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幸福的样子,我知道这就是幸福家庭的模板
现在很多家庭教育都是"丧偶式"的,这是孩子们的不幸,也是家庭的不幸,甚至整个社会和民族的不幸。为什么呢?家庭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相信大家都很明白,"上梁不正下梁歪""将门虎子"等等都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一生的重要影响。"养不教,父之过"家庭教育又重在父亲。虽说时代不同了,父亲和母亲说到底还是有差别的。网络有很多父亲带孩子的图片,虽说有许多笑点,但也展示了父爱与母爱的根本区别。缺乏父爱的孩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妈宝",不管男女!或者是另一个极端"女汉子"。国外许多家庭即使父母离婚了,任何一方也不会缺席孩子的教育。俄罗斯导演安德烈·泽亚根索夫执导的《回归》,讲的便是一个离异家庭。
单身母亲认识到父亲的缺席使得两个儿子(尤其是小儿子伊凡)的成长出现了问题,于是让他们的父亲来和儿子们相处一段时间。为了在极短的时间里培养儿子们的男性气概,父亲于是设计了一系列的"课程"来训练他们,希望通过这些课程,儿子们能够在极短的时间里转变为真正的男子汉。
对于我们来说,当下有什么比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更重要的呢?
《照顾爸爸》通过一个孩子的角度,给大家展示了一位悉心照顾女儿的好父亲。
作者,英国伊芙.柯伊。
伊芙·柯伊总是喜欢画画。 她在爱丁堡大学学习动画,毕业之后为世界顶尖的"定格动画制作者"英国阿德曼动画公司(Aardman Animation)工作。当伊芙成为妈妈之后,她经常陪女儿去图书馆看童书,由此伊芙迷上了图画书。之后,伊芙在著名的剑桥艺术学院获得了儿童插画硕士学位,而《照顾爸爸》是她的第一本图画书。
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女孩儿从早上一睁眼就开始"照顾爸爸",起床、刷牙、刮胡子、吃早餐、运动、购物等等。女儿很快乐,爸爸也很幸福,特别温馨的一个故事。
1、因为"被照顾",所以"要照顾"。"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一种无奈。父母双方无人照顾的孩子才早早学会了做家务,"照顾"家人。70后农村的孩子大多是这样的,那时候父母忙着挣工分,家里姊妹比较多,老大充当"父母"角色,照顾弟妹、洗衣做饭、打扫庭除、喂鸡喂鸭……甚至照顾爷爷奶奶。或者是离异家庭,母子或父女相依为命,孩子照顾家长;又或者双亲中一人存在酗酒、吸毒、赌博、抑郁、家暴等等问题,而另一方坐视不管或不敢管,孩子主动承担任务。总之,用当下的视角来看,这都是特殊情况。
《照顾爸爸》中的小女孩儿生活是很幸福的,这种满满的幸福可以从女孩儿的语言中强烈的感受到。
这是威廉,我的小男孩。今天,我是她的妈咪。威廉可不会赖床,他要早早起来。我帮他刮胡子,穿衣服。我做了早餐,他最爱吃的牛奶麦片。
从语言来看,女孩子内心充满自豪:我可以做妈妈了。她做事情的出发点都是"威廉"而不是自己。真的很像是一位妈妈!这种语言哪里来的?很显然是跟妈妈学的,平时她就是这么被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的,认为照顾人是很幸福的事情,所以才想着要做幸福的妈妈。小女孩儿是主动和父亲互换角色的,并不是出于无奈,时间只是一天。这种行为相当于是一种游戏,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个阶段。女孩子天性中就有的母性促使她这么做,就像女孩子天生喜欢布娃娃,喜欢做母亲,百玩不厌。只不过在这个故事里,小女孩儿的娃娃是爸爸而已。
2、 因为爱你,所以喜欢被你照顾。都说女儿是爸爸的小情人,在这个故事中爸爸是非常乐意被"照顾"的。尽管很早很早被女儿从熟睡中"折腾"醒;尽管需要跪在地上被女儿刮胡子;尽管女儿把牛奶和麦片弄洒了;尽管非常卖力的被女儿出去运动;尽管被照顾的手忙脚乱;尽管很累很累,爸爸全程没有一点嫌弃、不耐烦。真的是一位好爸爸啊,读着读着忍不住要落泪了。这个爸爸真的就像是手中的那个布娃娃,让做什么就做什么,让怎么做就怎么做;又像是童年的玩伴,配合的真是默契啊!
因为他是一位出色的爸爸,他爱女儿,他知道孩子需要什么,他懂得孩子的成长需求。
"他只想做好一件事,而且,这可是件不简单的事。威廉只想当我的好爸爸。"
能够让孩子产生这种感觉的威廉确实是一位好爸爸。
在生活中有多少父母能做到这些呢?
拿典型的会教育人的教师来讲吧,多少人当初选择和教师结婚就是因为可以在孩子教育方面省点心,认为可以占点优势。可是,大部分教师子女都吃妈妈或爸爸学生的醋,因为他们对学生比对子女好。教师的配偶也在心中大呼上当!
教师一方面做家校共建,劝别人家的父母做好孩子的家庭教育,却不经意间忽略了自家。
其他行业就不必多言了,可以错过几个亿,但真的不可以错过孩子的成长。
3、 因为爱你、懂你,所以允许你这么做。或许你要问:妈妈哪里去了?
妈妈就在家里,妈妈就在父女旁边,妈妈就这么容忍他们"折腾"。
故事里,女孩子没有提到妈妈,但从图画中我们可以看到妈妈。早上,爸爸和妈妈在熟睡中,小女孩爬上父母的床,叫醒爸爸。妈妈自然也被弄醒,没有生气。女孩儿给爸爸做早餐,妈妈快闪,没有怨言。之后的画面里只有父女,没有母亲,也就是说妈妈完全淡出了女孩儿的视野。妈妈全程没有"不平衡"。
我见过的妈妈都是焦虑的,很少有这么悠闲的。我也猜想过,她是否不负责任,这样一个近乎不存在的妈妈是不是有什么问题。读完整本书,我才明白,这位妈妈做得恰到好处。在那一天,就是需要妈妈退出。小女孩儿是威廉的妈妈,小女孩儿那一天只想做妈妈,不想做女儿,不需要一个妈妈。作为妈妈,还有比隐退更好地选择吗?你看,妈妈是多么开心啊,脸都笑红了。
小时候,你有没有翻箱倒柜做过角色扮演?我有,我把妈妈姐姐地衣服翻出来,床单翻出来,带流苏的围巾翻出来,总之,各种翻、各种折腾,然后和小伙伴一起学着戏台上演员的样子唱大戏。每次,都被妈妈各种骂;每次,都不改。因为这就是成长。
故事中小女孩儿地妈妈太伟大了,她地退出是最高明的成全。
我们大部分家庭教育地问题在哪里?父亲不懂得参与,母亲不懂得退出。
《照顾爸爸》,看起来像是一个玩笑,就在这貌似玩笑的一天里,小女孩度过了美好的一天,完成了一次重要的成长。这样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隐藏着很深的教育哲学。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内心充满善意和爱意,这样的孩子内心充满着力量,具有满满的正能量。这样的父母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爸爸适时地参与,妈妈适时地退出。这样的家庭就是我理想的幸福家庭。
相关文章
- 幸福家庭的秘密:与其花钱教孩子,不如栽培你妻子
- 家庭关系:张歆艺,一个将婆媳关系处成教科书模板的女人
- 家庭聚餐享受幸福时光:关上电视、不教训孩子
- 幸福女性课堂“家庭教育”系列沙龙:新时代我们如何做父母
- 幸福的家庭是都有一个好爸爸
- 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好爸爸
- 幸福的家庭,都有一个这样的妈妈
- #聊中国式家庭教育#穷人家的孩子长大后变成了什么样子?
- “不是爸不帮你,是你妈我惹不起啊!”爸爸越怂,家庭越幸福
- “丧偶式育儿”是多少家庭的噩梦,家长这样做,还孩子幸福童年
- “幸福陪伴 静待花开”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顺源社区家庭教育活动
- “延迟满足”不适用所有事情,父母适当满足孩子,家庭幸福感更强
- 《照顾爸爸》:爱模仿的孩子是一面镜子,照出一个家庭的样子
- 一个家庭是否幸福,看孩子跟人的说话方式就一清二楚,瞒不过去
- 一个家庭的幸福程度,只需要看孩子跟人说话的方式?细节体现一切
- 一张成绩单引发的血案:怎样的家庭环境才能培养出幸福感的孩子
- 不能不说,有爸爸妈妈参与的家庭读书会,这样的孩子太幸福
- 两个女儿的家庭幸福吗
- 中国式家庭幸福 死于辅导孩子学习
- 为什么头条上的唐氏儿家庭都很“幸福”?为什么怀孕的时候出不做唐筛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