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教育有多可怕?家长的心有多宽,孩子的世界就有多大
1
开往南京的火车启动不久,一位工作人员前来查票,发现我对面铺位的母子仨只有一张票,便严肃地警告:一个大人只能带一个孩子,另一个孩子得补票。年轻妈妈轻轻地“哦!”了一声,并未起身。
列车员扭头看了看两个可爱的孩子,小声提示说:“下车时你自己看着办吧,按规定一个大人只能带一个孩子。“说完转身离去。
旁边的小女孩机灵地向我求助:”阿姨,下车的时候,我跟着你走,好吗?“
我诧异她的冰雪聪明,狡黠地笑道“怎么?想让我违反规则当骗子?帮你们逃票吗?“
小女孩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妈妈接茬说:”阿姨不是骗子,是帮我们。“
我只得默认。
晚上睡觉时,我看娘儿仨只有一张小床,便让小女孩跟我挤挤,可小女孩却执意不肯。妈妈只好安顿两个孩子睡下,自己到过道椅子上坐着。
半夜里,我被惊醒,困顿的妈妈先是把睡熟的孩子抱起来,放在我的床头,一会儿又担心孩子跌落,把被子铺在地上,让孩子睡到地上,自己上床安心地睡去。
终于,天亮了,孩子们懵懂睡醒,妈妈一脸倦容。因为生活窘迫,她宁愿吃苦省下这一百五十元车票钱。
我佩服她的吃苦精神,可是,这一百五十元换来的不仅是一晚上的劳苦折腾,更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贪小便宜的侥幸心理,无视规则的自由主义。
省下的是一张车票钱,毁掉的却是一个人的诚信。比贫穷更可怕的是贫穷教育。
2
李开复在《世界因你不同》一书里说:
一个人的可贵,在于他是一个诚信和负责的人。如果不具备这样的品质,不但会丧失很多宝贵的机会,也会让周围的人接二连三的失望。
有一个在德国的中国留学生,毕业时成绩很优秀,但在德国求职时,却被很多大公司拒绝。
于是他选了一家小公司求职,没想到仍然被拒。德国老板给这位留学生看了一份记录,上面有他乘公共汽车被抓逃票三次的经历。
在德国,逃票被查到的机率是万分之三。一个人居然有三次逃票被抓的经历,这在严谨守信的德国人眼里是多么的不诚实,不可饶恕。
这个故事有点老,却是一个经典的反面教材,孔子云“人无信不立。”没有诚信的人,无法立足于社会。
贪小便宜,漠视规则,不讲诚信,贫穷教育带给孩子的伤害远不止这些,无形中形成的孩子内心的匮乏感、自卑感,以及不安全感,将给孩子带来一生的阴影。
就如朋友小颖,她和所有女孩子一样喜欢穿漂亮的衣服。可是母亲怕她爱慕虚荣,也为了节俭,总是给她穿哥哥的旧衣服,把她打扮得灰头土脸,以至于常遭同伴的嘲笑而深陷自卑。
长大后的她,尽管出落得漂亮,可内心的自卑和不安全感一直与她如影随形。
亲朋好友们不明白她为什么总是一幅假小子的打扮,殊不知这是她掩饰内心的自卑和安全缺失的一种心理需求。
3
想起一部温暖而有趣的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小查理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一家七口挤在一间破旧的屋子里,每天以清淡的甘蓝汤裹腹。
一天,小查理意外地得到一张金制的参观券,成为第五个拿到参观券的幸运儿,不仅可以参观镇上一家全世界最大的旺卡巧克力工厂,且参观结束后,还能得到足够吃一辈子的巧克力糖和其他糖果。
当全家人都替他感到高兴时,善良、懂事的查理却想着用这张金奖券换五百美元,以解全家温饱。可是,处于贫穷底线的家人,并没有被五百美元所诱惑。
爷爷说:“这张金奖券全世界只有五张而已,以后再也不会有了,只有傻瓜才会放弃金奖券要钱那种俗气的东西。“
在爷爷的陪同下,查理来到巧克力工厂,开始了一场神秘莫测的冒险之旅。然而这场冒险之旅却给查理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他的诚信、守则使他克服了种种诱惑而到达终点,赢得了工厂主人旺卡的信任,获得巧克力工厂的继承权,带着全家人一起与旺卡先生住进了工厂。
故事中的查理不幸地降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但他的童年并没有因贫穷而灰暗,相反家长们的乐观和开朗,希望和爱深深感染了他。
面对贫穷积极乐观的态度,从小养成的善良、诚信和自律,使查理成为笑到最后的幸运儿。
家长的心有多宽,孩子的世界就有多大。家长的格局决定孩子的未来。
4
孩子的内心是富足或贫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的心态,与家庭贫富并无太大关系。
无论生活如何,父母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不经常向孩子灌输“贫穷”意识,让孩子身心健康,内心丰盈,富足,便足以抵抗人世间的风风雨雨。
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再苦,也要微笑着告诉孩子:一切会好起来的,只要我们努力。请收回对待生活和金钱的沉重感及匮乏感,千万不要用贫穷教育束缚孩子未来。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 收获一种命运。
来源:儿童心理课堂
版权声明:以上内容转载仅为分享,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如认为侵犯版权,请及时告知,小编将在24小时内删除。谢谢支持!
相关文章
- 孩子的心独立而完整,家长爱的教育需要更多理解和宽容 文/王珉
- 世界最伟大的四大教育法则(家长看看)
- 世界欠电视一句“对不起”,教育专家告诉你,孩子看电视的好处
- 可怕的2岁叛逆期,原来是全世界孩子的“通病”
- 孩子7岁前,家长要做3种受挫教育,别让悲剧成为孩子"自尊保护伞"
- 孩子不愿做家务,还总是丢三落四,家长该如何引导和教育他们?
- 孩子从没输过,家长很骄傲?睿智妈妈却知道怎么教育孩子面对输
- 孩子在学校经常被欺负,跟家庭教育有直接关系,家长不妨看一下
- 孩子在幼儿园很独立,回家就原形毕露,最主要是家长教育方式
- 孩子天生好奇心重,当孩子提问题时,家长该如何应对和教育呢?
- 孩子如何利用周末时间逆袭而上?亲子教育要有度,家长要正确引导
- 孩子打架,家长在群里开撕: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 孩子气质不同,决定家长不同的教育方式,互相理解亲子关系才融洽
- 孩子爱顶嘴,家长不是骂就是打,家庭教育不当小心毁终身
- 孩子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家长不可鲁莽行事
- 孩子的自我教育,是在以他们的本能直觉,找到通往内心世界的道路
- 孩子被打后,家长与其教他打回去,不如试试“ICPS”教育方法
- 孩子,比懒惰更可怕的是低质量的勤奋!家长注意到了吗?
- 家长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加强对孩子理解力的培养和教育
- 家长应该怎样教育孩子文学修养看看老师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