲生的、我亲生的、我亲生的,只有这样才能强迫自己忍住怒发冲冠的那一声狮子吼。
难道就真的没有一种好的办法来让娃听话一点、配合一点呢?其实,只要通过自己细心研究,借鉴一些有关家庭育儿教育的知识,结合自已娃的个性特征,完全是可以让孩子的一切行为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种育儿好方法——应用行为分析
什么是应用行为分析?▼
应用行为分析法(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简称ABA),是指将任务(即所要学的知识、技能、行为、习惯等)按照一定的方法和顺序分解成一系列较小的和相对独立的步骤,然后采用适当的强化方式,进行训练,直到独立完成任务。
自从1993年以来这种应用行为分析法在美国越来越广泛地受到教育界的注意。在莫莉思1993年所写的《让我听你的声音》书中,讲了一个有两个孤独症孩子家庭,矫治孩子的方法。他们看了罗瓦思1987写的一篇文章后决定按照他的方法建立家里的强化训练项目,他们的结果显得十分成功。
因此现在美国很多家长和专家都在讨论这个教法,我们知道,万事皆有因,有因必有果。学会叫“妈妈”的宝宝,都知道每次念出这个“魔咒”,妈妈们就会很快的出现,而且还会及时来满足他的需要。
就像我们平常在生活中一个人挠痒痒,那是因为他被蚊子叮了,当挠完了,那种痒感就会得到一定的缓解,所以下次如果身上再痒的时候,仍就第一时间的会想到还会去进行挠痒。可见,前因可以引起行为,后果却可以影响行为。
注:A(Antecedent):指前因;B(Behavlour):行为;C(Consequence):后果。
这是否听起来好像还有点复杂?那让我们来看几个最简单的例子:
一、为了买奇趣蛋,孩子躺地打滚3岁的男孩成成,正在收银台下不停的到处打滚,原来他是想买个奇趣蛋,但是奶奶当时并没有买。于是他就开始嚎啕大哭,后来索性爬在地上滚来滚去,连地板都几乎被他擦干净了,引得周围好多人都在围观。再后来,由于奶奶觉得再这样下去,面子就过不去了,于是就只好妥协,赶紧给孩子付了奇趣蛋的钱。成成立马起来蹦蹦跳跳的就走了。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ABA应用行为分析”法来对孩子的这一行为进行分析:
孩子躺地上进行打滚,这是我们所看到的行为,那这个行为的前因就是因为孩子和奶奶一起去了超市后看到了一枚奇趣蛋,然后这个行为的后果就是他得到了奇趣蛋。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有听说“隔代亲”,一般来说,老人家惯孩子就是属于这样的,孩子们通过这种强烈的表达方式以此来让大人们招架不住,最后就能得偿所愿。
其实,正是由于奶奶那最后的妥协,结果却强化了孩子的躺地打滚。久而久之,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他还会用这招来“对付”大人。
【当遇到这种情况后,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及时阻断前因
在上述事例中,如果说成成没有去超市,而是去了图书馆,那他就不会出现在收银台下面到处乱打滚的现象;如果他刚吃了好多甜食,或者刚吃饱饭的话,那他就不会想着要去吃奇趣蛋……如果像这样去除了行为所发生的土壤,那么行为就难得出现。
2. 改变后果
如果说成成奶奶可以无视孩子的哭闹,坚持就是不给买,那么孩子的这种行为就得不到所谓的“奖赏”。最终孩子就会知道采用哭闹打滚的这一套对奶奶来说是没有任何效果的,那他在下次就不会再这样故技重施了。
3. 更换行为
这是我们最想看到的:其实成成可以跟奶奶好好诉求,表达出他想吃的心情,如果能再向奶奶表达一下“最爱奶奶”之类的言语,那奶奶一定会高高兴兴的给他一个奇趣蛋,通过这种更换行为的方式,轻松快乐的就达成了他想要的目的。
二、妹妹出生后,大宝成了吃饭“困难户”小宇今年6岁了,最近家里增添了一位新成员,小妹妹出生了。小宇很是喜欢妹妹,经常有事没事总是喜欢爱逗妹妹,家里人都夸他是个非常懂事的,又心疼妹妹的好哥哥。
但是,只要一到吃饭时间,小宇不是去上厕所,就是要玩玩具,以前吃饭很听话的,可现在一口饭含在嘴里半天也咽不下去。而且还吃得比以前少好多,为此,爸爸打骂装兼施,可就是不见有啥成效。
其实,在中国,像这种的二胎家庭在每天的生活中,总是会碰到这样类似的常见问题,就是当小宝出生后,老大就会变得越难管理了:以前能做的可现在却不会了,以前很懂事听话的,可现在却总是淘气捣蛋,甚至有的孩子在平时的生活里连大小便都控制不好了。
其实,行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获取关注。对于那些新添丁的家庭,本身照顾新生儿就已经是焦头烂额了,所以就难免造成对大宝分身乏术。很多的家长却总是寄希望于当有了弟弟妹妹以后,大宝就会不断的长大,慢慢的就能够替父母分担辛苦。
殊不知,二胎家庭对于大宝们来说,弟弟妹妹的到来,虽然对于爸妈来说是一种无比的幸福,但对他们来说,却是抢占了他们那原本大部分来自父母的关注和关爱,所以最终他们就会使出各种各样的方式来重新抓住父母的心重新获得父母更多的关注点。
在家庭育儿过程中,由于父母太忙了,于是孩子的乖巧就会很难得到关注,所以Ta就会开始变得捣蛋起来:以此来证明,孩子在父母心目中的地位,至少你在生气的时候心里只有我,没有弟弟/妹妹。
【当遇到这种情况后,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多关注,勤表扬:
去除前因,要知道哪怕他当了哥哥,他依然还是个孩子,作为一个没有基本生存能力的孩子,获得亲人的充分照顾是每个人生存所具备的本能。
2.忽视问题行为:
改变后果,其实,孩子无非就是想要获得更多的关注感,这种打骂训斥都是对他的全情关注,所以谁认真,谁就输了。因此你必须要忍住假装没有看到,对于一个孩子来说,如果他没了观众,自然而然的就不会再继续的作下去了。当然也是要视具体的情况而定的,要是孩子所使用的是带有伤害性的行为动作时,那就需要另当别论了。
三、孩子一写作业,家里就鸡飞狗跳小玲今年刚开始上二年级,作业就慢慢的开始多起来了,几乎每天晚上不到十点是写不完的一样,有一次爸爸说,他往那里一坐,就看见小玲玲在哪一会抠抠鼻子,一会又要摸摸头发,一会抓儿又要去耳挠腮……就这样很快10分钟就过去了,于是爸爸就忍不住开始咆哮,然后孩子便会收敛一会,她就写两笔,不过没几分钟后,就依然这样的反复循环。
在家庭育儿历程中,有这样的一句经典的形容:
“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为什么孩子只要一到写作业时就会那么磨蹭呢?
● 写作业的时候,有父母的陪伴是孩子想要的
● 写完作业不能出去玩,也得不到什么奖励
●作业写得快,家长觉得孩子有余力,可能会给他报更多兴趣班、辅导班,或者安排更多其它的作业内容,这样一来自己就没有可以玩耍支配的时间,没有快乐玩耍的时间,他为啥要快快的写作业呢?
【当遇到这种情况后,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1.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写作业时不陪伴。
在家庭教育中,要善于给孩子一定的机会去学会对自我负责的意识。每天的作业,如果孩子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完,妈妈就不检查签名,就让他自己第二天去跟老师解释。让他自己去面对老师,这样做既减少了孩子因为享受家长陪伴的故意拖拉,同时也让家长能抑制住自己的火气,眼不见为净,从而也创造了家庭的和谐氛围。
2. 奖励抓紧时间写作业的行为。
孩子之所以写作业拖拉,主要是因为他觉得写完作业后,没有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那么,就针对性的作些教育方法的改变,让孩子写完作业之后的时间,留给他自己去进行自主的安排,时间Ta说了算。从安排自己的时间开始,逐渐学会对支配时间管理,久而久之孩子就会逐渐长成为一个自我负责的人。
【小结:】通过对以上具体事例的了解,相信大家已有了基本的认识,改变问题行为总结起来就是如下的3大法宝:
阻断前因
改变后果
建立替代行为
在家庭育儿路上本就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在此漫长而短暂的过程中,出现一些磕磕绊绊确实是在所难免的,所以,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今天,在社会整体飞速向前的今天,作为每一位合格的父母,都应该要努力的学习,争当做一个学习型的家长。
当您在家庭育儿过程中碰到孩子的行为问题时,不防冷静下来,认真的分析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前因后果,参照本文的事例,相信大家就会有新的答案。
育儿的路上,也愿您能和孩子产生更多的共情,共感!
相关文章
- 科学育儿:面对孩子“分离式焦虑”,这4种方法值得父母借鉴
- 育儿心经,在育儿的道路上要选择合适方法,不要走弯路
- 育儿方法很关键,重点就是两个“基本点”,你不得不知的育儿知识
- “散养式育儿”不值得提倡?契合娃的成长特点,因材施教才是关键
- 一位清华学霸妈妈的教育方法,值得广大家长借鉴、参考
- 医学博士妈妈的育儿计划详解~(优秀家长经验,值得借鉴)
- 孩子哭闹不愿上幼儿园,这位宝妈用了这个方法,值得家长们借鉴
- 孩子在学校被人打怎么办?一位宝妈自述处理方法,值得家长借鉴
- 小意境大智慧,这些家教方法值得借鉴!「飞鹰爸爸」
- 新手爸妈带娃难?育儿专家:这4条带娃经验,值得家长借鉴
- 这8种世界著名的孩子教育方法,你值得借鉴
- 借鉴世界顶级企业家决策方法,解决家庭教育分歧,太有效了
- 值得孕妇一试的胎教方法
- 值得学习的育儿经验,让你的孩子从小有修养
- 值得让孩子训练的十大科学的学习方法,送给宝爸宝妈们
- 育儿 | 湿疹可大可小,内附方法在家可操作
- 育儿关键词速查速学
- 育儿新方法的分析
- 育儿的路上这些事,如何在生活当中保护孩子的安全感呢?
- 育儿盘点:我和两个宝宝的阅读书单分享,新手妈妈爸爸可以借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