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野菜 白蒿 山上野白蒿中药名叫啥

2022-12-26 19:17:07孕产
野菜 白蒿,野菜小白蒿怎么做好吃材料蒸白蒿,蒜几瓣,花椒,各色调味品适量做法1.先来说说蒸白蒿的做法,很简单。白蒿洗干净并控干水分,不能湿哒哒的哦。拦着切几刀,不让它太长。然后开始一边抖动一边往白蒿上撒面粉,直到均匀的都裹上一层面粉。再撒一些盐,蒸锅里要铺上笼布防粘,上汽后蒸熟即可。此时的蒸菜已经可

野菜小白蒿怎么做好吃

材料
蒸白蒿,蒜几瓣,花椒,各色调味品适量
做法
1.先来说说蒸白蒿的做法,很简单。白蒿洗干净并控干水分,不能湿哒哒的哦。拦着切几刀,不让它太长。然后开始一边抖动一边往白蒿上撒面粉,直到均匀的都裹上一层面粉。再撒一些盐,蒸锅里要铺上笼布防粘,上汽后蒸熟即可。此时的蒸菜已经可以吃啦~如果想吃炒的,就往下看哈
2.大蒜切末备用
3.锅中放比平时炒菜多一些的油,烧到六成热的时候放十几颗花椒,炸出香味后捞出
4.下蒜末
5.立刻下蒸菜翻炒
6.炒一小会儿,放糖
7.加胡椒粉
8.看蒸菜表面金黄收缩,可以放盐
9.往锅里喷两次水,冒出蒸汽来,就可以出锅了~~

野菜 白蒿

白蒿不能和什么野菜在一起吃

白蒿不能和太凉的野菜一起吃,因为白蒿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主治肿热咳嗽;咽喉肿痛;也不能生吃。
白蒿可以,做包子或者饺子陷,还可以掺进玉米面蒸窝头,还可以清拌豆腐,也可以蒸熟了吃。
扩展资料



白蒿有什么食用禁忌
1、适宜人群: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的功效,久服轻身益气耐老、面长年。还可治疗风湿寒热邪气,热结黄疸等疾病。治通身发黄、小便不利、降低头热,去伏瘕、通关节、去滞热、伤寒等。
2、不适宜脾胃虚寒者服用。经期女性禁用,经期忌寒,本品性凉,不宜服用。
3、白蒿副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野菜 白蒿

山上野白蒿中药名叫啥

野白蒿中药名为茵陈,味苦,辛,性寒;入脾,胃,肝,胆经。具有清热除湿,利胆退黄的功效。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肝炎,黄疸型肝炎,胆囊炎,湿疹瘙痒等。
祝您生活愉快~!

野菜 白蒿

白蒿的吃法

白蒿两蒸 一菜两吃味不同

第一步,将白蒿去掉黄叶、老叶和根后,用清水洗净。
第二步,用淘菜筐将白蒿沥干水,然后裹面,蒜蓉白蒿只需裹白面即可,红枣白蒿则需要在白面里加入少量黄面,并与洗净切片的红枣裹在一块儿。
第三步,将拌好的野菜分别上笼蒸,蒸至五六分钟时,用筷子翻搅一次,然后继续蒸10分钟即可出锅。
红枣白蒿出锅即食,蒜蓉白蒿出锅后还需加入蒜蓉调料,蒜蓉调料由蒜泥、酱油、香醋、小磨香油、味精、盐、纯净水调制而成。

白蒿是什么

  药名:白蒿   别名;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蓬蒿、大白   蒿、大子蒿、臭蒿子、山艾、大头蒿、苦蒿   汉语拼音:bai hao   英文名:Herb of Sievers Wormwood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teimiaisia sieuersiana Ehrhart ex Willd. [A.maxa DC.; A. korana Nakai; A.chrysolepis Kitag.; Ab-sinthium sieuersianun Bess.]   功效分类:解毒药;补益药   性味:味苦;微甘;性凉   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药理作用:从其中分出的倍半萜γ-内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在体外有抑制作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或研末。   出处:《中华本草》   科属分类:菊科   功效: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拉丁文名:Herba Artimisiae Sieversianae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地。   采收和储藏:夏、秋间开期采收,鲜用或扎把晾干。   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山东、江苏等地有栽培。

清明节野菜白蒿冷冻后还能吃吗?

只要冷冻时间不超过一个月就可以,但是建议您别那么做,因为冷冻么可以让新鲜的生野菜中的许多营养元素流失,再拿出来之后吃,达不到营养元素的最好的时间,所以能及时吃新鲜的就吃新鲜的,希望对楼主有帮助

白蒿能天天喝吗

是药三分毒,对于健康的身体肯定没有好处。白蒿煮水喝治疗甲型黄疸型肝炎有一定效果。但也不可长期服用,因为白蒿味苦、寒性较大,所以长喝会有害处。
脾胃虚寒者不适合服用哦,可能会有不适的症状。脾胃虚寒的人可以试着喝一喝姜茶,能改善脾胃哦。如果有喝了白蒿水之后出现轻微的身体不适等现象,一定要停止服用白蒿水,然后去医院检查一下是否是因为喝白蒿水所导致的身体不适。
还有一点就是,白蒿和红花不可以同时服用哦,因为它们两种药材是相克的。



扩展
一、白蒿的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二、白蒿的作用
1、利胆作用
白蒿有明显的利胆退黄作用。白蒿可使胆石症病人胆汁流量明显增加,胆汁中胆固醇含量降低,可预防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无论对正常实验动物,还是对CCl4所致肝损伤大鼠,均有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作用。
2、保肝作用
诱导肝药酶、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保护肝细胞膜的完整和促进肝细胞的再生。能降低血清转氨酶活性,减轻肝细胞肿胀、气球样变、脂肪变和坏死程度。茵陈色原酮、6,7-二甲氧基香豆素、茵陈黄酮等成分均有保肝作用。
3、抑制病菌作用
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白喉杆菌、牛型及人型结核杆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病原性丝状体,以及黄曲霉菌、杂色曲霉菌等皮肤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茵陈抗菌活性成分主要是茵陈炔酮、对羟基苯乙酮和其他挥发油成分。
4、对血管影响
降血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茵陈能使高血脂动物血清胆固醇和β-脂蛋白降低,主动脉壁中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病变减轻。
5、解热、镇痛、抗炎
茵陈对伤寒混合菌苗所致家兔体温升高均有明显解热作用,茵陈中6,7-二甲基七叶苷元对热板法和醋酸扭体法致小鼠疼痛模型有一定程度的镇痛作用,并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关节肿胀程度有抑制作用。

白蒿是药材吗?

别名 蘩、皤蒿、由胡、莓母、旁勃、白艾蒿、蓬蒿、大白蒿、大子蒿、臭蒿子、山艾、大头蒿、苦蒿  汉语拼音 bai hao  英文名 Herb of Sievers Wormwood  药材基原 为菊科植物大籽蒿的全草。  动植物形态 大籽蒿 一二年生草本,高50-150cm。主根单一,狭纺锤形。茎下部稍木质化,纵棱明显,多分枝,茎、枝被类白色微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4cm;下部与中部叶宽卵形或宽卵圆表,长4-8cm,宽3-6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每侧有裂片2-3枚,裂片常再成不规则的则羽状全裂或深裂,小裂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长2-10mm,宽1-2mm,先端钝或渐尖,基部有小型羽状分裂的假托叶;上部叶及苞片叶羽状全裂或一分裂,椭圆状披针形或披针形,无柄。头状花序,多数,半球形或近球形,直径3-6mm,具短梗,基部常有线形的小苞地,在分枝上排成总状或复总状花序,总苞3-4层,外层、中层背面被灰白色微柔毛或近无毛,中肋绿色,边缘狭膜质,内层膜质;花序托半球形,具白色托毛;雄花2(-3)层,20-30朵,花冠檐部具2-4裂齿,花柱线形,先端2叉;两性花多层,80-120朵,花冠管状,花药上端附属物尖,长三角形,基部有短尖头,花柱与花冠等长,先端叉形,叉端截形,有睫毛。瘦果长圆形。花、果期6-10月。  资源分布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西南及西藏等地。山东、江苏等地有栽培。  生态环境 生于海拔500-4200m的路旁、荒地、河滩、草原、干山坡或林缘等地。  药用植物栽培  采收和储藏 夏、秋间开期采收,鲜用或扎把晾干。  药用部位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茎类圆柱形,长短一一,直径可达5mm。绿色,表面有纵棱,可见互生的枝、叶或叶基。上部有较密的柔毛。质坚脆,易折断,断面纤维性,中央有白色髓。叶皱缩或已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二至三回羽状深裂,裂片线形,两面均被柔毛。头状花序较多,半球形,直径3-6mm,总花梗细瘦,总苞叶线形,总苞片2-3列,边缘有白色宽膜片,背面被短柔毛;花托卵形;边缘为雌花,内层花两性,均为管状。成熟花序可见倒卵形的瘦果。气浓香,味微苦。 显微鉴别 茎横切面:多边形。表皮一列细胞,外被丁字毛,细胞多径向,较长。内皮层凯氏点明显。维管束鞘纤维壁厚木化。韧皮部较宽。形成层不明显。维管束排列成环,导管多边形,2-12个成群,排列成单列。木纤维分布面积大,细胞壁厚化。射线单列,胞腔内有内含物。树脂道散生髓部。髓大,周边的细胞壁厚化。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各1列,外被角质层;赤见多数丁字毛或其残基;上、下表皮均有气孔,但以下表皮较多。栅栏组织1-2列细胞,海绵组织数列细胞。主脉处表皮下具厚角组织。主脉维管束常为1束。 树脂道散生在栅栏组织。粉末特征:灰白色。①非腺毛甚多,多丁字形,长3-5mm,无色,表面光滑,胞壁微厚。②纤维多碎断,成束或单个散在,直径9-36μm,胞壁厚略弯曲,腔狭,纹孔稀少或缺。③导管少见,以网纹导管为主,赤有螺纹、梯纹和具缘纹孔,直径12-35μm。④结晶甚多,单个,形状不一,大小为23-92μm,不溶于盐酸。⑤薄壁细胞多数,四边形,多边形或类圆形,无色,有少数纹孔。  中药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一第列的倍半萜类衍生物,内有:白蒿素(sieversin),4-羟基-8-乙酰氧基-8-乙酰氧基-1(2),9(10)-愈创木二烯-6,12-内酯[4-hydroxy-8-acetoxyguaia-1(2),9(10)-dien-6,12-olede][1],洋艾内酯(artabsin),洋艾内酯(artabsin),洋艾素(sbsinthin)[2],白蒿宁(siev-ersinin)[3],11-表洋艾素(11-epiabsinthin),11,10,11-表洋艾素(11,10,11-epiabsinthin),10,11-表洋艾素(10,11-epiab-sinthin),大籽蒿素(artesiversin),11α-二氢墨西哥蒿素B(2β-hydroxy-8-desoxy-11α,13-dihydroxrupicolin B),11α,13-二氢汉菲林[11α,13-dihydro-4(2)-hanphyllin],异戊酸,-(8-异戊酰氧基)橙花醇酯(8-isovaleryoxy-nerylisovalerate),2α,3α-环氧-11α,13-二氢去氢木香内酯(2α,13-dihydrodeth-drocostrslactone),大牻牛儿烯(dermacetene)D,右旋姜黄烯(cur-cumene),异戊酸橙花醇酯(nerylisovalerate),4-去羟亚菊素(4-de-hydroxyajadin,ludartin),安洋艾素(anabsinthin)[4],球花母菊素(globicin)[5],兰香油薁(chamazulene),兰香油精(chamazuleno-gen)[6],蒿萜内酯(artemolin)[7]等。还含木脂体类分合物:芝麻素(sesamin),e,a-阿斯汉亭(e,a-ashantin),e,e-蒿脂麻木质体(e,e-sesartemin),鹅掌楸树脂醇B二甲醚(yangambin,O,O-dimethyllirioresinol B),鹅掌楸树脂醇A二甲醚(epiyangambin,O,O-dimethyllirioresinol A)[4]。又含黄酮类化合物:艾黄素(artemisetin),猎眼草黄素(chrysosplenetin)[8],芸香甙(rutin),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9]以及马栗树皮素(esculetin),咖啡酸(caf-feic acid)[8]和具有抗炎作用的精油(essential oil)[10]等。 

药性 味苦;微甘;性凉  归经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功效分类 解毒药;补益药  主治 肿热咳嗽;咽喉肿痛;湿热黄疸;热痢;淋病;风湿痹痛;吐血;咯血;外伤出血;疥瘌恶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鲜品加倍;或捣汁;或研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