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什么样的父母才有底气说出“只希望孩子幸福快乐的长大”?

2022-01-02 08:32:57孕产
同事小A刚刚生了宝宝,单位的宝妈们来看望她,问起她接下来的育儿计划。小A看着眼前这个可爱娇嫩的小宝宝,说“我只希望孩子能幸福快乐,其他的都不重要。”宝妈们只是笑笑,并不应答。小A觉得很奇怪,难道她这个想法有什么不对吗?私下里,她问了两年前升级为宝妈的小B。

同事小A刚刚生了宝宝,

单位的宝妈们来看望她,问起她接下来的育儿计划。

小A看着眼前这个可爱娇嫩的小宝宝,说“我只希望孩子能幸福快乐,其他的都不重要。”

宝妈们只是笑笑,并不应答。

小A觉得很奇怪,难道她这个想法有什么不对吗?

私下里,她问了两年前升级为宝妈的小B。

小B说:刚当妈的时候,都是这样想的,但现在满脑子只想着哪哪哪还不如别人,要赶紧补补。你的想法太不切实际,看你能坚持多久吧。

希望孩子幸福快乐,本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想法,但真要做到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群里的小J当了妈以后,加入了英语打卡、数学交流、国学启蒙等五六个宝妈群,

本意是想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教育方法,

结果,宝妈群变成了晒娃群。

看着别人2岁的娃《长恨歌》背的溜溜的,

两岁半的娃已经能流利的读英文绘本,

不到三岁已经能做20以内的基本运算……

再看看自己的宝宝除了玩,还是玩,焦虑的连觉都睡不着。

立马制定每周计划,利用下班时间给宝宝恶补。

然而,每天晚上都是一场心力交瘁的生死之战,结局也只能以宝宝含泪睡着了收场。

说好的“只希望孩子幸福快乐”呢?

小J无奈的表示,我也想啊,可现在让他玩,以后就能幸福快乐了么?

卡尔·威特,这个出生于18世纪的德国乡村牧师,在教育资源深度匮乏的年代就能力排众议,用他独创的快乐教育法成功的把先天发育不足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天才”。而到了21世纪的今天,父母们却依然视孩子的教育为“梦魇”。

那么想要孩子过得幸福快乐,同时又接受良好的教育,除了内心强大之外,还要做好充足的准备。

制订自己的育儿计划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育儿方法,有人照书养、有人当猪养。

即使你决定照书养,也是百家争鸣,足以让你眼花缭乱。

自古只有相对正确的教育理念,没有绝对正确的教育方法。在制订育儿计划的时候,要着重了解育儿理论和观念,而不能只是单纯的复制书中介绍的方法。

教育的难点在于没有适用于所有孩子的通用方法,生搬书上的方法用在孩子身上,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不能偷懒,不要道听途说,要在理论和实践基础上归纳总结自己的方法。

不要对教育结果进行比较

再好的方法也需要坚持下去才有成效,在过程中不要盲目去跟别人比。

比如,你坚持每天给孩子朗读,读了一周才能让孩子坐在你身边,读了一个月才能让孩子认真听并跟你互动,读了三个月才能让他对读书这件事儿产生兴趣,但孩子学到了什么,短期内真看不出来。

而如果你用灌输的方式逼着孩子背书,或许一个月就可以背上七八篇文章了。

但从长远看,培养读书的习惯远比背会几篇文章重要的多。

父母自身也有擅长和不擅长的,重视的和不重视的,盲目拿成果跟别人比,只会带来更多的焦虑。

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功课,父母要保持足够的定力,按照自己的步伐,坚持做好应该做的,就足够了。

比起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保持兴趣

卡尔·威特的教育中强调“能够让孩子产生兴趣的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早期启蒙教育最好的方式是把知识融入生活,融入游戏,这对父母也是个巨大的考验。

灌输式的教育最大的弊端在于孩子不了解学这些有什么用,体会不到知识的力量孩子就不会产生对知识的渴望。

如果孩子表现出厌烦、抵触的情绪,那一定是方法有问题,在没有找到更合适的方法之前,不要再强迫孩子学习了。学不会一个知识可以慢慢学,但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就很难培养了。

不要小看那些看似“无用”的知识

朋友小J讲过一件事。

孩子跟她去散步,看到不远处有只画眉,孩子很感兴趣,好奇的问妈妈这是什么鸟,小J虽然学过生物,但对鸟的品种没关注过,只好敷衍孩子说是个褐色的鸟。

走几步又遇到一只褐色的麻雀,孩子又问是什么鸟。小J心里暗喜,终于找到个我认识的,于是回答是个“麻雀”。

孩子又问为什么这个叫麻雀,不叫褐色的鸟?一语道破小J的知识盲区。

现在的父母多是80、90后,成长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对于不考试的知识一律视为“无用”的知识。

但在教育孩子的关头,才发现自己对生活、对自然一无所知。

早期教育不在于知识掌握的深度,而在于广度。孩子的兴趣还没定型,父母要增加对生活的了解,才能逐步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

家长要永远保持自己的追求

不能把人生的追求、自我的价值绑定在孩子身上。

虽然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但却是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最容易忘记的。

孩子不是家长的私有财产,孩子的幸福快乐终究属于他自己。要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到孩子身上,最有效的办法是保持自己的追求。

父母的成长不应在有了孩子后就停滞,而应该把养育孩子作为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促使自己用更宽厚包容的心看待世界、看待人生。

只有这样才能抛开急功近利的想法,让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快乐。

“幸福感”是现如今被提及最多的词,孩子衣食无忧并不难,但幸福快乐却不容易。

教育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种修行。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要始终记着“只希望孩子幸福快乐”的初心,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这将会奠定孩子一生的精神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