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在纠结孩子是视觉型还是听觉型学习者吗?别再被骗了
大家有没有听过“学习风格”这个词呢?有没有也曾经分析过自己或者孩子,是属于听觉学习者、视觉学习者还是身体动觉学习者吗?
今天想聊这个话题,缘于上周我收到一个粉丝妈妈的私信,说看了我分享的哥哥弟弟的学习文章,分析了一下我家孩子的学习风格:哥哥呢是视觉型的,所以对细节很专注,弟弟是听觉型的,所以语言模仿能力强,还给我分享了12345点学习建议。
我问她这些分析和建议出处在哪里呢,她告诉我说,她是在送孩子去的培训机构里学的,是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延伸出来的概念!
这位妈妈说:这都可是因材施教,可以更好地培养孩子。
我有些哭笑不得,不得不感叹现在早教市场的鱼龙混杂,为了赚钱就能胡扯,对学术理论生搬硬套。我最不甘心的,就是这些机构误导了非常多的家长。所以今天特别想聊聊这个话题。
01学习风格理论是灵丹还是毒药?什么是学习风格?指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学习偏好,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老师或者家长的教学模式会根据这种偏好进行调整。我在网上搜了一下,发现国内主打学习风格的早教和培训机构还真不少,它们的逻辑主要是这样子的:
机构评估你的学习风格,然后提供给你最好的学习方法。 举个例子,如果机构根据分析判断你是视觉学习者,那么就可以确定你从图形等视觉辅助工具中获益更多,而从声音中获益较少,那么早教机构就会提供给你更多的以图形为视觉辅助工具的学习路径,逐步以书面文本来辅助,帮助孩子循序渐进的学习,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实际上这个逻辑,是完全没有依据的。学习风格在教育界的确曾经风靡过一段时间,巅峰期是70-90年代。它有很多种模式,还不仅仅是我们熟知的把一个人的学习风格分析为视觉型、听觉型和身体动觉型,还有把一个人的学习风格分析为抽象学习者和具体学习者等等等等,但现在这一理论基本上已经被淘汰了,因为没有科学证据证明它在教育中的有效性,这种学习风格的偏好并不能真的增进学习效果。
就说上面引用的这一早教机构的逻辑,曾经有研究者做过一个实验,他们给一群自认为是有某种学习风格偏好的人,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记忆一张有这许多事物的清单,就像下图一样。先让他们单独看几样事物的词汇,然后给他单独看这几个事物的图片,再让他纯粹听这几个事物的发音,观察他能记住多少个事物。▼
按理说,如果这群人自认为是视觉学习者,那他们通过看这几个事物的词汇或图片,应该能记住更多的事物吧?但结果却不是这样,无论他们自认为是哪种学习风格,当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去记忆,能记住的事物数量都是一样的,学习效果都是一样的。
连多元智能理论的创始人,加德纳都因为不愿意把自己的理论跟“学习风格”搭上关系,专门在自己的书《The APP Generation》里写了一篇长文,对“学习风格”进行批评——“研究学习风格对你和你的学生都没有帮助”(这本书由耶鲁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出版)。
我举个书中的观点跟大家说说,加德纳指出,空间信息和阅读都是用眼睛进行的,但它们利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认知能力。同样地,音乐和说话都能激活耳朵,但它们又是完全不同的认知能力。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里,智能的概念并不关注语言或空间信息是如何到达大脑的——通过眼睛、耳朵还是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智能计算机的能力,即一旦接收到感官信息就会对其产生作用的智能。
所以如果早教机构老师跟你说,你的孩子是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或是其他,都是狭隘且片面的划分,非常误导人。
加德纳那么生气地去跟学习风格划清界限,还说出“不要把学习风格的概念归功于我,这真的是让我很痛苦的事情”的话,可见他也是深受牵连啊。
学习风格之所以这么受推崇,可能也跟大家在实际学习中有过切身感受有关,可能每个人都会感觉自己偏向某一种学习方式,我不得不说,这是一个“认知偏差”,如果你会有这种感觉,那都是长期习惯的影响,是刻意练习的结果。
我想起我一个朋友的例子,她很喜欢读书,在当妈妈之前坚称自己是视觉学习者,当了妈妈之后呢,因为没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她就改听书了,做家务的时候会听,陪孩子睡的时候用耳机听,既听书也听音频课程。她现在就跟我说,发现自己听觉学习效果也非常好——但其实啊,这些都与所谓的学习风格无关,纯粹就是习惯和刻意练习的结果。
学习风格提倡的“因材施教”,指的是对孩子的学习风格进行划分有利于教学上的调整,里面最夸张的一项学习风格的研究,居然还把孩子的学习风格划分成72种类型!
我哭笑不得的地方在于,对孩子学习风格的分析,离因材施教不仅很远,而且存在很大的误导性,大家千万不要再套用这个理论来观察自己孩子的学习模式了——不管之前有没有了解,都不应该这么去分析孩子。
02那如何因材施教启发孩子学习呢?言归正传,真的要因材施教去启发孩子学习,我们可以怎么做呢?相比通过什么方式学习,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学的是什么,孩子是否感兴趣。这里有一些在实证研究中很实用的学习好方法,大家可以果断做起来的。
第一点,充分利用丰富资源、调动多元感官来引导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多感官的学习者。我们眼睛在看的时候,可能大脑同时也在思考,手在动的时候,嘴巴可能同时也在说话,在知识启蒙的过程中,当我们把获取信息的不同方式结合时,孩子的学习效果会好很多,资源越多元,对孩子的体验会越好。我平时经常给大家分享我跟哥哥弟弟做一些学习项目时整理的好资源,也是这个原因,我非常看中学习资源与多元感官结合的学习方式。
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引导孩子学好演讲这个技能,最好的方法是用多种工具来教授,比如通过故事创作、角色扮演、一问一答等,也可以让孩子去看更多演讲视频,这些都可以显著帮助孩子提高这方面的能力。让孩子有充分利用自己认知能力,孩子才能同时关注自己强大的技能,也能帮助不太成熟的技能一起发展。
第二点,尽量让孩子在生活经验中习得新知识
这个道理其实很容易明白。我们所学到的东西大部分是通过”理解“、”意义“来储存的,怎样的方式最能让孩子理解呢?
我想起我们在做给孩子们看的百科知识动画《孩子爱问》的时候,经常绞尽脑汁去设计一个孩子熟悉的场景,团队通常先提出一堆与主题契合的场景,再一个一个筛选、否定、改写,直到确保这个场景能让孩子很好地进入,可感可知,并且有好奇去继续探究。我们之所以如此较真,就是深深明白,孩子在已有生活经验中学习是非常有效的。
在70年代有一个很经典的研究,研究者很感兴趣棋手能记住棋盘上比赛过程的图像记忆能力,所以他们展示了比赛过程的图像给棋手们看,只给了5秒钟,然后图像消失,他们随后要求棋手重新摆出图片上所有棋子的位置。▼
研究者们在新手棋手和专业棋手之间发现了一些差异,新手棋手们只能记住大概4个棋子的位置,专业棋手几乎能记住所有的位置,所以为什么在他们之间会有这样的差异呢?
这并不是像“学习风格”支持者所认为的,专业棋手有着更强的视觉记忆能力,而是因为专业棋手拥有更多的下棋经验,以及更多的知识,这个棋盘对他们来说,是有意义的,他们可以看到其中的布局策略,所以他们才能记住。
这个跟孩子的学习规律也是相似的,如果孩子没有相关的生活经验,他们就很难理解所学的内容,能记住的东西也无法转化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所以,让孩子的所学与他们的生活、已知产生关联是很关键的,慢慢地,孩子会在脑中织起一张网络,将知识融会贯通,学习就更加事半功倍了。
第三,学习可以通过刻意练习来提高
实际上无论孩子按照学习风格定义的是视觉型还是听觉型,都不影响孩子学习潜力的发挥,不是说孩子是所谓视觉型,你给他听音频,学习潜力就发挥不出来了。
每个人都应该明白,学习本身就是一种习得的行为,这意味着通过深思熟虑、刻意练习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我们是可以持续提高能力和技能的,这才是学习潜力的价值。
有不少父母给我反馈过,为什么刻意练习没有效果。我在新书《教养力》中专门写过,刻意练习是需要目标和计划的,同样两个想提高跑步速度的孩子,一个每天花15分钟完成1000米跑步练习,一个花同样的时间,也完成1000米,但是爸爸妈妈一直帮孩子记录速度、距离、动作技巧,每次给孩子制定一个小目标,每天提高一点儿速度。这样练下来,你觉得哪个孩子进步更明显呢?
刻意练习离不开深思熟虑和正确有效多学习策略,这意味着我们对过程是有质量标准的,如果只是重复作业,对于任何人的能力精进都不会有太大的帮助。
今天谈论起学习风格这个话题,还是有点激动的,真的不想再看到有家长相信某些机构打的这些幌子,盲目把孩子就送去学习,这样浪费了金钱不说,孩子成长的时间也是换不回来的。
加德纳在书里还说,如果人们想谈论自己孩子的学习风格,那是他们的特权。但他们应该认识到,这些标签往好了说是无益,往坏了说是考虑不周、害人子弟。
的确有很多理论听起来是帮助我们缕清了思路,但真的不是看上去“完全正确”并且被很多人追捧的理论就是对的。为人父母,真的是处处都是学习的机会,打破自己的“认知偏差”是不容易的,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努力吧!
【END】
作者萌芽,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创始人,全球婚姻疗法和情绪训练权威机构约翰戈尔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 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专注于早教启蒙和亲子沟通,是百万妈妈信赖的育儿号。
相关文章
- 第196期:视觉型学习的孩子如何扬长避短?
- 学习:从小孩子的咳嗽声里,教你辨别出7种类型咳嗽
- 儿童学习有四种类型,您的孩子属于哪一种?
- 聪明孩子养成必备:建设学习型家庭
- 学习中各种孩子的差别
- 学习中的孩子们,常常也备受压力,父母的鼓励是最好的减压方式
- 学习围棋的孩子都特别聪明,读书都特别好,这是为什么呢?
- 学习固然重要,人际交往也不可忽视,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合理分配
- 学习小提琴,家长的决心比孩子的天赋更重要
- 学习播音主持,能给孩子带来什么?
- 学习播音主持,能锻炼孩子胆量,还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和记忆力
- 学习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多大的孩子合适?
- 学习珠心算对孩子以后的数学有没有什么影响?
- 学习画画能够让孩子精神专注,性格安静,提升艺术品味和审美趣味
- 学习还是沉默是金?家长鼓励孩子说出解题过程,有利于整理思路
- 孩子一年级学习奥数感觉难怎么办?
- 孩子上大班要不要学习拼音和识字?
- 孩子上大班要不要学习拼音和识字?
- 孩子上小学前,自我保护小知识必须普及,爸爸妈妈一起来学习一下
- 孩子下棋只重输赢,不重学习,如何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