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危险预判,不可以没有判断。”让孩子受用一生的道理

2021-12-27 06:16:20孕产
01小外甥幼儿园回来,神情慌张,直说害怕。“路边水管爆了,水到处都是。”“然后呢?”“我害怕水淹了我们家。”我噗嗤一笑,我们家在5楼呢。拼命解释,他听不懂。大灾难,他是知道的。小危险,恐怕还没概念。比起一些对危险缺乏认知的小孩,我这小外甥明显是过度惧怕了。

01

小外甥幼儿园回来,神情慌张,直说害怕。

“路边水管爆了,水到处都是。”

“然后呢?”

“我害怕水淹了我们家。”

我噗嗤一笑,我们家在5楼呢。

拼命解释,他听不懂。

大灾难,他是知道的。小危险,恐怕还没概念。

比起一些对危险缺乏认知的小孩,我这小外甥明显是过度惧怕了。

过度惧怕和缺乏概念,都是对危险没有正确认知。

对危险没有正确认知,孩子无法对危险进行预判,想要摆脱危险,更是难上加难。

02

父母的不以为然,正在把孩子推向危险。

有数据显示:

在我国,每年有近5万名1-14岁的孩子因意外伤害而失去生命。而家长保护不当和孩子对危险的认知不足是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很多时候,即使保护再周全,也不能阻止意外发生。更何况有危险预判能力的父母,少之又少。

广东深圳,年轻父母带孩子乘地铁,将一条儿童安全绳,分别系在两个孩子手上。

过进站闸机时,姐姐飞快跑过闸机,弟弟被安全绳拖拽,直接撞上闸门。

外人看来十分惊险,当事人满不在乎。

弟弟钻过闸门,一家四口往下走。地铁警报灯响,即将关门,爸爸和姐姐突然跳上车,弟弟系着安全绳,和妈妈被留在站台。

工作人员赶来,按下“紧急停车”按钮,开动的列车被逼停,安全绳被扯断。

如果孩子被扯进轨道,后果不堪设想。

不得不说,这对父母心真大!竟让安全绳成为破坏安全的绳子!

愚昧无知的父母,盲目莽撞的孩子,不懂得危险预判,幸运和不幸只在一瞬间。

还有一则新闻令我痛心:

一5岁男孩和母亲,坐车从外地回家,在国道边下车。下车需要过马路,男孩没等母亲,先行跑过马路,在路中间被疾驰而来的面包车撞倒,当场身亡。

该路段车少人少,过往车辆车速都比较快。

为什么这位母亲没有牢牢牵住孩子?

人烟稀少、环境空旷,就可以任由孩子乱跑吗?

意外发生,没几步路、没几分钟,就和孩子阴阳两隔。

儿童安全无小事,哪里容许一时疏忽啊。

如果她够警惕,知道即使没车,也该牢牢牵住孩子。如果孩子知道预判,观察后通过,这场悲剧或许能避免。可是,没有如果。

潜在危险比看得见的危险更让人恐惧,更猝不及防。

《格列佛游记》里有句话说:

“盲目可以增加你的勇气,

因为你无法看到危险。”

作为安全教育的第一步,危险预判意识的培养真的很有必要。

危险预判意识是指根据经验或者当前的情况,判断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危险,从而采取预处理方式来避免危险的发生,或者将损害降到最低的一种条件反射性行为。

危险预判意识可以提高孩子对危险的认知,降低危险造成伤害的可能性。

要想培养孩子的危险预判意识,父母的危险预判意识也必须要强化。

03

父母对危险的认知,决定孩子对危险的认知

开车的朋友都说,越来越觉得开车不是技术多好的问题,而是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全面预判危险的能力。

生活中遇到的危险也是如此,会预判不一定安全,但不会预判,一定不安全。

只有具备危险预判意识,才有预判危险的能力。

想起我和朋友遇到疑似精神病患者的经历。

和朋友逛街,一男士走到旁边时,想要搂住朋友,朋友毫不犹豫拉我跑开,回过神认真看,发现对方精神异常,一脸狰狞。

如果我孤身一人,遇到紧急情况,一定不知所措,脑子一片空白。

我感叹她的警惕性与敏捷性,她说你只看到我的灵敏,却不知道我已经观察这个人很久了。

她跟我讲了她的父亲。在周围人眼里,父亲过度居安思危,甚至小题大做。

很多危险还没发生,父亲就做好预判,时刻提醒她。父亲教会她,遇到危险,宁可过度判断也不可没有判断。

杯子离桌沿太近会摔,往里靠一靠。路边街边店铺,有空调外机,要注意观察,快速通过。因为它随时可能掉下来砸到你。

别人欣赏鲜花,父亲戒备花刺,别人追随风筝,父亲防范风筝线。各种小细节,随时随地的教育。

从小耳濡目染、刻意训练,长大后她发现,自己的警惕性异于常人,习惯了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所到之处的第一反应,是观察四周,安全出口在哪,紧急逃生路线怎么走。在危险来临之前,她已经在脑海中预演过几遍逃生场景了。

也许有的人会说,小概率事件,太大惊小怪。有的危险一旦发生,就无法逃离,何必做无用功。

有时候重视细节,就可能幸免于难。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的安全边界,是父母一点一滴教给的。

父母对危险的认知,决定了孩子对危险的认知。你了解得越多,警惕性越高,孩子对危险就知道得越多,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就越明显。

人类天生有一些预防危险的机制,比如“害怕”这种情绪,能让我们在感觉到危险的时候退缩,转身离开。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尤其是面对突发危险的时候。

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更要强化孩子本能中预防危险的机制,让预判意识真正形成习惯,形成思维定式。

04

预判意识培养,没那么容易,也没有那么难

危险预判意识是安全意识的一部分,对危险预判意识的培养不是孤立的,必须建立在对危险的正确认知及自救知识上。

明确后果,心生敬畏,才能更好地去预判,达到预防的目的。

教育专家叶欣说:

“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要有方法、有针对性,否则很难起到作用。”

首先,家长包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大人,都要具备良好的危险预判能力,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多一分戒备,就少一分危险。

家长足够重视,再三强调,不厌其烦地为孩子讲解,孩子才会慢慢建立起自己的判断。

我们需要探索世间的美好,更要警惕人间的险恶。

父母应该有意识地多带孩子参加户外活动,培养孩子对周围环境危险因素的观察力。

可能掉落的盆栽,可能塌陷的井盖,大到锋利物品,小到一张扑克牌,都可能将孩子置于致命危险中。

借助安全知识绘本,参加安全演习,跟孩子探讨安全知识,建立安全隐患知识库。

覆盖面越大,孩子的安全边界越广。

应采儿曾经在节目中谈到,家里有一个会夹手的柜子。她妈妈担心柜子夹到外孙Jasper的手,考虑将柜子封起来。结果,应采儿把Jasper叫来,用柜子演示了一遍夹手,Jasper痛过之后再也没有碰过那个柜子。这是预演危险的有效体现。

适当放手,引导孩子做风险可控的尝试,借机教育,能让孩子更直观地感受危险的存在。

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危险,父母也要让孩子抱有一万分的警惕,别等到伤害造成才追悔莫及!

教会孩子规避危险,化险为夷才是让孩子受益终身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