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总不听话?家长巧用“登门槛效应”,让孩子变回“小奶狗”
“你的东西怎么又乱放?我都给你说过多少次了?”
“诶呀,我都给你说过不让你吃糖,怎么还买?”
“让你帮我打扫房间怎么这么难呢?”
……
这是很多家长喜欢对孩子说的话,孩子不听话,说什么都不听,你让他往东,他偏往西,你让他不要晚睡,他每次趁你不注意时醒来玩手机……
相信很多家长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孩子总喜欢跟家长站在对立面,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熊孩子”为什么不听话?喜欢就站在家长的对立面?其实孩子们本身并不是不听话,一般情况下涉及到孩子利益或者有什么让孩子不开心的时候,孩子就会表达反对的意见。
人的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其实是一个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自我意识的成熟往往标志着个性的基本形成。也就是我们说小孩到一定年纪会形成叛逆的行为是一个道理的。
1、家长对孩子要求太高
每个人都被生命询问,而他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问题;只有以“负责”来答复生命.因此,“能够负责”是人类存在最重要的本质. ——维克多·费兰克【英】
从孩子出生那一刻起,爸爸妈妈们身上就多了一份责任,有时候正是因为这种负责的责任,对孩子要去太高,导致孩子不听话。
小简是一个很听话的姑娘,妈妈说什么她都听,妈妈想让她学习好,给她报了奥数班、语言班、作文班……各种各样的班压在小简身上,她觉得很累,她不想上这么多的班,她告诉妈妈,妈妈没有理会她,还说“我为你花了这么多心思你要好好学习。”小简不知道该怎么办,就开始各种不听妈妈的话。
其实如果妈妈不对小简要求太高,在小简承受范围之内,我想小简也是可以理解妈妈的。
2、孩子无法理解家长的做法
比如文章开头提过,“你的东西怎么又乱放?我都给你说过多少次了?”,家长认为孩子玩过的玩具乱放,都说过不允许他乱放,可是孩子并没有听,这是家长的看法。而对于孩子来说可能对乱没有什么概念,他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乱,只是觉得自己玩过的东西放在那,我一会还可以继续去玩,妈妈想说就让她说吧!孩子和家长想的根本就不是一样的,所以家长会认为小孩子不听话。
3、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
当孩子1-2岁的时候,无论什么要求都会答应,买玩具、买想吃的零食、喜欢的衣服,从来都是孩子说一父母不会说二,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家长对于孩子的耐心也逐渐消失,父母不在会去跟着孩子走,不在是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这是孩子会觉得“父母不在意我、不听我的话,那我也不听他们的话,他们不让我干什么,我偏要干什么”。
孩子已经从小形成了一种被爱、被顺从的感觉,正是因为之前的溺爱,导致孩子不听话,不愿意去按照父母的想法来。心理学上有一种“登门槛效应”,可以帮助家长“对付”这样的熊孩子。
二、什么是“登门槛效应”百度百科上对于“登门槛效应”是这样定义的:
登门槛效应(Foot In The Door Effect)又称得寸进尺效应,是指一个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这种现象,犹如登门坎时要一级台阶一级台阶地登,这样能更容易更顺利地登上高处。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先来看一则故事: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有一个乞丐到富人家讨饭。“滚开!”仆人说,“不要来打搅我们。”
乞丐说:“我太冷了,我只想在你们的火炉上烤干衣服就行了。”仆人一想这又不用给他东西,便让这个乞丐到厨房火炉旁烤火。
乞丐把衣服烘干后,便对厨娘说:“我可以借用一下你们的锅吗?我只想用锅煮一点儿石头汤。”“石头汤?”厨娘说,“我想看看你怎样用石头做成汤。”她爽快地答应了。于是,乞丐到路上捡了块石头洗净后放在锅里煮。
“可是,我总得放点盐吧。”他自然地说道。厨娘答应了他的要求,后来又在他一次次的要求下先后给了豌豆、薄荷和香菜,接着又把碎肉末放到了汤里。
最后,这个聪明的乞丐把石头从锅里捞出来,美美地喝了一锅肉汤。
我们可以从这则寓言中,看到乞丐是如何煮出一锅肉汤的:
烤干衣服>借锅>借盐>豌豆>薄荷>香菜>碎肉>肉汤
我们能从这个故事中看出来,乞丐向富人提出要求的时候是被拒绝的,后来他想着先借一样小东西,就这样一步一步把所需要的东西凑齐了。其实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刚开始不能够给孩子太高的要求,不然他会不听你的话,各种给你作对。小孩子经常会不听家长的话,那到底是为什么?跟随豆妈一起探索一下吧。
三、家长如何巧用“登门槛效应”对付不听话的孩子,让他变回“小奶狗”?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一种现象:在你请求别人帮助时,如果一开始就提出较高的要求,很容易遭到拒绝;而如果你先提出较小要求,别人同意后再增加要求的分量,则更容易达到目标。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也可以运用"登门槛效应"。例如,先对孩子提出较低的要求,待他们按照要求做了,予以肯定、表扬乃至奖励,然后逐渐提高要求,从而使孩子乐于无休止地积极奋发向上。
1、提前给孩子立好规矩
“妈妈收拾玩具太麻烦了,如果只是玩玩具不收拾玩具就好了。”
“孩子,这种情况只发生在游乐场和超市啊!不过咱俩可以立个规矩,如果你不收拾玩具,第二天只能玩一个玩具;如果你收拾了玩具,第二天允许你玩两个。”
“好”宝宝答应了
刚开始的时候一天一个玩具,也不用收拾玩具感觉还挺好,到了第四天,宝宝觉得只玩一个玩具太无聊了,就给妈妈说“今天我收拾玩具,明天可以玩两个吗?”妈妈很快的答应了宝宝,时间一长孩子学会了玩具玩完之后收拾好的习惯。
这位妈妈用“登门槛效应”先给孩子顶一个小的目标,然后慢慢的去改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对付那个不听话的孩子。
2、给孩子设定合适的目标和奖励
“该睡觉了宝宝,你再不睡觉明天就起不来了,起不来就要上课迟到了,上课迟到就会被罚站哦……”
诶妈妈又开始唠叨了!
后来妈妈换了种不唠叨的话:“明天还要上课,如果你早睡5分钟,明天我会让你看一集《猪猪侠》,以后你没早睡一会,第二天都会有奖励。”过了大概一周,每天孩子到十点就开始困,然后一觉睡到第二天,从来没有说要晚睡一会,渐渐的自己也就养成了习惯。
3、父母以身作则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很多小孩子都这样:父母做什么,孩子就会学着做什么,有时候还会学父母说话。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在自己玩手机的时候,让孩子别玩手机了,快去学习,相信这种话的效果不怎么样,因为家长自己都没有做到的事,也很难让孩子心甘情愿的去做。
其实家长可以给孩子说:“你看妈妈今天要看一会书,那么宝宝可不可以陪妈妈一起看会书呢?”宝宝看到妈妈在学习,自己也就会跟着学习,不过妈妈要专注点,因为宝宝会偷偷瞄哦。等宝宝坚持和你一起看书半个小时的时候,你可以夸宝宝几句话,让宝宝觉得和妈妈一起学习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情。
4、父母要学会倾听
伏尔泰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因此在与孩子交往中,学会倾听孩子的想法,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行为。
好比开头那个小简妈妈给小简报班的故事,妈妈对小简要求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当小简想妈妈提出自己看法的时候,小简妈妈并没有认真听孩子说话!如果小简妈妈已经给小简报了那么多班,可以给小简说“小简,我知道对你来说压力有点大,但是你要不要先尝试着去试试,你不是喜欢看书吗?对写作感不感兴趣,今天我们先去上写作课,如果觉得可以的话就再去上其他的课。上完之后带你去吃汉堡。”这样听了孩子的意见,也为孩子定了个小目标,两个人商量着来事情就没有那么复杂了,也不会说不听家长的话。
心理学上“登门槛效应”用古诗词来表示就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悄无声息中默默地影响孩子。不过家长要注意在使用的过程中别被孩子反利用了哦!熊孩子可是很聪明的。
我是豆宝麻麻,专注母婴领域,多平台原创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分享,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如有育儿问题,欢迎私信或在评论区留言,我将为您一一解答。