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我爸妈是印钞机,我是碎钞机”完美的父母=完美的孩子?

2022-01-01 10:49:01孕产
演员陶虹分享了一段自己的育儿经历。女儿两三岁的时候特别爱玩积木,一次徐峥看着女儿对着新积木发愁,于是便坐下来教女儿搭积木。坐在一旁的女儿看着爸爸搭得又高又稳,并没有感到很欣喜,反而坐在一旁闷闷地不说话。后来,女儿对积木的兴趣明显减少了。看到这里,你是否想起类似的经历?

演员陶虹分享了一段自己的育儿经历。

女儿两三岁的时候特别爱玩积木,一次徐峥看着女儿对着新积木发愁,于是便坐下来教女儿搭积木。坐在一旁的女儿看着爸爸搭得又高又稳,并没有感到很欣喜,反而坐在一旁闷闷地不说话。后来,女儿对积木的兴趣明显减少了。

看到这里,你是否想起类似的经历?

你还记得小时候儿子特别喜欢画画,有一次儿子不会画猫,你认真地教他画了一只,孩子一脸羡慕,赞许你:“妈妈画的真好”。你以为自己给孩子树立了完美的榜样,不料孩子对画画没有了以往的热情。取而代之的是:“妈妈,我不会画,你帮我画吧”。你还记得小时候女儿特别喜欢拼拼图,你看着她拼的又慢又乱,你一把拿过来三下五除二把一幅完整的拼图放在她的面前,女儿却嚎啕大哭了。你还记得小时候儿子特别喜欢将积木垒得高高的,可每次垒了两三层就倒了,你耐心地将积木垒得又高又稳,一旁的儿子却生气地将积木推倒了。……

“几天后我和她爸爸商量,可能是我们给她做的”榜样“太完美了,让她觉得自己做不到那么好,索性就放弃了”。陶虹说道。

夫妻俩改变策略,徐峥刚开始搭的很顺利,搭到一半故意装作不小心把积木推倒了。一旁的女儿一看瞬间来了兴趣,说:“原来爸爸搭的积木也会不稳啊”。至此之后,女儿对积木重新燃起了热情。

很多家长向我反应:“我和他爸都是研究生,学习成绩都很不错,我就不明白了怎么他就这么笨,成绩连个中游也达不到,我在家里也没少费心思教他啊。”

我想说,正是你表现得“太优秀“让孩子丧失了进取得动力,因为你们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太容易“真的会蛰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学生明明的父母真的很是优秀,爸爸是工程师,妈妈是优秀销售,明明打趣到:“我爸妈是印钞机,而我是碎钞机“。

原来明明每个周末都在父母的安排下学习各种兴趣班,参加各种补习。这些费用价格都不菲,但是明明父母望子成龙的心情,对这些支出毫不在意。

可是孩子对父母这样的付出真的会很感恩,发奋图强吗?

答案很不尽如意。

明明一幅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对我说:“我爸妈老是在我面前吹自己多厉害,那反正他们会赚钱,还在乎我怎样干嘛。我爸妈说了以后等他们退休了,也不会饿着我“

伟大的父母们呀,你们那么优秀,都替孩子张罗好光辉未来了,他们真的干嘛那么努力呢?

新学期开学,我在朋友圈里看到某一位家长的发的信息:让孩子以饱满热情的面貌迎接新学期。下面是几张妈妈给孩子穿衣服、奶奶给孩子系鞋带、还有妈妈给孩子梳头发的图片。

而这个孩子已经读小学三年级了。

太优秀的家长包揽孩子的日常自理活动。

中国家庭有个很怪的现象,就是孩子们对家里的事情都不了解,只要他们成绩好,其它的都不管他们的事。就连自己基本的自理能力都被优秀的家长们抹杀了。

太优秀的家长无形中抹杀孩子的求学积极性。

明明讨厌父母辅导。

“每次听到他们说‘这道题这么容易’,我就更不想思考了。无论我怎么做,都达不到他们的要求,在他们眼里我总是太笨了”。

你总想孩子变得优秀,那怎样做能让孩子进步呢?

1. 教育孩子,父母要懂得示弱

正如陶虹夫妻发现女儿不爱搭积木的秘密正是因为女儿觉得爸爸太厉害。

你信吗?父母表现得太厉害真的会戳伤孩子的积极性。

应采儿曾分享了锻炼儿子Jasper的自立能力方法,简单地说就是各种示弱。

她告诉儿子:“妈妈是女孩子,女孩子都是需要保护的”。

于是,她会告诉儿子家里的家务需要男子汉来帮忙完成,甚至在生病的时候告诉儿子她需要他的帮助,小小年纪的孩子竟然懂得煲粥来照顾生病的妈妈。

你想要孩子成长与学习,就应该创造机会来让孩子自己去尝试。

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可是太优秀的父母,连让孩子思考的机会都抹杀了。

2. 教育孩子,要正确使用鼓励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探索表扬和鼓励对孩子的影响。

第一阶段,研究人员分别安排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他们让孩子拼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出色完成任务。

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会分成两组,第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你很聪明,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第二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努力,比如:“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第二阶段,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拼图有两种不同难度的选择,一种较难但能收获新知识。另一种和上阶段的拼图类似。

结果发现第一轮被夸张努力的孩子有90%的人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

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第三阶段,所有的孩子参加同一种很有难度的测试,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先前得到不同夸张的孩子们对失败的结果产生巨大的差异。

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不够努力。测试过程中他们非常投入,并努力用各种方法来解决难题。

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认为失败是自己不够聪明,测试过程中他们很紧张,做不出来题目就觉得很沮丧。

德韦克在日后对参加实验的孩子进行长期的跟踪发现:“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掌握中,而在先天的天分。这样他们对于失败往往束手无策。”

那么鼓励和表扬有什么区别呢?

鼓励是夸奖其行为,可控;表扬是夸奖其天分,不可控。

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如果你想要孩子过的进步,就给他们正确的鼓励吧。

3. 教育孩子,就鼓励孩子不懂就问

不懂、不会,并不可耻。

我曾经在一节邀请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学习的课堂上出了一道开放性题目。

一个孩子被邀请起来回答,孩子羞红了脸低着头说:“对不起,我不会”。

一旁的爸爸挤眉弄眼各种提示,奈何孩子没有领会到。

最终孩子的爸爸生起气来,径直走出了教室。

我们的孩子以“不懂”为耻,事实上,父母要承担很大责任。

我们羡慕犹太人的智慧。实际上,犹太人的智慧体现在他的不懂就问的习惯上。

父母鼓励孩子课堂上不懂就一定要问老师,而老师从不会打击孩子们发问的积极性。

古人有云:“不耻下问”。

如今不懂不会都不敢问,这怎么进步?

孩子未来的路很长,作为父母,不要做孩子的指挥家、包办家,给孩子一个做自己的机会吧,等待他们给予你一个大大的惊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